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華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生命里的第一個女人,也是最為傷情的原配。她是旦角王順福之女,貌美懂事,賢淑能干。她比梅蘭芳大2歲。
嫁給梅蘭芳是偶然也像是宿命。
那年梅蘭芳17歲,正值變聲期,誰都清楚,如果變不好,他這輩子也許再也無法登臺唱戲。而這時,又恰逢疼愛他的母親突然過世。在雙重打擊下,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
梅蘭芳的大伯父見他總是一個人悶悶不樂,十分心疼,于是商量著給梅蘭芳娶房媳婦,好讓他安下心來。
對此,梅蘭芳沒有異議。等母親孝滿一百天后,他就迎娶了王明華。
長輩的眼光果然沒錯,王明華處事干練,會持家,而且通情達理。她剛嫁過來時,梅家還不富裕,她毫無嫌貧之意,而是盡心盡力操持家務(wù)。她的手很巧,梅蘭芳有件過冬的羊皮袍子,因為穿得時間太久了,已經(jīng)破了,但經(jīng)她的巧手縫綴,翻然如新。
也許是王明華有旺夫緣,梅蘭芳變聲不滿一年,嗓音就恢復了,他又能登臺唱戲。
接下來的日子過得甜美如戲。結(jié)婚的第二年,王明華生了兒子大永;隔年又添了女兒五十。這讓全家樂開了花。
隨著梅蘭芳漸漸走紅收入日增,又見王明華如此能干,原來掌管梅家的大伯父便放心地將家里銀錢往來、日常用度的賬目交由王明華。
王明華不僅在生活上妥帖照料梅蘭芳,也對他的事業(yè)有著諸多幫助。比如,梅蘭芳初期飾演古裝戲時候,隨身總帶著一個木盒子,那里面裝的是王明華在家為他梳好的假發(fā),梅蘭芳上臺前只需把假發(fā)往自己頭上一套,一個精美的古代美人形象便立刻出現(xiàn)了。時間一長,便有不明真相的人誤以為王明華親自到后臺為梅蘭芳梳頭。
那時的梅蘭芳戲也越唱越紅,成了眾人追捧的名角兒。應酬漸漸多起來,變得非常忙碌,這讓心細如發(fā)的王明華很擔心。她害怕梅蘭芳管不住自己,如果去賭去嫖了如何是好,再說人一成名,身邊倒追的女人就多了,而男人大多是欲望的奴隸,管不住自己的身體。每每這樣想時,她就有些坐立不安。
而在那個年代女人是不能自由出入戲院的。除非是大戶人家婚娶、祝壽,女人才能在戲院里看戲。
這時正好盛傳她去后臺幫丈夫梳頭,于是她借著這個機會向梅蘭芳提出自己女扮男裝親自到后臺為他梳頭、化妝。事先做好帶去畢竟不如現(xiàn)場做得精細。
梅蘭芳想不答應,但拗不過王明華的執(zhí)著,就答應了。王明華為了能一心一意照顧梅蘭芳,去做了絕育手術(shù)。梅蘭芳勸阻不及,也只好如此。
她做完絕育手術(shù),心里一下輕松很多,她想這樣就可以一直陪在梅蘭芳身邊了。免得不小心懷孕,女扮男裝被認出來。沉溺在愛情里的女子,想法都很簡單,反正孩子有了,且是兒女雙全,以后可以不再要孩子,把梅蘭芳照顧好。
其實,對一個人的好,也是有癮的。王明華的愛磅礴而無私,她寧愿犧牲自己,也要用綿細愛把梅蘭芳喂養(yǎng)。
自此,梅蘭芳無論家事還是演出瑣事,均不過問,全由王明華替他打理。王明華跟著他,每樣事情都打理得極為出色。
1919年梅蘭芳作為中國第一位京劇藝人到日本演出,她也相隨同去,負責掌握梅蘭芳的演出業(yè)務(wù)事項。這次東瀛訪問演出的成功,使梅蘭芳的聲譽又高漲一層,而她對梅蘭芳的呵護和照顧也備受贊揚,傳為佳話。
面對能干聰慧的妻子,梅蘭芳事事依著她,尊重她,夫妻二人形影不離,相處和睦,令周圍的人羨慕不已。王明華沉浸在贊揚聲中,成功和幸福包圍著她。
她覺得遇到梅蘭芳,是上天對自己的恩寵。
為了各種活動的場面需要,王明華非常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常去前門外瑞蚨祥、謙祥益兩大綢緞莊選購綾羅綢緞衣料、皮貨,按照當時的時尚訂做衣裳。她經(jīng)常穿著最時尚的鑲著各式花邊的小襖和露出腳面的裙子,踩著半高跟的皮鞋。她最喜歡碧綠的玻璃翠,胳膊上常年不變地戴著一只翠手鐲,其它飾品則隨同身上穿的衣裳色彩、場合不同有所更變。當時國際友人到北京訪問以參觀故宮、觀梅劇、到梅府做客為在京三大盛事。王明華作為梅府的女主人在家接待賓客,儀態(tài)萬方、典雅端莊,獲得交口稱贊。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誰能預料日后的事情呢?
一場麻疹的突然到來,讓他們的一對兒女相繼離世,這個打擊如此意外和劇烈。好些天,他們都回不過神來。梅家僅有的后代全沒了。
仿佛老天開的一個玩笑,連個挽回的機會都不給王明華。那段時間,梅家上下全無歡笑,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王明華一夜之間仿佛老了好幾歲,常常坐在兒女待過的地方,觸景傷情。那一刻,她的心疼成了一口井,呼吸不得,卻無淚可流。
悲傷卻無淚才是最深的痛。
這時,王明華的娘家人出面,希望他們收養(yǎng)侄子王少樓做兒子。
梅蘭芳當即一口回絕,畢竟他還年輕,想要自己的親生孩子。
王明華自然無法阻止。沒想到自己費盡心思照顧丈夫,希望與他相伴到老的念頭,在這場意外的變故中,還是被粉碎。
她深悔自己當時的冒失及嘆息命運的作弄。
此刻,她終于明白,沒有錦帛一樣的人生,愛情開成牡丹也沒處落腳。
注定的結(jié)局,是如此不可挽回,如此殘敗不堪。除了認命,她別無選擇。
她深知梅蘭芳肩挑兩房,肩負著為梅家傳宗接代的重任。愛梅蘭芳,就不能阻斷他的血脈。
于是,她忍著心酸同意了梅蘭芳另娶。新娘是京劇名家吳菱先的女弟子福芝芳,比王明華小13歲,正值豆蔻年華。
或許男人天生就是這樣子,薄情是他們隨身攜帶的病菌。
不久梅蘭芳以正室的禮儀迎娶了福芝芳。
新婚之夜,梅蘭芳怕王明華心里難受,先去了她的房。他心內(nèi)覺得對不住她,而她因再不能給他添后,也心懷愧疚。兩人都有些難受,倒是王明華強忍心中的不舍,笑著催促梅蘭芳快些回房,免得新娘受到冷落。
梅蘭芳看到王明華沒有介懷,方才離去。
其實,對于王明華來說,笑只是個表情,與快樂無關(guān)。
那夜,她徹夜未眠。想到離世的孩子,想到破碎的家,想到深愛的丈夫在另一個女人的枕邊,不禁心如刀割。
她與他鶼鰈情深的時光,終將一去不復返。
原來,諾言真的是用來表達當下,而不是用來兌現(xiàn)。
自梅蘭芳再娶后,王明華的身體就一日日壞起來,福芝芳則取代了她來照顧梅蘭芳。
雖然,后來福芝芳將自己的孩子抱過去,讓她認養(yǎng),但王明華借口自己年齡大,身體差,拒絕了。
自從一兒一女離世后,她怕任何小孩,每每見到孩子,傷心的往事便被勾起。如今,看著福芝芳日日陪在梅蘭芳身邊,雖然明曉大道理,消沉的情緒還是襲滿內(nèi)心。失落、痛楚、懊悔,百種滋味交集著,王明華終于病倒了。
王明華染了肺結(jié)核,劇烈咳嗽,不思飲食,半夜被病魔折騰得痛醒,百種疼痛卻不抵失去愛情和愛子的心痛。
她終于明白,那些永不回頭的好有多么殘忍的殺傷力。
于是,她以怕傳染家人的借口,提出去天津治療。
其實,女人的道別是為了挽留。
但梅蘭芳并未挽留,而是為她打點好行程。
在他,她終于變成了一段往事符號。
她獨自離開梅家,把所有的空間留給了梅蘭芳和福芝芳。而這種拱手相讓并不是來自她的寬宏,而是倦了厭了。
王明華在天津馬大夫醫(yī)院治療,病情沒有好轉(zhuǎn),反倒惡化。
她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卻依然無法原諒自己的不美好,更無法原諒愛情的不美好。
她為梅蘭芳付出了傷情的一生,可是這樣的愛卻如此無能為力。
她至死都無法做到與生活握手言和。
最終,她將愛雕刻成凜冽的傷口,辜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