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贛州的福壽溝是在宋代建設的,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它僅限于贛州老城區(qū)不被淹,而新城區(qū)一些地方遇到暴雨還是會漲水的。
“客家大道與金豐路口積水有半米深。”2011年6月29日晚8點,地處江西南部的贛州城迎來了一場大雨,有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直播新城區(qū)的積水情況。
2011年夏,由于不斷遭短時強降雨襲擊,贛州城內出現為數不多的幾個積水點,但與毗鄰的武漢、長沙乃至江西省會南昌等城市出現內澇的情況相比,其整體排水系統(tǒng)運轉基本正常。
“贛州的福壽溝是在宋代建設的,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它僅限于贛州老城區(qū)不被淹,而新城區(qū)一些地方遇到暴雨還是會漲水的。”有網友這樣總結說。
但在贛州市市政工程養(yǎng)護處副處長朱小軍看來,這種將功勞完全歸結于福壽溝的說法并不準確。
“福壽溝排水系統(tǒng)目前并不完整,其擔負的排水不及贛州總排放量的十分之一?!敝煨≤姳硎?,“我們沿用了福壽溝的精神,但并沒有完全依賴它來解決贛州的排水問題?!?/p>
環(huán)保耐用
贛州三面環(huán)水,章、貢二江穿城而過,并在城北匯成贛江。從地圖上看,擁有千年歷史的贛州如同一只老龜浮在江中,首南尾北。
早在唐末,擁兵起義并自任虔州刺史的盧光稠曾做過擴城規(guī)劃,由于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勢低洼及城市排水系統(tǒng)規(guī)劃建設的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兩百年中,贛州城屢遭洪澇侵襲。
直到北宋熙寧年間,曾任宋朝“都水丞”的福建長樂人劉彝出任知州,規(guī)劃并修建了城區(qū)街道,同時根據街道布局和地形特點,采取分區(qū)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干道系統(tǒng)。
兩個排水系統(tǒng)的斷面為矩形,磚石結構,斷面尺寸很大,“廣二三尺,深五六尺,甓以磚,復以石”,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
如果要簡單概括福壽溝的異同,則可以用“壽溝受城北之水,東南之水由福溝而出”來形容。福溝自南門開始,經建國路中段、均井巷、攀高鋪至八境路,主溝長約11.6公里,集水面積約2.3平方公里;壽溝自新贛南路、大小新開路、西津路至西門,主溝長約1公里,集水面積約0.4平方公里,通過西門口。
據贛州市城建局退休干部劉芳義考證,福壽溝兩大主溝完成后,又陸續(xù)修建一些支溝,形成古代贛州城內“縱橫行曲,條貫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結合的排水網絡。
和城市常見的水泥涵管下水道不同,福壽溝的上部為拱形承重設計,墻壁兩側均為古代磚石構造。經過近千年的沖刷,管道內的墻體已出現一些崩裂、破損,一些地方依稀可見不同年代修繕的痕跡,甚至還可以找到水泥修補過的影子。
曾到福壽溝考察過的贛州市博物館書記、中國歷史建筑專家萬幼楠對于宋代留下的拱形下水道結構,以及他們使用的桐油、黃泥、沙石(俗稱三合土)和青磚、麻條石等建筑材料贊不絕口。
“這些都是當時的人在自然界找到的最好的原材料,他們按照科學原理建造出這項偉大的工程,這好像比巴黎的下水道還早幾百年?!比f幼楠認為,與現代涵管排水器材相比,中國最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石塊、磚和三合土才是環(huán)保、低碳的下水道建筑材料。
“涵管是用水泥做的管道,空氣會進入到水泥內部,讓它內部的鋼筋生銹,最后的結果就是整個水泥建筑損毀?!比f幼楠說,“福壽溝用的這些磚石在地下也會老化甚至崩塌,但是只要維修人員換掉壞的那幾塊,一疏通就好了,這就是為什么900年的福壽溝能夠沿用至今的原因?!?/p>
不澇之謎
根據史料記載,福壽溝雖然經過多次維修改進,但大部分仍保留磚溝墻、條石蓋板的結構形式。在現存的溝道中,最大的寬1米,深1.6米;最小的寬、深各0.6米。
“這么寬的橫截面,足以讓雨水很快流走,也讓淤泥很難淤積其中?!敝煨≤娬f。而據萬幼楠分析,在現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夠,一般都要用抽水機,而福壽溝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福壽溝的另一個特點,是與城內的三池(鳳凰池、金魚池、嘶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園塘等幾十口池塘連通起來,組成了排水網絡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庫,以調節(jié)暴雨流量,減少下水道溢流。
在靠近城北的八境公園內,有一座方圓約80畝的水塘,這是目前僅存的為數不多的與福壽溝相連通的水塘之一。記者在此處看到,一個裝有抽水機的排澇站屹立其間。
“這是最近幾年才裝上的新設備。在2010年五六月的幾場暴雨中,雨水總是先匯集到水塘,然后泵站再從水塘往江里抽水?!别B(yǎng)護處一位姓謝的工作人員說。
朱小軍認為,把下水道和池塘連通,這是“水利專家”劉彝的高明之處:“原理其實很簡單,劉彝把老贛州城內的近百口水塘與地下的福壽溝串聯起來。一旦雨量大增,福壽溝里的水暴漲,溝里的水就會流入水塘進行調節(jié)?!?/p>
為了防止在雨季章、貢二江的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從而倒灌入城的情況,福壽溝還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視水消漲而后閉之,水患頓息”。
在離八境公園只有數百米遠的贛江路涌金門,一度曾是贛州最為繁華的碼頭,而福壽溝其中一個水窗口就隱藏在其城墻之下。據同治《贛州府志》和《贛縣志》記載,12水窗口中,在福壽溝圖上注明了具體位置的只有4處,它是其中之一,其余3處分別在八境路新北門、西門口和西門城腳下。
據劉芳義考證,贛江路水窗是保存較完整的宋水窗實物,清名“水塹口”,由進水口處的內閘門、溝道和出水口處的外閘門組成。由于水窗坡度較陡,水進入水窗之后會形成強大的水流,帶走泥沙以及其他固體物質,沖開閘門,排入江中。
“水窗是一項頗具科技含量的設計?!比f幼楠解釋說,“其原理是,每當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沖開排水;反之,當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時,則借江水之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p>
福壽溝困境
劉彝之后,福壽溝一度由于管理不善而倒塌淤塞,排水功能大為降低。直至清末,溝道堵塞嚴重,“春夏之交,雨潦時降,潢污停集,疾病易生,民患苦之”。
最大規(guī)模的福壽溝修建工程是在清代同治年間。據志書記載,修復工程于同治八年(1869)十一月開工,歷時9個月。公費開支部分共“計制錢四百八十千有奇”。主持修復工程的劉峙繪制了福壽溝圖,并附《福壽溝圖說》,這也是建溝以來現存的唯一現場調查記錄資料。
解放后,贛州政府把修路疏溝列為當時市政建設的重點。在調查了解福壽溝的走向、完好狀況、排水等情況后,從1953年開始逐段進行清理、修復和改建。而在管理方面,設立了負責市政工程管理、養(yǎng)護的專業(yè)機構,其中有一支維修下水道的專業(yè)隊伍,負責對全市下水道進行定期清理疏通和維修工作。
“我們每年都會對福壽溝進行清疏和保養(yǎng)工作?!痹谮M州市從事市政管理養(yǎng)護工作的朱小軍說。他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修建和維護贛州市的排水系統(tǒng),而對福壽溝的清疏和保養(yǎng)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福壽溝的建造受到形學和堪輿家的影響,形似古篆“福壽”二字,在線路走向上“縱橫紆折,或伏或見”,給朱小軍和他的同事們在管理和維修上增加了不少困難。
有工作人員透露,每年夏天,都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清理福壽溝的季節(jié)。因為悶熱、惡臭,工人們常常需要多人輪流下井?!拔覀儠喠飨氯ビ敏せ⑽畚镆霍せ霍せ貍鞯骄?。在一些地段,即使熟練工人,常常也是呆半個小時就要上來休息?!?/p>
“有的坑道只能允許一個人彎著腰在里面清理淤泥和堵塞物。再加上有的坑道經過住宅區(qū),我們根本無法清理,只能以檢查坑井為主?!敝煨≤娬f。
而福壽溝面臨的一個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是,過去它以排雨水為主,污水僅是數量很少的洗滌生活污水。而現在的污水成分復雜,有工業(yè)污水、糞便污水、生活污水,數量比過去大得多,腐蝕性強。據有關人士說,福壽溝的磚石材料,經過九百余年,大多數已風化、剝落,再經不起工業(yè)廢水的腐蝕。
而更為令人惋惜的是,與福壽溝相連通的起蓄水作用的大小上百處水塘目前已經所剩無幾。據萬幼楠調研,古福壽溝系統(tǒng)80%的蓄水池已經消失了,而其中有不少是在近幾十年間被填平的。
“如今,城市在發(fā)展,但水塘卻在減少。大的水塘只剩下荷花塘、清水塘等寥寥幾座,80%的水塘都被填平了?,F在到處搞開發(fā),本來是水住的地方,現在人要去住,將來一定會遭到報復的。”作為專家的萬幼楠也曾經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福壽溝思維
“這是很可惜的事,如果那90多個水塘能夠保存下來,福壽溝的作用會發(fā)揮得更好?!敝煨≤娪悬c遺憾地說。但他認為,現在追究水塘因何消失的問題意義不大,“最要緊的是將贛州的排水系統(tǒng)建設管理好”。
在以前,埋在贛州老城區(qū)900多年的福壽溝幾乎完美地達到了朱小軍這3個要求。但隨著章江新區(qū)的漸具規(guī)模,贛州城區(qū)也在日漸擴大,福壽溝在其中的作用被日漸削弱。
“福壽溝排水系統(tǒng)目前并不完整,其擔負的排水不及贛州總排放量的十分之一。”朱小軍說。據其介紹,早在2008年,贛州就出臺了《贛州市中心城區(qū)排水專項規(guī)劃》,規(guī)劃范圍為贛州中心城區(qū),建設用地約150平方公里。
在此基礎上,贛州市還在福壽溝的出水點處建了3個排澇站。一旦出現積水,排澇站的大功率抽水機就可以將它排往江里?!拔覀兊呐艥痴九c章、貢二江上游的水文站和氣象站達成了協議,建立了水情和汛情的互通機制。”朱小軍說。
2011年5月,贛州市投入253萬元,置車載水泵及150千瓦車載發(fā)電機組各一套,在章貢區(qū)水南鎮(zhèn)嶺頭上建設一座臨時應急排澇站,以滿足汛期時城市排澇需要。
“在排澇站,我們平時還有一套機器保養(yǎng)機制,確保機器在關鍵時刻不出故障?!壁M江路排澇站一位工作人員說。據其回憶,就在去年的一場大雨中,抽水機曾出現過短暫的死機情況:“當時就看到門外的積水逐漸多起來了,幸好我們及時排除了故障。”
“我們現在的做法是,路修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設排水管。”朱小軍說。而隨著章江北岸截污干管工程投入使用,贛州市也實現雨污分流的目標。
“現在贛州新的排水系統(tǒng),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是用了福壽溝的精神,但是并沒有用它實質性的東西?!敝煨≤娬f。
在城市排澇工作中,贛州傳承了福壽溝的一些特點:比如新城區(qū)中央公園有一處人工建造的河塘,其目的之一是和老城區(qū)的河塘一樣,在內澇發(fā)生時,起到調蓄作用。同時,在建筑材料上,贛州市也在考慮,是否能夠恢復磚砌法,方便維修與護理。
“下水道不像園林綠化那么顯而易見,也不容易彰顯政績,但它是城市的血脈,你想要一兩年內搞好它是不可能的?!敝煨≤娬f。
朱小軍認為,贛州城區(qū)要想沒內澇,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包括雨水能迅速流走、雨水匯集后能及時排出、章江和貢江的江水不能倒灌涌入城。
作為擁有千年“福壽溝”和現代排水系統(tǒng)的贛州,城市防洪防澇的大問題有了保障,但路面積水、污水亂排等小麻煩卻如“腸梗阻”,不時困擾市民。
“我們有了福壽溝作為基礎是比較幸運的,但說實話,如果哪天贛州市不再具備以上3個條件,我不敢打包票說它以后不會出現內澇。”朱小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