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廣西南寧背靠祖國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地區(qū),是“泛北部灣”經濟圈的重要組成城市,處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中心位置,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城市,在中國—東盟合作的背景下,東盟語言教育即東南亞各國的小語種教育在南寧蓬勃發(fā)展起來,泰語教育專業(yè)具有區(qū)域優(yōu)勢。社會各方面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閱讀水平,而且有一定的聽、說、寫、譯的能力,聽與說在這五個基本技能中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口語交際能力。提高泰語交際能力是泰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泰語交際能力,對于泰語教師而言,不僅是根本任務,而且是最終目標。為了完成任務、實現目標,我們應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達到課堂教學交際化,讓學生在言語訓練中學會語言并形成技巧。因此,提高泰語口語交際能力,是泰語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探討泰語口語教學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二、泰語口語教學應采用的教學原則
在非泰語專業(yè)本科生泰語教學中,我們常發(fā)現學生口語中出現種種問題,如表達不合乎泰語規(guī)范,用詞單調,流利度差,口語生硬和死板,甚至于無法表達想說內容,出現“啞巴泰語”現象,等等。仔細看看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學生對于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夠,對語言差異了解欠缺,對于不同文化習俗不了解,這就要求泰語教師改進課堂教學,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一)幫助學生克服心障礙。
在泰語課堂上,許多學生之所以不敢說,主要是怕自己說錯,因而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千方百計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幫助學生克服羞澀與畏懼心理,使其樹立當眾用泰語說話的自信心,燃起“想說之火”,最終到講臺上敢說。這一點相當重要,教師應當好心理醫(yī)生,讓學生勇敢邁開第一步。
?。ǘ┭驖u進。
泰語教師在課堂上語篇分析過程中的語言輸出不可或缺。口語訓練應該是個逐漸升溫的過程,這才符合學習的規(guī)律??谡Z能力的訓練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因勢利導,分段進行。如不重實際,急于求成,其效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在教學過程中,可分以下五步進行操作:發(fā)音練習階段→朗讀背誦階段→復述階段→情景模擬階段→自由輸出階段。這五個階段較好地完成了學生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渡。自由輸出階段是口語用到的高級階段,當學生能進行自由表達的時候,教師就只需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的口語環(huán)境,讓學生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說”。
?。ㄈ┡囵B(yǎng)學生興趣,創(chuàng)造趣味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口語課堂上的表現與他們對口語課的興趣有密切的聯系。教師應掌握好這把鑰匙,開啟學生的話匣子。任務型教學法強調讓學習者個人或學習小組經過一定準備來完成。例如:以個人學習者為對象開展每日報告會。在課前5分鐘做泰語報告,每次課一位同學做報告,全班輪流進行該活動。學生事前準備材料稿件,內容、形式不限,可以是詩歌朗誦,新聞播報,讀書心得,美文、圖片賞析,等等,其他同學可以就該報告進行提問或評價。該活動既能促使學生多做課外閱讀,又能鍛煉報告者的講演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其他同學的聽力水平和同學間互相交流的水平,一舉三得。
(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傳統教學法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地位。現代教育學家杜威關于教學有兩種中心說,一種為“教師中心說”,強調以教師為主體組織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這種。優(yōu)勢在于容易進行課堂管理和知識傳授,但缺點是比較呆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學生活動中心說”認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應該把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組織課堂,這樣課堂氣氛容易活躍起來,學生也能夠在活動中得到學習和鍛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更好地調動。
三、提高學生泰語口語能力的教學方法
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必須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加以掌握,口語提高的關鍵在于營造學生開口講話的語境和氛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ㄒ唬┓抡f、復述課文內容方法。
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要讓學生愿意說,首先必須讓他們會說,這就需要強化模仿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仿說訓練,特別要指出的是,仿說不是仿讀,仿說與仿讀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仿說是學生不看書本,模仿錄音機或老師說,學生是主動的,而仿讀則是學生看著書本,跟老師或錄音機讀,學生是被動的。在仿說練習中學生能對自己在語音、語調方面的缺陷加以糾正。我認為,仿說最好立足于課文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書本的基礎知識,如新單詞、新內容等,經常模仿錄音能使學生的語音語調純正,并表達流暢。在反復模仿的基礎上,學生能大量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把心里的想法不假思索、流暢地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話語表達的基本方法,為下一步訓練打下深厚的根基。復述課文內容是在仿說基礎上的提高,這一訓練有利于使學生思維敏捷,語言靈活應變,更有利于培養(yǎng)歸納能力。為了達到以上兩個目的,在學生復述之前,應提醒其注意兩點:(1)忠實原文內容,保留重要情節(jié),舍去非實質性細節(jié)。(2)根據自己的思維重新組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為了避免學生以背誦代替復述,教師可以適當就課文內容進行提問,如關鍵詞語或情節(jié)等,增加其復述難度。
?。ǘ┣榫敖虒W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旅游情景和資料,對旅游景點進行情景模擬教學,介紹民俗風情。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和材料模擬導游工作場景,進行講解、訓練和實踐,總結旅游業(yè)務,把專業(yè)基礎知識融入實訓過程中,掌握帶團的工作程序,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行動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習泰語的熱情才會相應有所提高。
?。ㄈ┌咐虒W法。
學生通過真實情景下的交流可以逐漸達到能夠自然使用口語的程度。因此,教師在口語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營造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任務。任務本身其實就是一些具有較強互動性的活動形式,如我院有泰國留學生邀請?zhí)﹪鴮W生到教室就校園生活話題進行交流或讓學生接待泰國新生、現場采訪、發(fā)布消息、商務談判、經驗交流等。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注意讓任務略微超出學生現有的語言知識水平,這樣學生才會有提高泰語水平的需求。
?。ㄎ澹┨┱Z演講。
利用泰語演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其主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擬定一個題目,讓學生在課堂構思一段時間,然后到講臺發(fā)表即興演講。教師擬題時要注意題目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有東西演,有話講,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另一種是在校內舉行泰語演講比賽由學生自己擬題,寫好演講的思路及要點。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講自己內心想講的話。學生比賽完后,再發(fā)獎狀,激發(fā)學生的泰語學習興趣。
?。╅_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為了讓課堂傳授的知識得到運用,增強學生對不同交際場景的應變能力,教師應該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語言實踐活動,如慶祝泰國傳統節(jié)假日,舉辦留學生聯誼會,組織泰語俱樂部,舉行泰語演講比賽,等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增加泰國文化知識,在活動中用泰語進行真實交際,在實踐中教會學生克服語言障礙的技巧,使他們感受到交際口語對語言的流暢表達所起到的作用,進而樹立他們加速提高交際能力的自信心。
四、結語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交際能力,在大學泰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和社會需求,靈活使用教材,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致力于推廣泰語教育的發(fā)展進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盡自己所能提高泰語教育水平。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出能力強、水平高的泰語人才。
參考文獻:
?。?]馮漣漪.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初探[J].外語界,2005,(2).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劉芹,胡銀萍,張俊鋒.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口語形成性評估體系構建與驗證[J].外語教學,201,(1).
[4]王立非.國外第二語言習得交際策略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2).
?。?]鄭晶.非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