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立足課堂教學這一陣地,以數學學習為例,從情境設置引人入勝、講授過程授人以漁、鞏固提高再創(chuàng)高潮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創(chuàng)造快樂數學課堂。
關鍵詞: 快樂數學課堂 情境設置 講授過程 鞏固提高
在一次數學教研組的評課活動上,某位老師在聽完課后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現(xiàn)在的老師到底是要干什么?課堂上是要一味地把知識塞給學生,告訴學生哪是易錯點,讓學生注意這里別弄錯,那里不要犯錯,這樣孩子學習起來有意思嗎?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嗎?還是只能硬著頭皮在下面盲目地聽?”這段點評讓我記憶深刻。
的確,在當今社會,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與日俱增。那么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學生快樂地接受知識,主動地投入課堂,積極地探究問題,達到樂學的境界。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fā)掘教材,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我結合《概率的應用》一課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情境設置,引人入勝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恰到好處的引入,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開頭,用別出心裁的引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如“概率的應用”的引入部分,我從學生喜愛的兩位老師的照片入手,把這兩張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照片沿著中間都一分為二,分成四張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圖片,然后請學生上來做試驗:先從這四張圖片中隨機地抽取一張,接著隨機地抽取一張,問抽到的這兩張圖片可以合成一張完整的照片的概率。結果一學生做了五次這個試驗,只有一次拼成功了。教師馬上提問:“那是否就是抽到的兩張圖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張完整照片的概率呢?”“不是,是頻率?!睂W生能夠通過試驗充分了解到頻率和概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接著問:“既然課堂沒那么多時間做,那是否這概率就求不出來呢?”由此引導學生利用列表法或樹形圖來解決這個概率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問題情境進行探究、研討,形成了教學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講授過程,授人以漁
開講生趣僅僅作為導入新課的“引子”,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還需要在講授新課中適時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恰到好處地誘導,充分挖掘知識的內在魅力,以好奇心為先導,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對于引入部分,我又將條件改為:先從這四張圖片中隨機地抽取一張,放回弄勻,接著隨機抽取一張,看看圖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張完整照片的概率又是多少呢?還一樣嗎?請同學上臺演示一遍,發(fā)現(xiàn)太不一樣了,發(fā)生的可能性結果由開始的12種變成了16種,引導學生分析不放回與放回問題用列表法與樹形圖法的異同點。最后把抽圖片這一模型引到摸球問題上,用同一模型解決多種類型的概率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
許多學生由于不知道該如何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而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數學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習興趣。接著提出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姐弟倆分別想看不同頻道的電視節(jié)目,爭執(zhí)不下,正巧父親下班,為他們調解說:我拿兩個骰子,各擲一次,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點數和為5的倍數時,聽姐姐的,點數和為4的倍數時,聽弟弟的。請問父親的調解公平嗎?他更偏袒誰呢?”這一問題更深層次地讓學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應用,原來還可以利用概率來解決家庭紛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還是非常有用的,應該要好好學習。同時為了發(fā)散學生思維,再提出讓學生修改游戲規(guī)則。這時,學生心中激起了層層思考的漣漪,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躍,發(fā)言爭先恐后。學生從兩次點數的奇偶性、和、積、積分等方面來解決了這一問題,同時還有學生提出如果是一個骰子每人擲一次,再比較第一次與第二次的點數大小,商、差等問題。甚至還有同學提出根據骰子的顏色來修改規(guī)則??梢哉f,這一修改規(guī)則的問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開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起引導作用。
三、鞏固提高,再推高潮
在知識點全面理清的基礎上,適當給學生加點難度,能夠再次讓課堂升溫,讓學生提起更大的興趣,并更積極地投入課堂。
這一階段把概率問題拉回到古代,來一個概率問題的穿越劇展示——“田忌賽馬”,通過故事,吸引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在笑聲中學習知識。通過故事,得出如果齊王的馬按上、中、下的順序出場,田忌的馬隨機出場比賽,那么他贏的概率就只有,而田忌很聰明,他并不是讓馬隨機出場,而是動了腦筋,讓自己的馬以下、上、中的順序出場,結果把贏的概率變成了1,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有效地運用概率知識還可以贏得比賽,再次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
現(xiàn)在電視劇中的穿越劇越來越多了,最后主角一定還會穿回到現(xiàn)代的。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同時也與本課時相結合,我再次把問題拉回到現(xiàn)代:“假設齊王和田忌回到了現(xiàn)代同一地方,兩人想去井岡山游玩,每天同一時刻開往該景區(qū)有三輛汽車(票價相同),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車的舒適程度,也不知道汽車開過來的順序,兩人采用了不同的乘車方案:齊王:無論如何總是上開來的第一輛車,田忌:先觀察后上車,當第一輛車開來時,他不上車,而是仔細觀察車的舒適狀況,如果第二輛車的舒適程度比第一輛好,他就上第二輛車;如果第二輛車不比第一輛好,他就上第三輛車;如果把這三輛車的舒適程度分為上、中、下三等,你認為甲、乙采用的方案,哪一種方案使自己乘上等車的可能性大?為什么?”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興趣再次得到提升?,F(xiàn)代生活中的汽車其實就相當于古代問題中的馬,使現(xiàn)代、古代問題相結合,同時這兩個例子的模型是同一個,再次讓學生感受到概率的用處之大,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建模的思想。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學習是學生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苯處熢诳鞓窋祵W課堂中是主導者,學生是快樂數學課堂的主體,只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友好、合作、競爭的環(huán)境和一種令學生學而不厭、流連忘返的氣氛,加上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有目的的組織、引導、開啟、鼓勵,不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著眼學生心理的愉悅和滿足,學生就會“樂學”,數學課堂就會成為真正的快樂學習的殿堂。
參考文獻:
[1]葉亞美.讓探索性學習走進課堂[M].數學教學通訊,2002(2).
[2]胡炯濤.數學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劉書田.概率統(tǒng)計學習輔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93-196.
[4]李俊.中小學概率的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王林全.當代中小學數學課程發(fā)展[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