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是個“積年的老寡婦”,跟著女兒在女婿家度日。她女婿叫王狗兒,外孫叫板兒,這一家人的名字就顯著卑俗粗陋。王狗兒沒什么本領,家中生計艱澀,連過冬的物事也辦不下來,就只會喝悶酒,尋氣惱,罵老婆---這就是劉姥姥的故事展開之前大致的交代。
然而這家人跟高貴豪華的賈府竟是有淵源的:早先王狗兒的祖父曾經是一個小小的京官,與賈府王夫人的父親認識,同是姓王,便借著一處做官的機緣“連了宗”,成了本家。天下姓王的太多,往上追溯十八代有個共同的祖宗也太平常。王夫人她爹為什么愿意跟王狗兒他爺爺連宗呢?因為對方雖只是“小小的京官”,卻像是走在往上的階梯上,人要看得遠。
結果兩個姓王的,原本是豪族的那一邊愈加飛黃騰達,到王夫人她哥王子滕已經做上了“京營節(jié)度使”,小京官那一邊半途跌落,到王狗兒就成了尋常農戶,連日子都過不下來。這時候再一比,真所謂天差地別。
但是你再往后看,賈府終于也有敗落的一天。按照脂評的提示,賈府被抄家之后,王熙鳳進了大牢,她那寶貝女兒巧姐被人拐賣,流落煙花巷。那時是劉姥姥設法救回巧姐,讓她和板兒結親。一個貴門小姐嫁作農家婦,免不了井臺紡車的勞作,但跟慘死牢獄的母親相比,總還是幸運多了。這時候,你看到曾經連宗的兩個王家,豈非“門當戶對”起來?
阮籍詩說過的,“繁華有憔悴”,劉禹錫詩寫過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世間永遠充滿變化,而變化的機緣無從預料,這就是《紅樓夢》深深喟嘆的“無?!?。
但“無?!毖菔緸樵鯓拥膱D景,總還有人自身的緣由。
當王狗兒在那里怨恨不休時,劉姥姥教訓了他,有兩句話:“守多大的飯碗兒吃多大的飯”,“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罷了”。要知足認命,也要想方設法,這就是劉姥姥全部的人生哲學。
劉姥姥去賈府,是借著那一點幾乎不相干的親戚名義求得幫助。付出的代價,用脂評的話說就是“忍恥”。一個荒野村婦成為賈府富貴榮華的映襯,上上下下拿她插科打諢,取笑戲謔,連林黛玉也叫她“母蝗蟲”。劉姥姥不能夠在意這些,曲意逢迎,裝瘋賣傻,巧妙而圓滑地讓他們的優(yōu)越感得到滿足。于是各得其所,皆大歡喜。在大觀園里,這位75歲的老太太摔了一跤,不等別人扶她,自個一骨碌就爬起來了。賈母讓丫頭們給捶一捶腰,劉姥姥道:“那一天不跌兩下子,都要捶起來,還了得呢?!?這是一種堅韌,使她能夠承擔命運的壓迫而不至摧折。
而作為富貴之家,賈府的主子們百無聊賴,驕奢淫逸,肆無忌憚,成為毀滅的根由。在腐朽的路程中,當他們快樂地戲弄劉姥姥的時刻,有一種命運的嘲弄遠浮在云端:世事無常,誰才是真正可笑的呢?
在劉姥姥的故事里,王熙鳳的表現有些特別之處。這位鳳姐素來強悍,作惡多端而毫無顧忌。但她在劉姥姥面前雖說免不了擺譜,卻并不過分。是她首先幫襯了劉姥姥,后來又讓這位貧苦而長壽的老嫗給女兒取名:“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得住他?!庇捎谀笎?,王熙鳳此刻對生命的無常感受到畏懼,同時也微微低首,對貧苦人生命的力量表示出敬重。巧姐的判詞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正是由這一點善緣,留下了最終劉姥姥救助巧姐脫難的契機。
《紅樓夢》十二支曲的最后一支,有一句總結性的曲詞:“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但并不是說,無常的生命只是純粹的虛無。如果說女兒們美麗的身影猶如夢境,令人流連,劉姥姥堅韌的生命卻像枯槁而不死的老樹。也許當賈寶玉在雪地上走向虛幻的時候,劉姥姥正領著巧姐逃出風塵,回歸鄉(xiāng)村樸素簡單的生活。這是“善”的結果,有劉姥姥的善,也有王熙鳳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