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教師教出靈動的學生,低年級的學生就像一座礦山,能源源不斷地開掘出寶藏,只要用心去挖掘,用心去開采,就會增添無限財富。
低年級的學生知識閱歷淺,表達能力不強,與高年級相比,似乎無法為我們帶來光彩,無法為我們的課堂帶來精彩。雖說低年級學生所讀詩書量遠遠比不上高年級,但低年級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卻是高年級學生遠遠比不上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天真爛漫和想象力正在逐漸萎縮。作為低年級教師,我們可以好好抓住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優(yōu)勢,讓我們的課堂異彩紛呈。
一、靈動有心,打造精彩的課堂。
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支撐學生想象力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我認為是十分有必要。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更是他們獲得信心的源泉地。如果能在課堂中,讓學生發(fā)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那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只有平等相處,才能和諧、兼容、積極配合,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欲望才有可能得到激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常常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主體,通過討論、演說、辯論等形式進行充分的信息溝通,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潛能,讓學生靈動起來,讓課堂生成精彩。
二、靈動求異,生成精彩的發(fā)言。
面對于不敢反駁老師答案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靈動一些,選擇“反其道而行之”的“換腦行動”,以求異的方法,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求異思維是一種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它不滿足于一種答案,可以從多方向、多角度展開。“誰有和他不一樣的想法?”這句話經(jīng)常會成為我課堂上的口頭禪,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于說和別人不一樣的,無形中也促使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我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時,對于其中潑水動詞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除了用水潑,我們還可以用哪些動詞呢?學生聯(lián)想出一系列的場景,有的說我們可以用手指彈水,有的說我們用手灑水,有的說我們可以用水槍射水,有的說我們可以拎起桶直接往人們身上澆水。他們的答案各式各樣,充滿著童趣,充滿著想象。聽到他們各個精彩的發(fā)言,誰還能說咱們低年級的課堂不精彩?
三、靈動引導,開啟精彩的大門。
作為學生引領者的教師,更應該是靈動的。具體直白地說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發(fā)言要善于隨機應變。
1.靈動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前都有自己想象中的教學情境,也就是教學設計,但往往設計出來的東西時常跟自己想象中的不盡相同。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在自己預設的教學中會產(chǎn)生出很多的枝杈。我們就要善于改變自己的教學,不一味強求自己所想要的結果,否則只會徒增教學彎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以后學生仍未能盡如你意。在教學中,我也因這樣的想法碰了不少壁,于是,我索性放開:語文新課程標準一直呼吁我們要以學生為主,我就真正以學生為主,隨時變動教學設計,反而能開啟精彩課堂的大門。我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問:“花生果都到哪兒去了?”本來設計時想通過了創(chuàng)設情境來讀出那種疑問的語氣的,結果班里有位學生卻是這樣讀的,他多添了一個字:“咦?花生果都到哪兒去了?”我隨即改變教學設計:“誰也能像他那樣讀?”一句話因為一個“咦”字,豁然開朗,經(jīng)他這么一朗讀,全班學生都理解了其中內(nèi)涵,很快指導朗讀的任務就完成了。
2.靈動的評價語
學生的思維打開來以后,教師首先要善于傾聽,其次要善于思考,最后要針對自己聽到的發(fā)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肢體語言、可以是眼神、可以是幽默風趣的評價語、也可以是深邃的剖析語。我在教學《這兒真好》一課時,讓學生想象小熊在這幾年中間是如何種樹的?有學生回答,小熊種樹肯定很辛苦。我隨即引導:那他會怎么辛苦呢?可能會累得……我做了個彎下腰的動作,學生立即就有了精彩的發(fā)言:可能會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可能累得會筋疲力盡,可能會滿頭大汗,可能會種得連吃飯都忘了。我的一個小小動作暗示,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想象,更讓課堂跟著熱鬧起來,因為其他學生的想象也被調(diào)動起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四、心動手動,開創(chuàng)課堂的精彩。
動手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也是我們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的前提。我們要改善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使小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成為可能。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積極性,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
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富于思考性和啟發(fā)性的操作,這樣能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交叉并進,互相促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學《水鄉(xiāng)歌》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畫一畫你心目中的美麗水鄉(xiāng),然后結合自己的畫來談一談;學過《美麗的丹頂鶴》一課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請他們畫一畫丹頂鶴美妙的身姿。有了實踐經(jīng)驗的課堂,學生發(fā)言怎會枯燥,學生的感受怎會空洞?學生那顆壓抑的心靈自會得到解放,自然就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沈龍明.中小學課堂教學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程斯輝.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方法[M].東方出版社,2001.
?。?]Robert J.Sternberg.思維教學[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4]王德俊.語文新課程[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