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fā)達的高等教育,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大學內部管理制度比較完善,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與現(xiàn)代大學發(fā)展相適應的董事會制度。正如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在《校園的控制:關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報告》(1982)所指出的那樣:“董事會構成了(美國)高等教育管理結構的基石?!蔽覈咝6聲窃谖覈母镩_放的新形勢下,隨著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產生的高等學校辦學模式的新探索。但是高校董事會制度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也呈現(xiàn)出諸多問題,如法律地位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體制、董事會的組織結構和各委員會的職責不明確、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處理不當?shù)?。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校董事會進一步發(fā)揮作用,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說明了這樣一條真理:“如果社會不能從原有機構中獲得它需要的東西,它將導致其他機構的產生?!保郏保?br/> 一、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概況
?。ㄒ唬┟绹咝6聲贫鹊钠鹪窗l(fā)展。
高校董事會起源于英國高等教育,但在美國卻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與實踐。這和美國的國情、社會背景、時代背景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哈佛學院是美國第一所殖民地學院,成立于1636年。1642年經(jīng)馬薩諸塞議會批準,成立了董事會,董事會由6名地方官員和6名牧師組成,實行由校外人士對學校的監(jiān)管。1650年,馬薩諸塞議會為哈佛學院頒發(fā)了特許狀,規(guī)定哈佛學院實行兩院制管理體制。根據(jù)規(guī)定,哈佛學院又在董事會之外成立了院務委員會,院務委員會由院長、5名教師和1名財務主管組成,負責處理學校管理事務,包括制定方針政策、任命官員和教師、購置校產、接受饋贈、投資等。但院務委員會的決定必須由董事會批準方有效,而且董事會擁有對院務委員會的監(jiān)督權和新校長的委任權。[2]美國高校董事會雙有院制和單院制雙院制董事會。哈佛最初建立的校監(jiān)會由12人組成,這個委員會由總督、副總督、財政大臣、3名地方行政官和6名牧師組成。1642年,馬薩諸塞殖民地總法院重新改組了哈佛校監(jiān)會,該委員會成為哈佛學院的董事會,并正式命名為監(jiān)事會(Board of Overseers)。監(jiān)nZQBDhZt8/c9L6xS5Re8LDUHlOER35LcOcjdyNg9T0U=事會由21人組成,其中包括11名政府官員、9名公理會牧師和哈佛學院院長。這樣就形成了哈佛特有的監(jiān)事會與院務委員會并存的“兩院制”(the Dual Board System)。[3]但是由于當時哈佛學院兩個管理委員會之間爭斗不斷產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混亂。這對董事會在高校的發(fā)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盡管一院制并非十全十美,但一院制明顯優(yōu)于兩院制。因此,后來成立的高校大都仿效耶譽模式建立了單一的董事會制度。至此,美國高校的董事會制度基本上確立了下來。獨立戰(zhàn)爭后,公立高校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之勢。目前,美國共有3000多所非營利性高等學校,公立、私立各占一半。在1500所左右的公立高等學校中,大約500所擁有獨立的董事會,其余1000所分別屬于大約120個大學系統(tǒng);而1500所左右的私立高等學校除個別教會學校直接由教會宣員管理外,都擁有獨立的董事會。在3000所高等學校的董事會中,大約有董事席位4.6萬個,其中私立學校董事3.8萬個,公立學校董事0.8萬個。由于董事會中董事席位時有空缺,而且有的人在多個學校出任董事,因此,實際董事人數(shù)要少一些,大約有4.15萬人。[4]從美國高校董事會的歷史起源我們不難看出,美國的高校董事會制度經(jīng)歷了從雙院制到單院制的過渡,這也是制度自身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過程。
(二)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主要特點。
1.大學董事會的制度設計理念:民主參與。
美國素來就有“參與者之邦”的美譽。美國大學董事會制度是在其特定的歷史文化中產生和發(fā)展的,這種制度一直體現(xiàn)著這種寶貴的價值理念——民主參與?!懊裰鲄⑴c”就自然而然成為美國大學董事會制度設計者一直追求的基本價值理念。200多年里,美國人孜孜不斷地追求著“自由”、“平等”、“民主”和“參與”的精神,并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共和文化”傳統(tǒng)?!肮埠臀幕笔且环N極其強調個人的參與的精神,他們認為只有參與各種組織或活動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美國式的自由、公正與平等。[5]正因為美國民眾有了這種強烈的民主參與精神和大學管理傳統(tǒng),一直把參與大學管理作為實現(xiàn)自由、平等、民主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人們就不難理解董事會為什么主要由外行之知名人士構成,其成員為什么對捐資教育、積極參與教育管理活動有那么強烈的奉獻精神,而又完全不求回報。
2.公、私立高等學校的董事會都有健全的體制及法律。
美董事會機構清晰,責權明確。美國高等學校的董事會都是根據(jù)特許狀或州有關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依照董事會章程成立的。董事會章程一般都包括以下內容:成立董事會的法律依據(jù),董事會的任務,董事會的職責,董事會人員構成和規(guī)模,董事會和各委員會的會議制度,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等等。董事會是按照董事會章程的規(guī)定開展各項工作的。迄今為止,美國三分之二的高校(包括公、私立)都擁有自己獨立的董事會。無論公、私立高校,董事會都是合法的法人組織,董事長為法人代表。公立高校董事會受法律或公法的約束,是公法意義上的法人組織;私立高校董事會受私立學校法或特許狀的約束,是私立學校法人或特許意義上的法人組織。[6]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在美國無論是公立高校還是私立高校都具備健全的體制和法律,這也是其董事會制度優(yōu)越性得以體現(xiàn)的最有力保障。
3.校外人士是組成美國各類高校董事會的主體。
校外人士是組成美國各類高校董事會的主體。美國高校董事會成員主要來自企業(yè)界、政府部門或所在社區(qū),而非教師、學生等內部群體,這是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重要特征。[7]在美國很多董事會章程都有明確規(guī)定,董事會必須代表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從而保證董事會人員構成的多樣性,使董事會的決策能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見。美國高等教育界認為,校外人士比校內人士更能代表公眾的利益。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美國高校董事會成員的構成中,無論是公立高等學校還是私立高等學校,校內人士所占比例都很低,有的董事會中根本沒有教師和學生代表,即使有,他們也大都沒有實質性的權力。這對我國董事會人員構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
4.在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上,都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董事會是高校的最高權力機構,他擁有絕對的最高決策權,有決定校長的權力,一般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但它不過問學校日常行政事務,但只是作為一個形式批準,政策主要由校長制定。因此兩者之間是執(zhí)行和被執(zhí)行的關系。校長是高校的主要行政領導,由董事會在主要候選人中選擇、聘用,并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在董事會的政策范圍內行使權力。高等學校的董事會章程一般都對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和各自的職責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
三、對我國高校董事會的啟示
?。ㄒ唬敖梃b與創(chuàng)新”是高校董事會生命力之所在。
在我國,大學董事會的制度應充分考慮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實際。我國正處于探索階段,我們必須考慮的前提是兩者在國情上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因此在不同的體制下,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實行美國那一套。他們的大學董事會制度是先進、優(yōu)越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合理利用,這才是正確的方法。這是因為我們處于探索階段,我們要大膽,但也要心細。對優(yōu)點大膽借鑒,并創(chuàng)新,找出甚至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我們的東西。只有不斷加強培育民眾參與學校管理的意識和激發(fā)社會支持辦學的積極性,廣泛創(chuàng)設高等教育機構管理中的社會參與機制,才能使董事會制度在中國大學得以快速、健康發(fā)展。
?。ǘ┪覈F(xiàn)有大學董事會類型的多樣性,應在法律上科學定位,實行分類指導。
美國高校董事會之所以能很好運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堅實的法律保障。其大學董事會的法人地位、職責權限、成員產生和運作在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的,有法可依,權限清晰明確。而在我國法律極其不完善,問題重重,我們應當盡快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讓我國董事會發(fā)展做到有法可循,并盡快制定《高等教育法》與大學董事會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由于我國現(xiàn)有高校董事會形式多樣,性質不一,層次不同,在制定有關法規(guī)時,我們應根據(jù)實際情況,而不是盲目制定。我們應該進行正確的定位,根據(jù)不同的類型制定出不同的章程。只有這樣才能規(guī)范董事會的運作,建立高效、穩(wěn)定、有序的董事會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行分類指導,而不是以偏概全。我們應看到美國大學董事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所在,多吸收其精華。應該讓支持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各社會各階層代表做董事,傾聽各方面意見,順應市場發(fā)展需求,更好地考慮各方利益,更好地服務社會。
?。ㄈ┒聲蓡T應堅持權威性、多樣性與效益性的選擇原則。
在董事會成員的選擇上,我們應該看到美國的成功經(jīng)驗,看到在現(xiàn)代大學與社會日益聯(lián)系緊密的當今社會,董事會是溝通學校與社會的橋梁與紐帶,其董事會成員的身份特征、社會地位、能力和參與的積極性,都直接關系到董事會職責發(fā)揮程度和學校的健康發(fā)展。所謂的權威性就是指董事會成員應有重要的社會地位、顯著的身份特征和較強的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多樣性是指我們要看到董事會成員的不同特點,各自的優(yōu)點。我國大學董事會應該更好地發(fā)揮好大學與社會溝通的“橋梁”作用,利用大學董事來源多樣化的特點,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與優(yōu)勢為董事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多收關心、支持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各社會各階層代表做董事。效益性,是指董事會成員應給學校的發(fā)展帶來經(jīng)濟與社會雙收益,即既是董事會服務于社會,又是社會服務于董事會。
參考文獻:
?。?][美]伯頓·克拉克主編.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新論一多學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35.
?。?]劉寶存.美國公、私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比較研究[J].吉林教育科學,2001,(6).
?。?]潘燕.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04:4.
?。?]劉寶存.美國公、私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比較研究[J].吉林教育科學,2001,(6).
[5]鄧光平.美國大學董事會的制度特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潘燕.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04,(4).
[7]王綻蕊.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功能與效率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