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學本族語如此,學習英語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學得法,就可事半功倍。如何對七年級的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呢?
1.努力營造學英語的氛圍
剛入學的七年級學生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充滿激情和熱情,求知欲強,我就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首先上好第一節(jié)英語課,讓他們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對英語產生興趣,就喜歡我。同時,不管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充分利用時機,不斷在生活中向學生強調學英語的重要性,讓他們切身感受英語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一種從思想上要學好英語的壓力與動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通了,行動起來也就不成問題。與此同時,向學生講明,七年級英語學習是重起爐灶,不管基礎好壞,只要認真,則每個人都能學好,并通過各種途徑向他們介紹以前的學生學英語的成功事例,增強他們學英語的信心。
2.進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習慣決定人的命運。而良好習慣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習慣最具長期性、根本性、穩(wěn)定性、定向性,形成不易,改之亦難。所以,從第一節(jié)課起,就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很多新生在小學養(yǎng)成了整節(jié)課坐得端端正正的好習慣,但部分學生只會聽老師講,不會記筆記,也不大主動參與教學。我一開學就向學生明確:初中生不能如此上課,必須改變這種學習習慣,上課不僅要動腦,還要動手、動口,學會記筆記。我要求學生上課準備三個本子,一本用于記錄我講的要點和課堂補充的新內容,一本用于做課堂練習和隨時進行的聽寫,一本用于記錄每次考試的錯題,即糾錯本。對這些筆記和練習,我不時地進行檢查和指點,并要求學生對它們像對課本一樣進行復習、保管。
3.培養(yǎng)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
新生剛開始對英語的朗讀與記憶感到一籌莫展,如果不能幫助他們通過這一關,他們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就會削弱。要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英語單詞與句子,并指導他們背誦,盡量少講或不講語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誦讀能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應經常向學生具體介紹一些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復習與背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體會、應用,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創(chuàng)新,誰有什么省時高效的方法,大家共同分享,在這種競爭有序、快樂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4.開展課堂游戲教學
4.1課堂游戲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從獲得知識的角度講,素質教育認為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布魯納認為,應該“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從發(fā)展能力的角度講,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永遠起自于主體的積極過程”,如果離開主體不斷積極活動,就沒有什么智力的動力可言,這就充分說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挖掘學生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于喚醒教育的主體自覺,啟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為沒有教育的主體自覺,學生只能是一群被人驅趕的羔羊。課堂游戲正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中心的,學生能普遍動腦、動手、動口廣泛地交流信息,處于自覺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發(fā)展能力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和深度。
4.2課堂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素質教育主張不僅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chuàng)造,還要學會合作。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強調集體精神,善于合作被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素質被提了出來。一個人若想生存,就必須審時度勢,學會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他們消除自我封閉的心理,妥善處理好人緣、地緣,乃至血緣的各種人際關系,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課堂游戲改變了老師的“一言堂”的狀況,使課堂成為了師生間、學生間平等交流的好場所。知識、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異的學生集合在一起,發(fā)現別人的閃光點,激發(fā)自己的思維。在游戲中,知識、能力、性格得到了相互碰撞和升華。在游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批評,學會了接受,而且展現了自我、認識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個性得到了和諧健康的發(fā)展,也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
5.探求英語教學新模式,拓寬學習英語渠道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研究英語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不斷探索教學新模式,拓寬學生學習的英語渠道。一要創(chuàng)新課堂設計。對不同的課型結構,進行專門的課堂設計,突出課程的教學特點與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二要創(chuàng)新課程訓練。依據課程和學生自身的特點,編寫專門的英語學習輔導材料,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后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6.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有的老師照本宣科,每次教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的老師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了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樹立了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教學氛圍其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ball時,我指著足球說:“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重復幾遍,單詞的音形意就深深印在學生的腦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而不需要借助漢語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