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伯家的苔絲》是十九世紀英國批判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得意之作,本文從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特點出發(fā),對因性格的不同而帶來不同的結(jié)局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及其作品。
關(guān)鍵詞: 小說《德伯家的苔絲》 純潔善良 反抗精神 粗陋鄙俗 落后腐朽
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是十九世紀英國批判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得意之作,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nóng)家少女,因受假冒的少爺亞雷誘迫而失身懷孕。后來,她和安磯相戀并結(jié)婚,結(jié)婚的那天晚上,他們互相坦白了自己的過失,苔絲原諒了安磯,但安磯接受不了苔絲的過去,經(jīng)過一番掙扎離開了她。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一直困擾著她。隨后,她又遇見了亞雷,亞雷再次糾纏苔絲,這時苔絲一家由于父親的突然去世,流落街頭,亞雷乘虛而入,多次強調(diào)苔絲已經(jīng)被拋棄,她的丈夫不會回來,于是苔絲與他同居了。雖然與亞雷同居,但她的精神仿佛已經(jīng)飄離了肉體。不料,就在這時她丈夫突然回來了,向苔絲表達了他的悔恨之情,苔絲也后悔后與亞雷同居,最終,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與丈夫逃亡,在感受到了五天的甜蜜與滿足后,走上了絞刑臺,結(jié)束了她悲慘的人生。她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種種悲慘遭遇卻驚人心魄,感人情懷。
苔絲的形象是哈代塑造的最好典型,也是英國文學(xué)寶庫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這個身上留著諾曼底貴族血液的農(nóng)民的女兒麗質(zhì)天生,有著天然的清新氣息,也有哈代筆下其他農(nóng)民共有的泥土氣息。同時苔絲又有著他們所沒有的天然力量和高貴品質(zhì),她容貌美麗纖巧,性情柔弱善良,但受人欺騙,被人遺棄,從而產(chǎn)生了不能排解的憤怒與仇恨,這些性格特征使她成為文學(xué)作品中的一個不朽形象。哈代賦予苔絲勞動婦女的一切美好品質(zhì):純潔善良,堅強勤勞而敢于反抗。在她身上又體現(xiàn)了農(nóng)村姑娘美的品質(zhì):容貌出眾,心靈手巧,勤勞純樸,善良堅強,她理應(yīng)健康成長,同時也應(yīng)獲得應(yīng)得其的待遇。但她實際面臨的卻是環(huán)境的愚昧、經(jīng)濟的貧困、暴力的污損、社會的歧視和愛人的遺棄,在飽經(jīng)社會種種有形無形的邪惡勢力迫害摧殘之后,最終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從第一次離家謀生被亞雷奸污的那時起,苔絲便一直在為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而對付各種巨大壓力的沒有希望的掙扎,在她的孩子死去以后,她便到塔布籬牛奶場里去當一名工資勞動者,她地位的降低由于牛奶場老板和他妻子的仁慈而得到緩和,在那兒,她遇見了安磯并與他相愛,苔絲想通過和他結(jié)婚逃避命運的擺布。苔絲對安磯的愛是真誠的、純潔的,然而,當安磯知道苔絲從前的經(jīng)歷之后,無情地將她拋棄,這對苔絲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們的結(jié)合喚起了苔絲對新生活的憧憬,而這種美好的憧憬又被安磯無情地打破了。在安磯離開后,苔絲的社會地位迅速下降,她默默地忍受著難以言傳的痛苦,為了使自己的母親和家庭免于饑餓,最終又被迫落入亞雷的手掌。但同時她的丈夫又回來找她,她悔恨交加,只好刺死了蹂躪她的人,和如今悔悟的丈夫在幸福之中歡度了短暫的團聚之后,就被執(zhí)法人員押赴刑場。苔絲沒有屈服于金錢勢力和暴力壓迫,她接受了生活對她的一連串的打擊和世俗道德的強大壓力,從不向困難和邪惡勢力低頭,從不自暴自棄,也從不仰慕虛榮。表現(xiàn)為:地主少爺?shù)淖非笪茨艽騽铀男?,她鄙視亞雷,得悉自己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世家后,并沒有因為自己是貴族的后裔而慶幸,相反,她恨那個貴族祖先,她愛安磯,在她看來,安磯思想開明,心地善良,可以傾心相許,并非希望得到他的財產(chǎn)。
亞雷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的家庭是依靠商業(yè)發(fā)財?shù)馁Y產(chǎn)者和暴發(fā)戶,為了體面,還買個貴族德伯的姓氏,而這位紈绔子弟則憑借家庭的金錢和權(quán)勢,從小就任性放蕩,不學(xué)無術(shù),剛成年就拈花惹草,是一個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極端自私的放蕩公子。亞雷在小說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代表的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資產(chǎn)階級的邪惡勢力,是作者痛恨批評的對象。作者從宿命論的角度出發(fā),讓亞雷死在自己害過的女人手中,也算罪有應(yīng)得。亞雷和苔絲第二次相遇時,他已經(jīng)改頭換面作為教徒正在半村半鎮(zhèn)的愛夫亥講道,但面對苔絲,他目眩心搖,難以克制自己,終于前功盡棄,原形畢露,他不斷地糾纏、哄騙、威嚇苔絲,動盡一切腦筋,就是要把她弄到手,即使知道苔絲已經(jīng)嫁人,也不罷休。當然,他對苔絲的追求不能說沒有幾分真誠的愛,他接觸的女性不少,玩過之后他都不屑一顧,唯獨死死盯住苔絲就證明了這一點。
安磯·克萊的結(jié)局是作品中三個主人公中唯獨好的一個,苔絲死后,他按照遺囑,與苔絲的妹妹麗莎手拉手向前方走去。從這個安排上,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他的特別態(tài)度,克萊是自由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作者對他的刻畫要比亞雷深刻得多。一方面,作者出于對資產(chǎn)階級虛偽道德的悔恨,揭露批評了克萊,另一方面,作者出于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又美化欣賞克萊??巳R作為具有“自由思想”的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代表,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階級進步性。他不像亞雷那樣粗陋鄙俗,為所欲為,而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蔑視社會禮俗,厭惡城市生活,儼然是人道主義和自由思想的化身,他雖然出身牧師家庭,但他不愿意遵照父母的意見去當牧師,為“上帝”服務(wù),他果斷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要為“人類服務(wù)”,他來到農(nóng)民中間,跟他們一塊生活,一起勞動,認真學(xué)習(xí)農(nóng)牧技術(shù)。然而,克萊對舊道德、舊傳統(tǒng)、舊生活、舊秩序的反抗是極有限、極不徹底的,他形式上脫離了本階級,當上了農(nóng)民,但在思想上,與本階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到農(nóng)民中間去學(xué)習(xí),真正的目的是將來能當個大農(nóng)場主。他反對傳統(tǒng)觀念,但階級偏見消滅不徹底,靈魂深處仍舊深深地烙有本階級的印記,所以,當苔絲向他坦白自己的過去時,他不僅沒有同情原諒苔絲,反而無情地遺棄了她,置苔絲于痛苦絕望之中。如果亞雷使失去貞操的苔絲十分痛苦,但還未能泯滅她求生的欲望,而克萊的遺棄去則使她痛不欲生,萬念俱灰,可見亞雷和克萊都是悲劇的制造者,是他們把她推上了斷頭臺。可是為什么亞雷得到了應(yīng)有的下場,而克萊卻“逍遙法外”呢?顯然,作者如此處理,說明作者對克萊的偏愛,在克萊身上,作者既看到了那個階級自私、虛偽、落后、腐朽的一面,又看到了那個階級進步、先進的一面,他視克萊為那個階級進步、先進的思想的化身,把他看作是社會理想時代的曙光,因此,他在揭露批判克萊的同時,又美化寄希望于克萊。
通過以上對《德伯家的苔絲》中主人公的結(jié)局的分析和探討,我們清楚地看到三個主人公不同的結(jié)局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性格本質(zhì)。苔絲的死既體現(xiàn)了她人生的悲劇色彩,又是由她的性格特點決定的,對克萊真誠而純潔的愛得到的是令她痛不欲生的遺棄,對亞雷的痛恨與憤怒最終使她失去理智,在強烈要求擺脫他的糾纏的同時,憤恨地向他舉起了刀,結(jié)束了他罪惡的一生,這也意味著苔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對克萊純潔無私的愛體現(xiàn)了苔絲身上那種純潔無瑕善良的本性,那么她果斷地刺死亞雷則說明她身上具有其他農(nóng)村姑娘所沒有的勇于反抗的精神品質(zhì)。亞雷是苔絲悲慘命運的罪魁禍首,可以說他的死是罪有應(yīng)得,作為一個反面人物,他是作者痛恨的對象,他身上具有資產(chǎn)階級紈绔子弟具有的劣根性,人性放蕩、不學(xué)無術(shù)、淫蕩好色、虛偽狡詐、極端自私,他的結(jié)局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懲罰。當然,他對苔絲還是有幾分愛意的,但這不能為他所造成的悲劇開脫,亞雷對苔絲的愛反而更說明了苔絲的純潔無瑕和不仰慕虛榮,他是亞雷唯一不鄙視的女人。作為資產(chǎn)階級的一員,克萊身上具有許多亞雷沒有的優(yōu)秀品質(zhì):思想自由、有知識、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正是由于他的這些性格特點,他才愛上了純潔、善良、生活貧困、社會地位比他低下的苔絲。但作為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他在思想上還不能擺脫本階級的局限,他的那種自私、虛偽、落后、腐朽的一面在苔絲向他袒露自己的往事時充分暴露出來,他的性格特點和階級的陰暗面使他不能原諒苔絲,最終他的遺棄使苔絲對生活失去信心。但是,作者對克萊結(jié)局的處理說明作者對克萊寄予希望,希望克萊所處的那個階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能夠解決十九世紀處的英國的矛盾,而克萊身上具有的那種自由、有知識、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品質(zhì)正迎合了作者的希望。因此,克萊的結(jié)局有其偶然性,同時也有其必然性。
參考文獻:
[1]英語自學(xué).上海外國語學(xué)院.1997.2.
?。?]王群.從《德伯家的苔絲》看哈代的創(chuàng)作思想.
[3]http://baike.baidu.com/view/309268.htm.
?。?]杜艷紅.苔絲——女性的悲劇[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10,(02).
?。?]李志堅,黎裕華.評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跩].作家,2010,(02).
[6]仇光鵬.苔絲悲劇根源解讀[J].青年文學(xué)家,2011,(13).
?。?]胡澎.“一個純潔的女人”的悲劇——哈代作品中“苔絲”性格的女性意識解讀[J].南昌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