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中小學懲罰過度的情況,本文認為,一方面,懲罰教育不等同于體罰,教師應該合理地使用懲罰,防止因隨意性的懲罰而釀成悲劇。另一方面,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恰當?shù)厥褂脩土P對維護教育秩序和促進學生社會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現(xiàn)今教師無度懲罰學生的現(xiàn)象,揭示和反思學校教育中懲罰教育實踐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策略,以達到落實懲罰教育的效果和切實改善教師使用懲罰教育的情況,使教師能夠科學地運用懲罰教育。
關(guān)鍵詞: 懲罰教育 存在的問題 解決對策
近些年來,隨著一些震驚全國的事件的曝光,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教師隨意懲罰或體罰學生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改善,社會上一些人士對懲罰教育持懷疑的態(tài)度,甚至認為懲罰教育等同于體罰。那懲罰教育和體罰到底存在什么區(qū)別呢?人們又應怎樣看待它們?
一、懲罰教育與體罰的區(qū)別
盡管有關(guān)法律明文規(guī)定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但無論是城區(qū)還是郊區(qū),重點學校還是非重點學校,體罰現(xiàn)象都是很普遍,由體罰學生而引起的案件糾紛也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在一些農(nóng)村的中小學里,許多學生的父母外出工作,孩子由老人照顧。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他們不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存在遲到、早退、上課說話、調(diào)皮搗蛋等問題,所以教師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一)懲罰教育定義
為了消除人們對懲罰教育的偏見,我們首先要對懲罰教育做出一個科學的解釋。顧明遠在《教育大詞典》中指出,懲罰是指對個人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批評處分,旨在制止某種行為的發(fā)生,有利于學生分辨是非善惡,改正錯誤,也有利于維護校紀校規(guī)。懲罰是為減少某種行為重現(xiàn)的概率而在此行為后伴隨的不愉快事件,是與獎勵相對的心理學概念。
由此可以看出,懲罰教育包含以下內(nèi)容:從懲罰的對象來看,懲罰教育是針eb45d00afb52c0e85248252c6d767cf4對受教育者的不良行為。從懲罰的目的來看,懲罰教育時制止某種行為的發(fā)生。從懲罰的方式來看,懲罰教育應采取一種否定性評價方式。當然,對于懲罰教育的方式,目前的爭議還比較大。
?。ǘ土P與體罰的對比
懲罰教育和體罰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懲罰不是教育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懲罰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是對學生問題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在學生能夠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對學生能夠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要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且并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體罰是指教師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脅,或以其他強制性的手段侵害學生身體健康的侵權(quán)行為。因此,把懲罰等同于責打或是體罰,是對懲罰歪曲的理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在接受記者訪談時,就“教育意義上的懲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懲罰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罰是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會傷害人。我認為越要懲罰,越要尊重。”
雖然從表面上看,懲罰和體罰都有罰的意思,但是要強調(diào)的是二者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它們的區(qū)別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對象來看,懲罰是不觸及學生的皮肉,只觸及其靈魂的一種教育方式;而體罰是以損害學生的身體為手段的處罰方法。
第二,從結(jié)果來看,懲罰教育是以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的,是要造成學生行為的改變;而體罰卻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傷害。
第三,從方式來看,懲罰采取的是對事物的否定、限制等可接受的方式,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否定,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發(fā)生改變;而體罰是以身體受苦為主要的特征,用武力或其他間接的方式接觸學生的肉體的方式,這種粗暴的手段是不能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的。
二、懲罰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懲罰消極影響的擴大,以及人們對懲罰片面的認識,越來越多的人對懲罰持抵制的態(tài)度?!坝淇旖逃薄ⅰ百p識教育”的理念應運而生,且得到了大家的推崇。毋庸置疑,這種教育方法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多方的肯定。但是只有賞識教育是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懲罰教育也很重要。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理性的思考相對較弱,他們對某些事情的做法往往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而為之,很少顧及后果。教師要制止這種行為,適當?shù)膽土P是必要的。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檀傳寶在談及教育的意義時說過,正如獎勵并不必然就是具有教育性的方法一樣,懲罰也并不必然與教育性無緣。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问褂脩土P手段。
現(xiàn)在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人不可能一輩子都活在賞識之中,社會中的各種游戲規(guī)則我們不得不遵守,懲罰教育能讓如今的學生更加從容地適應社會。從學校教育的形式看,有表揚就有批評,有賞識就有懲罰。懲罰教育是客觀存在的,學校教育的各領(lǐng)域各環(huán)節(jié)都存在懲罰教育。學校教育中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適度、恰當?shù)膽土P教育才能使學校教育在規(guī)范中有序,促進學校各主體的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學校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社會化。
三、懲罰教育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實施懲罰教育時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教師自身在實踐中出現(xiàn)了問題;二是學生在受到懲罰教育時出現(xiàn)了問題,也就是懲罰教育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雖然有關(guān)法律明文規(guī)定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但是體罰現(xiàn)象屢禁不止,侵權(quán)事件不斷發(fā)生。一些教師在實施懲罰時比較隨意,沒有特定的標準,缺乏科學性。學生常在受罰中得不到尊重,受到教師有意無意的傷害。教師在實施懲罰時常常忽視了懲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教育手段。
懲罰能夠引起學生消極的情緒,如痛苦、憤怒、恐懼、怨恨等。當然,消極情緒是人生活的一部分,適度的消極情緒有利于人的發(fā)展,但過度的消極情緒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四、解決懲罰教育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問題的對策
1.制定具體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guī),使教師懲罰行為有法可依,也對違法懲戒予以堅決的制裁,保護學生的合法利益。教師以身作則,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懲罰教育。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積極推進教育方法的革新,改變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防止教師過度依賴懲罰。
2.懲罰教育要堅持尊重的原則。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把學生視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需要、情感。懲罰的實施應該與行為的動機、行為的全過程聯(lián)系起來,而不應該僅僅指向行為的結(jié)果,懲罰時應明確學生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告訴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即著眼于懲罰的遠期效果。人生而平等,為了讓學生做得更好,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他們確實做了錯事,不要說一些傷害學生感情的話,因為沒人愿意被侮辱。
3.懲罰后學生出現(xiàn)消極的反應是正?,F(xiàn)象,關(guān)鍵是學生如何反思與調(diào)節(jié)自身對懲罰的消極反應。學生在懲罰后出現(xiàn)消極反應時,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應對,把消極的反應轉(zhuǎn)化為積極的認識,這才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我們不能為了懲罰而懲罰,而要讓他明白為什么被懲罰,并讓他理解懲罰的意義,從而有利于實現(xiàn)懲罰的最終目的,即為了學生身心3e1ca44f218d6a00cd7d048d2a103cfed50f19a98c2067e3ab5a5b59126c0b45的和諧發(fā)展。
五、結(jié)語
學校中的懲罰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為懲罰具有教育性。就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說,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需要成人理性地指導。但懲罰教育制度必須結(jié)合學校與學生實際情況來制定,并在實施中靈活運用,不斷完善。所以政府要切實地做好立法工作。
在學校中,教師是懲罰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懲罰教育和賞識教育是互補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合理并恰當?shù)厥褂脩土P教育。必要時,應該給教師做有關(guān)懲罰教育的培訓,使教師在實施懲罰教育時以理服人,得到家長的支持和認同,促使學生能夠從內(nèi)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錯誤。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加強完善懲罰教育,以便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運用懲罰教育,使懲罰教育的作用得到正確的發(fā)揮,從而幫助自己達到教學目的。一方面,要加強對懲罰教育的立法,對教師在實施懲罰教育時應注意的事項加以明確,保護學生的合法權(quán)益,也使懲罰教育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提升公眾對懲罰教育的認識。當然,如果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能夠科學地運用懲罰教育,大家自然能夠逐漸端正對懲罰教育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76.
[2]馬和民.新編教育社會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立峰.懲罰的哲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冉玉霞.從學校教育的價值追求來看懲罰——從教師不敢懲罰的現(xiàn)象說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7):43-46.
[5]宋曄.教育懲罰的倫理審視[J].中國教育學刊,2009,(7):45-47.
[6]孫云曉.沒有懲罰的教育不完整[J].家教博覽,2003,(1):4-5.
[7]檀傳寶.論懲罰的教育意義及其實現(xiàn)[J].中國教育學刊,2004,(2):20-23.
[8]王輝.我國中小學教師——無度懲戒現(xiàn)象的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