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如何讓初中生擺脫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作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初中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生 語文學習 消極心理 成因 解決方法
語文學科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也非常大。但是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初中生,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F(xiàn)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的成因做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期讓初中生擺脫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
一、消極表現(xiàn)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扎實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
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用“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二、消極心理的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又一個詞語地積累、一篇又一篇文章地閱讀、一次又一次說話地練習、一個又一個片斷地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需要你一點一滴的積累,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墩Z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句話含義很豐富,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他學科,中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謂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原因很多。進入初中,產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易獲得成就感,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不對。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卻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影響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
三、具體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我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級分成六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單元課文和讀本的內容。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我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看待。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學生,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學生,也大有收獲。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我告訴學生,“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自然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弊孕判氖侨藗兺瓿扇魏我豁椆ぷ鞯闹匾睦硪蛩?。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自信心對于初中學生更為重要。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幾次考試“滑坡”,一些學生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對自我的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師需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勁頭就會很足。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于永正.教海漫記.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魯潔.教育學.河海大學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