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茶人、茶具和飲茶環(huán)境等方面來比較客家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從而加深對兩種茶文化的理解。
關鍵字:客家;日本茶文化
茶文化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北方漢民歷經長期的向南大遷徙,輾轉到贛閩粵邊區(qū)之后,與當地土著相融合,大約在宋元之際就形成了漢民族的一支新秀客家民系。客家茶文化也在客家文化的形成積淀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今天豐富多彩的客家茶文化。茶文化也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早在唐代中國的茶葉便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在長期研究發(fā)展的過程中,吸收了中國茶丈化的精髓,又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他們自己獨具特色體系完整的茶文化。文章從茶人、茶具和飲茶環(huán)境等方面來比較客家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從而加深對兩種茶文化的理解。
一、飲茶主體
客家人以勤勞儉樸、熱情好客而著稱,茶是客家人的伴侶、禮儀的象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蛠砭床瑁强图胰说膫鹘y(tǒng)美德。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對來訪者,不論是親戚朋友或左鄰右舍,不論客人的地位高低和財產多少,均一律請坐并以茶款待,坦誠相見??图也璧娘嫴柚黧w素來是不分貴賤貧富的平常百姓。
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鐮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yǎng)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二、茶具和飲茶環(huán)境
客家人每家每戶都備有燒沸水用的茶煲,泡茶用的瓷器或陶器茶壺。客家人的泡茶方法是在潮州功夫茶的基礎上,結合客家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和群眾的生活習慣,進行簡化、創(chuàng)新而形成的,因而更符合客家人的實際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充分體現了客家人勤勞儉樸、熱情好客的精神。
日本茶道界從利休時期開始使用高麗茶碗,1587年指導長次郎完成了純日本產的“樂窯茶碗 。長次郎的代表作 寶舟茶碗 整體風格優(yōu)雅持重,不均衡中含有一種跳躍感。碗底開闊,碗口收緊,謙虛中帶有威嚴。其余茶具除了茶碗還有茶碾、煮水的茶釜、貯茶的茶罐、舀茶末的茶勺、擊打茶湯的茶筅、盛水的水注、清洗茶具的水翻等。
茶室一般由竹木或蘆草編成,側有水屋,室內有插花。
三、飲茶講究
客家茶的泡茶步驟是:首先將茶壺和茶杯沖洗干凈,將茶葉投入茶壺內,然后沖入已煮開的沸水靜置1分鐘左右,斟入上大下小的瓷制杯內, 由主人或家人用雙手逐杯端至客人手中, 款待客人。告別時,主人將客人送至大門外時,便向來訪客人說,以后請常到我家泡茶。
進日本茶室前腰凈手脫鞋,膝行弓腰入室以表示潔凈與謙遜。茶道由主人主持,恭謹地跪在榻榻米上,一一向來客敬茶(其儀式相當繁縟)。
茶事中的用語都是有規(guī)定的,初學者要照本宣科,老練的茶人可稍加變化。在整個茶事中,主客都要保持嚴肅莊重的神態(tài),不笑,盡量少說話。茶道精神“和、敬、清、寂”之“寂”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茶事的整個氣氛就是“寂”——安靜,不能有多余的聲響,特別是不能雜談。
茶事進行時氣氛莊重嚴肅的,主客有禮有序,雖然茶事在雙方的積極配合下上演著“一期一會”的藝術表演,但此種藝術無疑是一種帶著腳鏈的藝術,尤其是對初學茶道的新茶人而言是一個看似輕松實則精神壓力極大的苦差事,主客稍有不慎就會使茶事不能順利進行,從而破壞這種藝術的美感。當然,若是老練的茶人舉行茶事的,這種藝術確定是非常傳神的。
四、結語
總地來說,客家茶文化是一種平民文化,品茶時不必太注重環(huán)境和步驟,細節(jié)處不拘小節(jié)。而日本茶文化更接近于一種貴族文化,過分注重形式。
參考文獻:
[1]馬建海.贛南客家茶文化旅游開發(fā)初探[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2).
[2]黎曉霞.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
[3]郭振東.茶道奇葩——客家擂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02(2).
[4]胡孟圣.日本的茶道.日語知識,第二期[D].大連外國語學院,1985.
?。ㄗ髡邌挝唬黑M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