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需要多樣化人才的時代,是關注個性發(fā)展的時代。差異教學順應了這種時代潮流。主張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差異為出發(fā)點,采用分層教學策略展開適合學習者個人特點的差異化、多樣化的教學及評價,為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新課程改革點亮了一盞明燈。在學生普遍信息技術認知水平不高、差異很大的情況下,以解決問題為出發(fā)點,采取合理的分層教學方法,靈活采取交流討論、伙伴教學等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并提高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整體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 差異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上實行分層教學,是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和學生的情況所決定的。提出分層教學,研究分層教學中學習者的技能方面、認知態(tài)度、興趣等“差異”因素,探討差異與學習的關系,提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分層教學策略,在探索如何在學生信息技術起點低且差異存在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實踐活動,最終達到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目的。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差異情況
通過觀察、測驗和訪談,我發(fā)現學生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ㄒ唬﹤€體內的差異。
表現在一個人所具有的各種能力、興趣等的不平衡。
(二)個體間的差異。
表現在個體間的優(yōu)勢能力不同。
?。ㄈ┯嬎銠C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異。
有的同學能進行簡單信息處理方面的操作,還有的同學卻還毫無基礎。這種差異為實施有效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
(四)學生興趣方面的差異。
由于學生興趣、愛好的不同,他們對不同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表現出了不同的態(tài)度。如何設置有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也就成了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問題。
?。ㄎ澹W習態(tài)度方面的差異。
?。W習能力差異。
由于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以及受其他學科學習習慣的影響,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ㄆ撸┖献鹘涣髂芰Σ町?。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情況需要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但有的同學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在這方面表現較差,不愿或不善于與人交流與合作,這種交流能力的差異大大影響了有效教學的順利進行。
如果對不同知識水平、情感水平的學生進行相同內容、統(tǒng)一進度、同一方式的教學,則勢必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基礎差的同學加劇厭學情緒等問題。
二、分層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應充分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的需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采取合理分組學習,設置豐富的教學資源,個別化的課程輔導,以及多方位的評價等分層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分層教學策略的理論基礎為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它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同伴幫助、個人自學等多種教學法形式相結合,充分使用教學評價,保證教學始終以評定作為衡量的標準,較好地解決了統(tǒng)一教學與學生個別差異性的矛盾。
?。ㄒ唬┓謱咏虒W實施的原則
1.教學目標層次化。教師針對某一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符合教學要求的差異目標體系,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斷地由現有水平發(fā)展到“最近發(fā)展區(qū)”,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實際的情況上,我將學習目標分為易、中、難三個層次,對多數同學,學習目標為中;對學有余力的同學,目標為難;對學習水平不高的同學,目標定位在易。
2.教學內容層次化。在依據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針對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可圍繞內容的量、范圍、深度、難度,內容出現的順序,上機作業(yè)等多方面進行。
3.作業(yè)層次化。練習是學生消化知識、鞏固知識的反饋過程,題目的難度若整齊劃一,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學生差異產生的學習水平的不同,應將作業(yè)進行分層,使學生練習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作業(yè),在練習中提高,否則會使學習水平高的同學失去興趣,使學習水平不高的同學厭學。
“分層”教學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差異,本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機會的原則,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并從質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檔次。
4.評價分層
在分層教學的實踐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并且教師的評價不僅僅著眼于某個學生所處的層面上,還要以發(fā)展的觀點,以激勵的方法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
在評價的階段,我們要更關注過程性的評價,在學生電子作品的評價方面,在量規(guī)的選擇上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不同層次水平。
?。ǘ┓謱咏虒W策略中可采用的教學方法
1.采取“導學”的方法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恰當地組織與引導學生獨立或合作地進行學習活動,使他們能最自然地獲取知識、技能。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采取個別化指導的方法,使優(yōu)生更優(yōu),而且通過優(yōu)秀生的積極帶動,可以努力爭取達到集體優(yōu)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學生在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在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中展開競爭,同時也要非常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寓教于樂,把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利用現有的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課件,為教師進行個別化指導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在“導學”中,教師是關鍵,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教學設計,將整個教學進程置于調控之下。在設計中,教師主要在教學資源、情境設計、習題設計等方面下足工夫。
2.采取“幫學”的方法
在分層教學中,針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教師可以采用“幫學”的手段,當然也可以讓頗有學習心得的其他同學進行互助。在實踐中,我比較喜歡用其他同學互助的“幫學”,這樣教師可以把精力投放到更需要的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在互幫時,他們的效率大多高于教師對學生的幫助,這種情形在操作類的技能培養(yǎng)方面尤其明顯,究其原因,學生更能理解同伴在學習同樣知識時所面臨的困境,能以大家能理解的方式進行幫助和學習。
3.采取“誘學”的方法
所謂“誘學”,其實就是啟發(fā)式教學。首先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如上機操作時讓他們做一些難易程度適中的練習,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進而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起他們學好信息技術課的信心。同時,在“誘學”的過程中,根據知識的體系結構,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使用分層式教學,可使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都得到較大提高,關鍵是提高教學效率,使得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更大。在分層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始終要以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為總目標,以多數同學為主,兼顧少數學生,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美]湯姆林森著.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