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作為所有自然學科的基礎,所研究的問題和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在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于初中的物理教學,考慮到初中學生其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特點,以及剛剛接觸到物理這門新學科,因此其教材內容難度設置較小,其學習多由實驗或生產、生活實際引入課題,以極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現(xiàn)象出發(fā),使學生能看到、聽到、感受到這些現(xiàn)象就是物理,然后通過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出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要求學生知道、了解、定性分析的內容多,而深入探究、定量計算相應較少。最終達到的目標就是學生能夠將這總結得出的各種事物、現(xiàn)象之間知識擴展應用到更多的生活實際和事物中去,能幫助其解決更多的疑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角色要轉變。
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是學生物理學習的成功組織者、有效引導者與真誠合作者。教師的成功組織必須使物理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營造學生充分從事物理活動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還應是學生學習的有效引導者,多途徑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物理問題,引發(fā)學生進行物理問題探究,啟迪物理思維,點撥物理方法,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同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真誠合作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學習物理活動中與學生平等交流,合作參與學習,于參與中促進教學相長。
2.重視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所謂物理類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將將研究的物理對象與熟悉的物理對象相比較,找出它們的某些共同點、相似點或有聯(lián)系的特征,從而據此推測出待研究的對象還可能具有熟知對象的另一些特征。這一邏輯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類比法,它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初中學生運用類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對象和熟知的對象進行對比,把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對比,能以舊帶新,啟發(fā)思路,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幫助我們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提高物理新課程的學習效率。
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很多,例如:在電壓一節(jié)的教學時,把電路模型類比水路模型從而引入電壓的概念。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然后將兩幅圖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一一對應關系,比如閥門對開關、水輪對燈泡、水泵對電源、水路對電路、水流對電流,等等,進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為有水壓,那么電流的形成是因為有電壓。學生很容易通過類比,理解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再例如:初中物理新課程學習中,我們可以把聲波跟水波類比,把學習電磁感應中“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和農民用鐮刀垂直地去割水稻這樣一個動作相類比。
3.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輔助教學。
在清華同方的《新課標主題資源庫》中有初中物理八九年級的全部教材、教學參考書、課件、試題等。教師可以隨時選擇所需要的資源輔助教學。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我們還可以查閱了解學科發(fā)展形勢,及時把握教學動態(tài),緊跟形勢,在學科教學時及時作出調整。遠程教育資源雖然豐富,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我們的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能非常熟練地了解這些課件資源,并根據我們具體的實際情況恰當?shù)剡x擇這些課件資源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真正達到我們所需要達到的目的。當我們選擇好了我們所需要的遠程資源后,有的并不是一個完整的課件,而只是一些我們上課所需要的素材,這就需要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把這些素材資源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課件,也就是說,要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工作。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我們還得繼續(xù)學習,掌握好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我們應該結合自己的學生、教師和教學的特點,制作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多媒體課件,而不能簡單把這些遠程資源直接作為一種手段強加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4.重視教材處理。
現(xiàn)行物理教材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科學方法的學習,但條理性和邏輯性不是很強。如:①平面鏡成像中物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不提,光的折射中沒有折射角的概念,這些在教學中都是必須補充的內容。②教材后面要學的內容,有的提前會用到(如聲傳播中的速度計算問題),講課的時候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稍加補充講解,能解決問題即可,不要過多地在這里糾纏而影響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③有些內容跳躍性較大,如果處理不當,則會給學生造成知識上的缺失和思維上的邏輯混亂。例如學習九年級第十四章第一節(jié)壓強時,如果不對壓力的概念稍作詮釋,學生根據學習重力時意會的壓力和學習摩擦力時提到的壓力,就會誤認為壓力都是由重力產生的,從而對以后解釋相關的問題造成誤導。④有些內容教材上要求簡單,如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三節(jié)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如果教師不能充分認識這部分內容的基礎性和重要作用,僅按教材上那樣處理水過地皮濕,將會給以后的電學學習造成巨大的困難。相關內容較多,不再一一列舉。
建議教師最好借原來的大綱版教材一閱,看看老教材中是如何處理相關內容的,這樣會使你對教材的把握更準確、處理更恰當。
5.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教師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避免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物理教學評價要在價值取向上堅持發(fā)展性,在評價內容上關注全面性,在評價對象上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在評價的主體上體現(xiàn)多元性,在評價的方式上體現(xiàn)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