摘 要:現(xiàn)代漢語詞類是一種原型范疇,運用原型范疇理論能夠有效地解釋漢語詞類教學的疑難和分歧問題。本文主要闡述原型理論對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現(xiàn)代漢語詞類數(shù)目、現(xiàn)代漢語詞類同句法成分之間的關系、詞類活用等方面教學的啟示,從而更好地促進現(xiàn)代漢語語法教學。
關鍵詞:原型理論 現(xiàn)代漢語 詞類教學
一、引言
從認知的角度研究語言是語言研究的一種新范式,認知語言學理論一經介紹到國內便引起漢語語言學界的極大興趣。這一方面是以langacker、Lakoff為代表的認知語言學理論所依據(jù)的認知概念與規(guī)則,有堅實的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心理實驗基礎,我們在日常思維活動中也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所以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認知語言學理論對漢語的語法現(xiàn)象有很強的解釋力。
原型理論是認知語言學的一種重要理論,Lakoff在其著作Women,F(xiàn)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g一書中重點闡述了原型理論?!霸汀保≒rototype)這一概念最早由Rosch(1975)及其同事用于解釋人類范疇化的過程。他們將“原型”定義為“某一范疇的范例”①。從Rosch(1975)對“bird、fruit、vehicle、furniture、weapon”以及Labov(1973)對“cup、mug、bowl”等家用物品的范疇化的研究證明人們對某些范疇的成員的原型性有不同的評估。范疇成員之間有家族相似性,其中與其他成員有更多的共性的成員具有中心成員的地位,即范疇的原型。范疇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互相滲透的。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問題一直存在諸多分歧,涉及到分類標準、詞的不同歷史層次與領域層次等問題。其實,現(xiàn)代漢語詞類是一個原型范疇,利用原型理論可以解釋漢語詞類中諸多的分歧現(xiàn)象。下面分別利用原型理論來解釋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現(xiàn)代漢語詞類數(shù)目、現(xiàn)代漢語詞類同句法成分之間的關系、詞類活用等教學方面的分歧現(xiàn)象,以便更好地促進現(xiàn)代漢語語法教學。
二、原型理論與漢語詞類
(一)原型理論與詞類劃分
劃分詞類的標準有三個:形態(tài)、意義和語法功能。對于漢語詞類劃分而言,一般的語法教材認為語法功能是主要標準,其他兩個是輔助標準。語法功能主要包括兩方面:詞在句中充當?shù)木浞ǔ煞忠约芭c詞的組合能力。即詞在句子中聚合關系和組合關系的總和。曹起(2009)、張望發(fā)(2007)建議用原型理論來劃分詞類或進行詞類教學。黃明亮(2009)運用原型理論分析了名詞、動詞和形容詞范疇劃分。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是單個詞的歸類。每個詞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復雜,又存在共時與歷時的差異。這樣我們對詞類歸納的理論就不能用經典理論,而應該用原型理論。張誼生(1998)運用原型理論對“永遠”一詞進行了詞類劃分。從句法分布來看,“永遠”主要充當狀語,但也可以充當定語、賓語和謂語。研究發(fā)現(xiàn),“永遠”一詞最典型的語法功能是充當狀語,其充當狀語的時候分布是比較自由的,可以帶標記(帶助詞“地”),也可以不帶標記,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可以是連用形式(永遠永遠),也可以是重疊形式(永永遠遠);而“永遠”充當定語的時候,必須是有標的(即帶助詞“的”);“永遠”充當賓語時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都出現(xiàn)在表示時間推移終點或方向的“到、至、向”等的后面,極少數(shù)出現(xiàn)在判斷動詞“是”之后;“永遠”充當謂語比較少見,一種情況是同“是……的”一起合成謂語,一種是直接作謂語。有人根據(jù)“永遠”的語法功能把它歸為副詞、形容詞和時間名詞,其實這種一詞多性的分類方法,對于語言學習和語法教學沒有多大的意義和價值。根據(jù)原型范疇理論,“永遠”的典型功能是充當狀語,典型詞類是副詞,非典型功能是先擴展為定語,然后擴展為賓語和謂語。按照這些功能的變化,“永遠”的詞類或許會由副詞向其他詞類轉化?,F(xiàn)代漢語詞類的劃分,一定要區(qū)分詞的典型功能與非典型功能,根據(jù)典型功能來歸納詞類。
(二)原型理論與漢語詞類數(shù)目
我們把比較有代表性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詞類數(shù)目歸納如下:
表1
實詞虛詞其他
朱德熙[8](P40)名、動、形、區(qū)別、數(shù)、量、代、處所、方位、時間副、介、連、助、語氣、嘆、擬聲
胡裕樹[9](P284~298)名、動、形、數(shù)、量、副、代介、連、助、語氣、嘆、擬聲
北大本[10](P279~297)名、動、形、狀態(tài)、數(shù)、量、區(qū)別、代副、介、連、助、語氣
黃廖本[11](P8)名、動、形、區(qū)別、數(shù)、量、代、副、擬聲、嘆介、連、助、語氣
張斌[12](P285~288)名、動、形、數(shù)、量、區(qū)別、副、代介、連、助、語氣嘆、象聲
邵敬敏[13](P174)名、動、形、數(shù)、量、區(qū)別、副、代、嘆、擬聲介、連、助、語氣
邢福義①[14](P159~242)名、動、形、副介、連、助數(shù)、量、擬音
吳啟主[15](P309)名、動、形、數(shù)、量副、介、連、助、語氣(半虛半實)代、嘆、擬聲
從上表可以看出實詞和虛詞的下位類別并不一致,其中分歧最大是副詞、代詞、嘆詞、語氣詞。這幾類詞為什么分歧大?我們可以用原型范疇理論來解釋。就漢語詞類范疇來說,實詞的原型成員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而虛詞的原型成員是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所以,上表中顯示的這些詞類是沒有分歧的。之所以這些詞類能成為實詞或虛詞的原型成員,是因為我們劃分詞類范疇的時候運用的是雙重分類標準:一是意義標準,二是語法功能標準。一般來說,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意義實在(即既有詞匯意義,又有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意義空靈(沒有詞匯意義、只有語法意義)的是虛詞。而實詞原型范疇成員名詞、動詞、形容詞既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也能充當句子的主干成分,意義非常實在;而虛詞原型范疇成員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既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意義又空靈。數(shù)詞、量詞意義實在、數(shù)量詞結合在一起充當句法成分,但是一般情況下充當修飾語或補充語的成分,即一般情況下不充當句子的主干成分,相對名詞、動詞、形容詞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成分詞,作為實詞沒有名詞、動詞、形容詞那么典型,在上表中邢褔義先生把數(shù)量詞單獨列出。副詞、代詞、嘆詞、擬聲詞的分歧更大,因為副詞意義比較空靈,代詞具有指代性,但是它跟指代對象的聯(lián)系是不確定的,嘆詞和擬聲詞只是模擬聲音的,更談不上是什么詞匯意義,然而這四類詞與虛詞的語法功能不一樣,它們能夠單獨成句或充當句法成分。所以這四類既不是實詞的原型成員、也不是虛詞的原型成員,原型理論認為范疇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互相滲透的,是一個連續(xù)體。副詞、代詞、嘆詞、擬聲詞是處于實詞與虛詞交界地帶的詞類。教學過程中面對教材的分歧,我們可以利用原型理論來給學生解釋清楚。
(三)原型理論與漢語詞類同句法成分之間的關系
表2:英漢詞類與句法成員對照表
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英語句法成分主賓語謂語定語狀語
漢語句法成分主賓語、定語、狀語、謂語謂語、定語、主賓語、狀語、補語謂語、定語、狀語、主賓語、補語狀語、補語
英語有形態(tài)變化,漢語沒有形態(tài)變化,英語單詞進入句子時,在不同的位置上,詞形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以表示詞在句子中充當?shù)木浞ǔ煞忠约八硎镜恼Z法意義,所以英語與句法成分之間有比較整齊的對應關系。而漢語詞類進入句子不需要發(fā)生相應的形態(tài)變化,因此漢語詞類與句法成分之間是復雜的對應關系:同一詞類可以充當多種句法成分,同一句法成分可以由多種詞類來充當。漢語雖然同一詞類可以充當多種句法成分,但這些句法成分的地位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原型范疇成員,有的是非原型范疇成員。下面以名詞和動詞來分別說明。名詞在句中作主賓語是原型范疇成員,即所有名詞都可以在句中作主賓語,但是名詞充當定語、狀語和謂語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來說,能充當狀語的是時間、處所、方位名詞,而名詞作謂語則必須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謂語比較短、多用于口語句式、一般是肯定形式等等,這些都說明充當定語、狀語和謂語是名詞作句法成分的非原型范疇成員。對于動詞而言,充當謂語是動詞的原型范疇成員。如“演奏”既可以作主賓語,也可以作謂語。
張先生演奏。(謂語) 張先生指揮演奏。(賓)
張先生正在演奏。 *張先生指揮正在演奏。
張先生沒有演奏。 *張先生指揮沒有演奏。
張先生演奏不演奏? *張先生指揮演奏不演奏?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演奏”這個動詞作謂語時與其他詞組合不受限制,而充當賓語時與其他詞的組合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動詞作狀語和定語時一般會加標記“地”“的”,動詞作補語可以不加標記,這與補語的功能有關,因為述補結構是一種雙重陳述結構。謂語表陳述,補語也表陳述。下面是漢語名詞與動詞從作原型句法成分逐漸到非原型句法成分等級排列。
名詞:主賓語——定狀語——謂語
動詞:謂語——補語——定狀語——主賓語
(四)原型理論與漢語詞類活用
下面例子是名詞向謂詞方向的詞類活用,這些例子引自張伯江(1994)。
名詞用作非謂形容詞:義務勞動 專業(yè)水平 學院風格 嘉賓主持
名詞用作形容詞:假裝特學問 做派那叫款 說話有點痞 怎么那么事兒呀
名詞用作不及物動詞:還權威著呢 來!咱們民主民主 這回可真壇子胡同了褶子了
名詞用作及物動詞:結論不出我什么東西 他愛醋誰醋誰,也醋不著我呀
筆者曾用文君形式讓大一第二學期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本科生分析上面的例子哪些屬于名詞活用,如果是名詞活用,進一步指出名詞活用為哪類詞。收回有效答卷14份,結果如下:
表3
名詞名詞用作非謂形容詞名詞用作形容詞名詞用作不及物動詞名詞用作及物動詞名詞用作動詞
義務293
專業(yè)293
學院284
嘉賓374
學問212
款311
痞113
事兒212
權威1112
民主437
壇子胡同褶子824
結論311
醋311
從上表來看,學生對名詞活用為非謂形容詞和形容詞,出錯率最高,這一方面是因為有的學生沒有區(qū)分非謂形容詞和形容詞(調查時要求區(qū)分形容詞和非謂形容詞),另一方面說明這兩類比較難區(qū)分,因為這兩類詞相似點較多。出錯率較高的是“權威、民主、壇子、胡同、褶子”的詞類活用。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權威”活用為形容詞,這可能與“權威”能受“很”修飾有關。
原型范疇理論認為,范疇的邊界是模糊的、互相滲透的?!傲x務、專業(yè)、學院、嘉賓”在上面的例句中作定語,意味著這四個詞既不是名詞的原型范疇成員(名詞典型的句法成分是主語和賓語),也不是非謂形容詞的范疇的原型成員,而是這兩類詞的邊界成員?!翱?、痞、事兒”主要涉及到形容詞與非謂形容詞的區(qū)分問題?!皺嗤⒚裰?、壇子、胡同、褶子”在上面的例句中屬于形容詞和動詞(不及物動詞)的邊界成員。調查結果顯示出詞類成員之間的家族相似性。
三、結語
范疇,是事物在認知上的歸類,而漢語詞類是漢語詞在語法功能上的歸類。范疇中成員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原型范疇成員是表現(xiàn)最突出的、最為清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員。利用原型范疇理論進行漢語詞類教學,要求教師和學生掌握詞類范疇中原型成員,根據(jù)典型功能去歸納詞類。原型范疇理論認為范疇的邊界是模糊的,對于詞類中邊界地帶分歧現(xiàn)象,不要強行歸類,而應給予合理的解釋。運用原型理論來指導漢語詞類教學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注 釋:
①邢福義《漢語語法學》中,第一類的名稱是成分詞,第二類的名
稱是非成分詞,第三類的名稱是特殊成分詞。
參考文獻:
[1]Rosch,E.H.Mervis,C.B.Family resembale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9.
[2]Labov,W.The boundarie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A].
Joshua Fishman(ed.).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ong in English[C].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73:340~373.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0,(5).
[4]曹起.漢語詞類劃分與原型范疇理論[J].蘭州學刊,2009,(3).
[5]張望發(fā).原型理論與漢語詞類教學[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7,(2).
[6]黃明亮.原型范疇理論與漢語詞類劃分初論[J].語文學刊,2009,
(9).
[7]張誼生.說“永遠”——兼論漢語詞類中的若干理論問題[J].語
言教學與研究,1998,(2).
[8]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9]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0]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現(xiàn)代漢語(重排本)[M].北
京:商務印書館,2004.
[1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12]張斌.新編現(xiàn)代漢語(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13]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14]邢福義.漢語語法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15]吳啟主.現(xiàn)代漢語教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16]周國光,張林林.現(xiàn)代漢語語法理論與方法[M].廣州:廣東教
育出版社,2003.
[17]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J].中國語文,1994,(5).
(周純梅 廣東潮州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 5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