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對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提出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必要性,并給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策略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是電子的轉移,這將為學生以后學習有關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化學學習氛圍具有重要意義。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滲透在教材的每個部分,學生可以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使知識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通過對氧化還原還原反應的學習,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感情的目的,使學生形成辯證的思維方法。
一、對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目前,在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知識的重中之重,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講授法。由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考的重點,在很多高考題目中都出現(xiàn)過,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以灌輸式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唱獨角戲,即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xiàn)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zhì)原因,并以初中學過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等為輔線來充實相關概念,最后加以一定量的練習、應用來鞏固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自己認真思考,歸納總結,學生只是埋頭跟著老師做筆記,所學的知識是依靠教師傳授,并不是通過自己思考后得到的。學生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這種教學方法違背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努力探索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
二、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的必要性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從化學教學轉變?yōu)榛瘜W教育。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高中化學教材的難度有了明顯下降,但對新知識、新科技的介紹大幅增加,因此,教師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教學轉變?yōu)閷W生進行化學教育。對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大綱上要求的并不多,只需要學生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即可,但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lián)系起來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因此要教會學生怎樣從現(xiàn)象觀察到本質(zhì),從化學中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理解自然界中的具體現(xiàn)象。
2.要改革更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改革。
化學學科本身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化學現(xiàn)象的千變?nèi)f化、實驗手段的多樣性、化學產(chǎn)品的豐富多彩。而學生生活在充滿化學產(chǎn)品的時代,加之新的化學科技不斷出現(xiàn),對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產(chǎn)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新課程標準中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要求是:要充分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通過提問討論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通過分析講解,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是雙邊活動,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不只是看教師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及更好地學習新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可采用先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憶,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對學生提出問題,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這樣帶著問題學習能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很主要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為學生解答疑問,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三、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策略
1.巧妙設計問題線索,在教學過程的最佳處設疑。
設置恰當?shù)慕虒W目標,能夠喚起學生的多種需要,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生動機。把握好設疑時機,及時反饋信息,可以有效地強化教學效果。最佳時機有以下幾種情況,即當學生的思想被束縛時;當學生疑惑不解時;當學生各執(zhí)己見時,等等。例如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依據(jù)基本反應類型,分別寫出生成CO的化學方程式。在評價中可以利用學生寫出的FeO+3CO=2Fe+3CO這一反應設疑:FeO+3CO=2Fe+3CO應屬哪種基本反應類型?從而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初中化學所學的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從而導出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2.在教學的關鍵處設疑。
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教學中注意提高課堂效率是極為重要的。在教學的關鍵處設疑,既對教學內(nèi)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夠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自己敏銳的眼光,捕捉學生心靈的信息。要做到及時、巧妙設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問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從得到氧和失去氧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后,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即C+O=CO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有的學生認為不是,因為在反應中只有氧的得到而沒有氧的失去;有的則認為是,因為C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有氧化必定有還原,氧化與還原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不能分割。利用這個問題,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產(chǎn)生新的認識,尋求更加科學的判斷標準。
3.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疑。
教學內(nèi)容能否成功地傳授給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本節(jié)內(nèi)容重點、難點的把握。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在備課時就非常注意對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而在重點、難點的教學中恰當?shù)卦O疑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當然,教師此時所提的問題也應當是經(jīng)過周密考慮并能被學生充分理解的。例如,在學生無法用得失氧的觀點解決“C+O=CO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問題時,可以設疑引導:標出C+2CuO=2Cu+CO、C+HO=CO+H、C+O=CO這三個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然后學生自己探索,看能否得到化合價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通過對化合價改變的研究,學生自己總結出化合價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教師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釋疑,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運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進行,即從聯(lián)系舊知識入手進行啟發(fā);通過同類對比進行啟發(f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進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利用直觀方式進行啟發(fā)。教學實踐充分證明,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