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很多心理問題,同時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重視不夠,沒有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沒有有效的教育手段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新模式,該模式具備一定的新穎性和時效性,為廣大高職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深受學生的歡迎。
關鍵詞: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主題班會模式 應用實例
1.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職業(yè)教育受到廣泛的關注,得到蓬勃的發(fā)展,并確定培養(yǎng)市場所需的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成為職業(yè)教育的主要任務。能否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關鍵在于學生素質的高低。學生的素質高低,不僅要看高職生專業(yè)技能強弱、智商高低,還要看其情商好壞、心理素質優(yōu)劣等,其中心理素質對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
據(jù)調查:高職生一般都在16到20歲之間,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波動較大,在學習、生活、戀愛、人際交往、擇業(yè)等方面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所以需要輔導員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挫折。因此,輔導員應該不斷豐富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期,該部分學生的年齡集中在16到20歲,從心理學的角度劃分正值是青年初期。在這個時期由于許多主客觀原因,他們的思想波動較大,行為搖擺不定,經常會有一些令教師頭痛的行為[1]。隨著教育方式由普通教育向職業(yè)教育轉變,其發(fā)展方向轉變?yōu)榫蜆I(yè)為主,他們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yè)的選擇和挑戰(zhàn)。致力于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自尊、自強、自立的意識,以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去克服學習和生活工作中的各種挫折和困難,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高職院校開設心理學課程,進行心理學健康教育刻不容緩,是一項緊迫的現(xiàn)實任務。
2.高職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1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蘭州大學衛(wèi)根泉等人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其結果主要體現(xiàn)在: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本科生之間存在差異;來自農村的高職大學生要與城鎮(zhèn)高職大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高職畢業(yè)生心理健康與高職新生之間存在差異等。究其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2]:
2.1.1社會對高職生的認同度低。部分高職生進入學校以后,并沒有考上大學后的自豪與興奮。相反,表現(xiàn)出的是失落和無奈,其自卑感增強,產生很大壓力。這種情況很可能引起心理性學習疲勞和學習興趣降低,容易產生厭學和考試焦慮癥等心理問題。
2.1.2地域差異造成不同生源地的心理問題。在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的區(qū)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相應的培訓機構建立較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老師,由于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對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理念理解非常淺,更對心理咨詢與指導的手段和技術把握不準,影響其工作成效。由于性格、地域、生活習慣和興趣等方面的差異,某些學生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不知如何為人處事。長此以往,這些學生感到很孤獨、很無助,心理壓力增大,不能正確對待挫折,易產生焦慮不安和恐懼等不良心理傾向。
2.1.3就業(yè)壓力大。1998年以來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shù)劇增,高職生面臨的就業(yè)問題更加嚴重。面對職場的日益激烈競爭,就業(yè)機制的不完善和社會上某些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高職生對自己畢業(yè)后的前途感到非常擔憂,于是產生緊張、焦慮、怯懦等心理問題,甚至出現(xiàn)了恐懼和逃避社會的心理。
2.2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2.1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目前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往往都停留口頭上。實際上,存在著工作乏力、措施不力等問題。所以,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仍然是屢見不鮮,甚至可能發(fā)生惡性突發(fā)事件。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了預防,把不好的事情扼殺的萌芽狀態(tài)。
2.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強有力的心理教師隊伍。主要表現(xiàn)在對心理健康的概念、特性認識不清,忽視預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yè)性不強,高職院校大多數(shù)從事心理教育的老師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學培訓,其輔導和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實效性較低。所以加強對心理教師的心理學輔導培訓迫在眉睫,努力使其在知識水平、業(yè)務素質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2.2.3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有效的教育手段。高職院校開設的心理輔導課程脫離了實際的對象,只是為了上課而上課,根本沒有與實際結合,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所以高職院校應該考慮到班級的每個學生,在學生中尋找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育方案,并通過班級學生的共同努力,使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得以解決。而這一教育方法的實施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來進行。
3.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主要是根據(jù)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輔導員為主導,在班級團體內部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游戲、表演等形式,從而解決高職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這種模式具備新穎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僅豐富了高職生的主題班會形式和內容,而且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深入大學生群體提供了新的平臺[3]。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班會并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具有相對隨意性,時間不定性,地點不定,沒有學分,沒有考核,旨在寓教于樂。比一般的課程要有趣得多,一般的學生都會喜歡這樣的活動。通過該主題班會學生參與到其中,共同傾聽,傾聽其他同學的心聲,敞開各自的心扉,讓他們在心靈深處得到溝通交流,使他們盡情地釋放自己。整個主題班會的實施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首先需要確定主題,而主題的確定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據(jù)的。該主題是通過輔導員和班級團體的長期工作來確定的。這部分的工作為前期準備工作,如圖1所示,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平時觀察、學生座談等方式來了解在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2)方案制訂階段。制訂方案是主題班會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個需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之下發(fā)動班級的集體智慧,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制訂相應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分為若干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具有特定的意義。如圖1所示,環(huán)節(jié)一是引出主題,環(huán)節(jié)二是游戲環(huán)節(jié)使全體同學的心情徹底放松,環(huán)節(jié)三為心靈的溝通,通過該環(huán)節(jié)向每位同學傳達一種正確的思想等。
(3)具體實施階段。在實施之前需要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可以在教室,可以在草地,可以在其他與主題相映襯的地方。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任何形式的活動去表達主題思想,如:小品、相聲、舞蹈、唱歌、游戲等,這些活動形式都需要班級全體同學參與,使他們共同體會主題的意義,實現(xiàn)與他們的心靈溝通,在其心靈深處改變其原有的不合理或不正確的想法。
4.應用實例
剛入學的新生進入一個并非他們夢想的學府,心里充滿失落,失去信心,以前美好的憧憬與現(xiàn)實形成落差,這在整個班級中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如果一開始不解決整個問題,將會對其整個大學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針對這個背景確立心理教育主題班會的主題是“打開心扉,放飛夢想”,主要是喚起學生的信心,堅持自己的夢想。整個主題班會由班級所有成員參與,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耗時約六十分鐘。該主題班會的流程如圖2所示,首先通過一個名為自信的力量游戲引入主題,隨后通過情景劇《誰是自信者》敞開各位同學的心扉,再通過詩朗誦《相信未來》和手語《愛與希望》實現(xiàn)與他們心靈上的溝通,接著由全體參與集體宣誓:我是一名優(yōu)秀的大學生,讓他們放飛夢想,最后通過全體合唱使主題得以升華。在這個活動中許多學生認識到自信心的重要性,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夢想,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5.結語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團體輔導形式深入到學生團體中,形式和過程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因此,該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模式具備一定的針對性、新穎性和實效性,不僅豐富了高職生主題班會內容和形式,而且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深入大學生群體提供了新的平臺,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3]。該研究成果可以為其他主題班會提供參考和借鑒,在以后的研究過程中,應以解決效果評價、活動的延續(xù)性及銜接性為主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艾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模式創(chuàng)新的實證研究,廣西教育,2012.02:71-72.
[2]魯揮,何憲平,邢國榮.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教育模式研究,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2:144-145.
[3]李斌,鄒志超.職業(yè)心理教育與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當代教育論壇,2011.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