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為基礎,認為英語學習可看作是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一部分,可以運用相關的認知策略幫助學習。本文首先討論了學習策略在兒童英語學習中是否可行;其次歸納了各種學習策略,重點解釋了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和操作注意策略、記憶策略和交際策略;最后說明了策略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帶來負效應。
關鍵詞: 兒童外語學習 學習策略 兒童認知發(fā)展理念
1.引言
很多研究者認為個體的認知活動過程是信息加工的過程,語言,特指區(qū)別于母語的外語也是認知的一部分,可以通過信息加工的模式獲取。外語學習過程是認知的過程,主體可以通過策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隨著中國兒童英語教育的普及與發(fā)展,怎樣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所以本文以小學階段的兒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外語學習過程中是否可以運用學習策略,怎樣在學習中運用策略,策略的運用將給學習帶來何種影響。
2.理論依據(jù):兒童可以使用學習策略
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不是由于認知結構本身的變化所導致的,而是通過原有認知結構之功能的不斷被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斷提高及其結構間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練程度的提高而逐漸實現(xiàn)的,所以兒童的認知結構與成人的認知結構相比,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語言習得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兒童在任務性的活動中已經(jīng)逐漸學會運用策略了。
3.實踐運用:兒童怎樣使用學習策略
兒童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形式的操練,確保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隨著認知的發(fā)展,逐漸從形式向意義轉變,由已知的形式意義擴展到更多的社會文化意義,由基本概念層次向上級概念層次或下級概念層次擴散,語言從最初的象征向符號系統(tǒng)發(fā)展,再向語義部分擴散,實現(xiàn)認知的具體化和多樣化。本文將主要討論注意策略、記憶策略、交際策略這三種策略的訓練與使用,其中注意策略體現(xiàn)在元認知監(jiān)控中,記憶策略表現(xiàn)在認知策略中,交際策略則體現(xiàn)在社會策略中。
3.1注意策略
3.1.1元認知監(jiān)控的培養(yǎng)
元認知監(jiān)控是指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過程中,將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而自覺的監(jiān)視、控制和調(diào)控的過程。對于學習外語的兒童而言,首先要明確學習任務和目的,也就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對學習任務作一個計劃;然后根據(jù)任務的要求進行選擇注意或集中注意。在注意過程中,不斷地通過監(jiān)控手段和自我評價以達到相關信息的集中選擇,這種有意注意有利于有用信息的輸入。元認知監(jiān)控的目標是將最初的有意識發(fā)展為無意識,在學習初期,學習者會傾向于有意地去注意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即對形式注意,但一旦達到熟練程度,這種對形式的注意就會消失,轉變?yōu)閷唧w語境中語言功能的注意。
3.1.2基礎知識的擴大
在實施任何策略時會增加學習者的心理負擔,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有實驗表明,即使教會兒童某種策略,其結果與不使用策略的兒童并不存在顯著差異,有時甚至適得其反。怎樣才能消除策略使用的負面影響,方法之一是讓兒童處于熟悉的環(huán)境中,利用已有的對客觀世界的知識作為認識新知識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兒童已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其中包括已經(jīng)掌握了一種語言知識——母語,在學習英語時,實際上是對大腦中的概念系統(tǒng)進行再表征,即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有助于另一種語言的習得。
3.1.3教師指導的作用
在兒童的注意策略形成過程中,教師的調(diào)控必不可少。學生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理特征不同,神經(jīng)活動的能量存在差異,接受有快有慢,對信息接收感到困難的學生,會失去接收信息的興趣,并因緊張而主動避開對信息的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放慢速度,進行復述和加工,幫助其提煉信息,留下對信息的印象;將自己的教學目標要求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目標,并且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向目標努力;教師提出的目標還應該具有層次性,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還可以通過直觀形象化的類比補充背景知識,在豐富的知識鋪墊中形成深度理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2記憶策略
3.2.1語義網(wǎng)絡的形成
兒童及青少年記憶能力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再認,再現(xiàn),記憶的組織性,記憶的推理性。兒童的各種記憶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許多因素會對兒童記憶的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在外語學習中,如何將主體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個方面,這方面的信息會被充分地激活,因此也就更容易被提取。在記憶中如何幫助兒童建立語義網(wǎng)絡十分重要,認知心理學家用“語義網(wǎng)絡”來描述主體的知識基礎與各個項目之間的聯(lián)系狀況,包括各種概念,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聯(lián)系的強度等。當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強度比較大時,當其中的一個詞被激活時,與之相連的其他詞也會隨之被激活,這樣就提高了記憶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3.2.2記憶策略的發(fā)展
隨著認知的發(fā)展,可以運用組織性策略,主體在記憶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意義,將記憶材料組成各種類別,編入各種主題或改組成其他形式以便于記憶,兒童使用記憶策略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隨其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而且訓練可以使年幼兒童學會應用某種記憶策略,并將同一策略應用于不同的場景,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對策略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3.3交際策略
交際策略定義如下:交際策略是心理語言的計劃,是人的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它們是有意的,是學習者對不能運用的語言知識做出的一種替代輸出。兒童給人的印象是處事積極,充滿幻想,什么都想試,充滿冒險精神,他們并不滿足于別人告訴他們的東西,在與周圍事物的沖突中尋求一種平衡以達到對世界的認知。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使他們更容易在學習中使用交際策略,他們會很好地與伙伴合作參與團隊活動,所以英語課堂應該為他們提供機會,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投入課堂活動中來。但是交際策略中也應注意些問題:對于兒童而言,有些策略似乎是天生就具備的,如回避、延遲、反復等,但有些策略是需要教師的指導而獲得的。語言是人類的交際活動,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在開始學習外語時就要注意兒童之間的合作,在語言活動中承擔不同的任務。在交際活動中要充分考慮母語的作用,母語可以幫助交際的完成,但也可能對語言學習造成負遷移。在課堂觀察中,許多兒童特別傾向于用母語交際再翻譯成英語表達,筆者以為可以適當降低難度,提供語言場景和話語模型,縮短語言與思維的轉換時間,達到以英語為媒介的思維和表達的目的。掌握一門新的語言目標之一是學會用該種語言進行交際,交際策略有助于交際的完成,讓兒童有更多的機會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有助于語言信息加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4.結語
本文初步探討了語言學習過程中注意、記憶和交際策略的運用和培養(yǎng),這三種策略是一個整體,注意策略有助于信息輸入,記憶策略幫助信息儲存,交際策略更側重于信息產(chǎn)生,即語言輸出。兒童學習策略的使用應該在不違背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基礎上,根據(jù)他們的特點不斷地改進調(diào)試,以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者的自主性,適應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學習策略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