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稱贊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恰如其分。然而在這辛勤群體當中,最辛勞的非語文教師莫屬。每個語文教師似乎總是忙于批改作文。而打開一本本作文本,無一不是紅字滿篇,“遍體鱗傷”;細看改正之處,大到布局謀篇,小到別字、標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作文批改學生同樣也應是主體、是主人。我們不要丟開主體,把學生自己能修改的方面也包辦代替了,從而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負擔。葉圣陶先生早就明確告訴我們:“修改與寫作的關(guān)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quán)屬于作文的人?!薄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庇纱丝梢姡Z文教師獨攬批改權(quán),還剝奪了學生修改的“優(yōu)先權(quán)”,減少了“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嚴重違反了教育規(guī)律,“出力不討好”。至此,我們無需權(quán)衡利弊,應該毫不猶豫地將作文批改的優(yōu)先權(quán)還給學生。
那么語文教師為什么總喜歡獨攬批改權(quán)且樂此不疲呢?究其原因有四:一是怕學生缺乏積極性,二是怕學生不會改,三是怕學生批改雜亂無序,四是怕學生批改不能始終如一。據(jù)此,我覺得要真正把作文批改的優(yōu)先權(quán)還給學生,并得以落實,還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一、明確修改作文的意義,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欲望。
葉圣陶先生指出,寫作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練習修改作文,并不是為了升學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yè)作家,而是為了滿足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需要。所以我每接一屆學生多用學會修改作文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生積極自我批改和參與集體批改活動的欲望:當前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知識日新月異,人類將進入一個終身學習的年代。因此學生在校學習,獲得的不能僅僅是知識,而且需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未來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寫作將作為一種基本要求貫穿于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成為人生存必備的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不但要有寫作能力,還要有修改能力,因為“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清人唐彪語)。因而每一位同學都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學會寫作,學會修改,主動向老師求教,自覺嘗試自我修改,積極參與集體修改,掌握修改方法,培養(yǎng)修改能力。同時在學生修改的過程中,我還不斷地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習慣。
二、教給學生作文批改方法,培養(yǎng)作文批改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課程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各學段批改要求:第二學段(3—4年級),“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第三學段(5—6年級),“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第四學段(7—9年級),“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初中生應達到上述全部要求。怎樣才能達到要求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未來的發(fā)展,關(guān)鍵要從批改方法入手,從而為形成批改能力奠定基礎(chǔ)?;谏鲜鲆蠹拔磥砜紤],我做到“四教”:一是教給學生修改的步驟。主要從八個方面著筆改:有無錯別字;標點符號正確與否;用詞是否得當;語句是否通順;修辭是否恰當;主題是否明確;結(jié)構(gòu)是否完整;情感是否真實。二是教給學生規(guī)范使用十二種修改符號。三是教批改評語。主要從兩個層次去評點:基本層面,包括“修改的步驟的八個方面”和“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等;“作文要求”層面,主要對照每次作文的具體要求,作針對性評價。如八下第二單元作文要求“你認為當今最值得發(fā)揚和提倡的傳統(tǒng)美德是什么?自擬題目,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從“傳統(tǒng)美德”角度評“德”是否“美”?即評點文章的觀點是否正確;從“議論文”角度評“議論文”的三要素,即論點是否鮮明,例證是否有力,論證是否嚴密,說理是否透徹等。四是現(xiàn)場教。學生學習批改并非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中、后等生需要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所以我在上述“三教”的基礎(chǔ)上,通過典型作文教師示范改,中后等生當面教改,一月后再放手學生自改等。將“四教”規(guī)范并堅持下來,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也就基本具備了。
三、建立學生作文批改體系,規(guī)范作文批改程序。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修改程序:第四學段(7—9年級),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葉圣陶先生明白告訴我們:“教師修改不如學生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眱H有修改要求與方法等遠遠不夠,還需要將學生修改程序化、制度化、明確化。所謂程序化,即先自改,后互改,再提交全班調(diào)改;所謂制度化,即每次作文后第一天自己修改,兩天后同桌改或自己找本組同學改,第三天小組間改。所謂明確化,即自改由本自然小組行政組長負責;互改由本學習小組長負責;班級調(diào)改由科代表負責,且每次批改人都要簽名(一是增強責任心,二是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從而保證學生作文批改的規(guī)范有序與高質(zhì)。
四、不斷開展作文評點活動,促進作文批改質(zhì)量的提高。
學生批改,并不是教師一推了之,高枕無憂,而是要不斷地與學生一道開展作文評點活動。除上述教師從扶到放的作文批改引導外,教師平時仍需要不定時深入學生中間,一面督查與鞭策學生,一面對有困難的中、后等生作個別指導。在作文“三改”后,教師還需要高屋建瓴地對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況與批改情況進行雙重點評,即教師一方面評作文,一方面評評語,每次可一個組詳評,其他組詳點,從而保證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水平與批改能力有全面掌握。對于作文優(yōu)、批改質(zhì)量高的作文要及時做好記錄,并于作文評講課上展示與賞析。為激發(fā)大家積極而高質(zhì)地批改作文,每半學期我還評比一次優(yōu)秀小組和個人,且將獲優(yōu)情況記入其個人的《留下腳印一串串》操行評語本,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作文批改質(zhì)量與批改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把作文批改的優(yōu)先權(quán)還給學生,既減輕了教師的批改負擔,又增強了學生主體意識,促進了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提高了作文水平,還學會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學生終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