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個女人一臺戲,《十九號房間》的女主人公蘇珊是一位具有強烈的女性自我意識、渴望獨立與自由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她卻最終選擇自殺來逃離現(xiàn)實;傭人白太太是一個完全沒有主見的男權(quán)社會之下的犧牲品;年輕而獨立的女孩蘇菲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體現(xiàn)了新一代女性的理想風貌。盡管作者多麗絲·萊辛并不認為自己是女權(quán)運動的倡導者,但她的小說卻體現(xiàn)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和發(fā)展。
關(guān)鍵詞: 小說《十九號房間》 自我意識 女權(quán)主義
多麗絲·萊辛2007年憑借《金色筆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短篇小說《十九號房間》發(fā)表于1963年,被收入其短篇小說集《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A Man and Two Women)中。小說講述的是一位現(xiàn)代知識女性蘇珊如何在看似“理智”和“完美”的婚姻中迷失自我,在現(xiàn)實的禁錮和內(nèi)心的自由之間苦苦掙扎,并最終選擇在廉價的十九號房間中自殺的故事。蘇珊的悲劇正是男權(quán)社會中大多數(shù)女性的悲劇,她的死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女性意識的覺醒,是對不公平的男權(quán)社會的無聲抗議。
一、男權(quán)社會下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蘇珊
多麗絲·萊辛一直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所謂的女權(quán)運動的倡導者,但她的作品中卻無意識地透露出強烈的女性意識,她的代表作《金色筆記》、《野草在唱歌》等都是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為聚焦,反映出的也都是女性獨立反叛的個性和與男權(quán)社會的沖突。《十九號房間》中的女主人公蘇珊也是如此。蘇珊看似擁有周圍人眼中完美的婚姻生活,有與自己相匹配的丈夫,他們的婚姻也是“理智”的結(jié)合,丈夫馬修是倫敦一家大報的副編輯,她自己在廣告公司做事,兩人收入都很高,婚后在瑞契蒙買了有庭院的大房子,先后孕育兩男兩女四個孩子。他們過的是令人羨慕的中上層階級生活,應有盡有。然而,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角色的畸形定位卻使她在懷孕后放棄工作,由一個獨立自主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淪為男性的“階下囚”,“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相夫教子”這一普遍的女性命運,從經(jīng)濟上完全依附丈夫,努力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努力學習容忍、寬容,并對丈夫的“出軌”拋諸腦后。然而,她畢竟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多年后,她開始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迷失自我,苦苦掙扎。理智上,她要繼續(xù)扮演一個好妻子好母親;潛意識里,她卻想逃離家庭的束縛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找到屬于自己真正的自由。在“理智”和“自我”的拉鋸中,她陷入了精神分裂。事實上,在進入十九號房間尋求解脫之前,她就一直處于這樣的矛盾掙扎之中。在丈夫馬修向她懺悔他與一個女孩發(fā)生關(guān)系之后,盡管她很傷心難過,但內(nèi)心卻不停地替馬修的行為辯解:“像馬修那樣英俊瀟灑,長著一頭金發(fā),有魅力,有男子氣概的男人……偶爾禁不起漂亮女孩的誘惑,那是難免的?!保郏保菟膬?nèi)心冒起無名火,不斷懷疑自省,理智卻又阻止她吵架、發(fā)脾氣、鬧別扭,促使她選擇原諒。不難看出,他們的婚姻從這個時候起已經(jīng)有了縫隙。另外,蘇珊幻想在最小的孩子上學后能夠“脫手”其實也是在自己欺騙自己。等到雙胞胎真正上學后,她又變得坐立不安,空虛煩悶,不得不每天不停地找事做,不讓自己閑下來。但是當孩子們因長假來臨整天待在家里的時候,她又很不高興,開始懷念獨自一人的日子。這時候,她的精神已開始走向分裂。然后,她開始在自家的小閣樓開辟一個“媽媽的房間”尋找一塊能讓她心靈自由的領地,然而“媽媽的房間”卻不斷地被孩子和女仆打擾,不安又開始侵襲她的內(nèi)心。事實上,“媽媽的房間”根本沒讓她得到喘息,反而讓她產(chǎn)生了更強烈的封閉感。在意識到自己需要“真正的獨處”之后,她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十九號房間”。盡管這個房間充滿了污穢,卻給她帶來了一時的清凈,暫時緩解了壓力。然而,就連這樣一個小小的避風港都最終遭到丈夫的“入侵”,她最終選擇在里面開煤氣自殺,尋求身體和心靈的救贖。
蘇珊的自殺是必然的,是對男權(quán)社會之下備受壓迫的女性角色的無聲抗議。丈夫馬修看似溫文爾雅,是外人眼中的完美男人,但他卻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關(guān)心妻子的困惑與恐懼,無視她的感受。如果他對蘇珊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guān)心,那么蘇珊也不會走上自殺之路。蘇珊選擇這種消極的方式對抗自己的命運,其實也反映出了千百年來的父權(quán)社會中女性想要獲取自由的艱難。
二、舊時代女性代表白太太和新女性代表蘇菲
除了主人公蘇珊之外,故事中還有另外兩個女性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傭人白太太和家庭教師蘇菲。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研究者將目光放在羅林夫婦身上,極少有人關(guān)注白太太和蘇菲這兩個人物,但筆者認為,多麗絲·萊辛在安排故事角色的時候?qū)嶋H是有考量的,白太太和蘇菲并不是她隨意安排的兩個人物,而是為了跟她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蘇珊進行對比。雖然筆觸不多,但這兩個角色卻很鮮活。傭人白太太社會地位低下,沒有典型的個性,但她正是萬惡的父權(quán)社會中女性真實生存狀況的寫照。
長期以來,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女性都一直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她們被剝奪了人身自由,更別談經(jīng)濟上的獨立,由于生活所迫,只能淪為傭人、女仆。她們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還得取悅夫君,受各種不公平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中國封建社會有“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的古訓,妻子任何時候犯錯,或是不受丈夫歡迎,丈夫都可憑一封休書棄其如敝屣。西方國家的女性也是如此。中世紀的愛爾蘭,女人不但沒有選擇婚姻的自由,連新婚之夜也要被貴族剝奪,電影《勇敢的心》就真實再現(xiàn)了這一情景。難怪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利亞·伍爾芙在《達洛衛(wèi)夫人》中借主人翁之口說:“婚姻對于女性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庇敶骷椰敻覃愄亍さ吕紶杽t把婚姻比作夏天的籠子。
與擁有帶有美麗花園的大房子,過著衣食無憂的富人生活的蘇珊相比,白太太掙扎在生活邊緣,她生活艱難,不得不靠做傭人維持生計,可她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而要活下去的信心無疑是堅定的;但長期男權(quán)社會生活的壓迫讓她變得毫無自我意識,心甘情愿承擔女傭的角色。當女主人蘇珊不停地做事,不讓自己閑下來的時候,她卻提出抗議:“羅林太太,你何必動手?你是花錢請我來做這些事情的呀!”[1]她處于社會最底層,不像蘇珊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當然也就不能理解蘇珊的痛苦。她看不到蘇珊“閑不下來”的真正原因,反而覺得這個女主人行為奇怪,不可理喻。在她看來,一個家庭通常要靠一個精明強干的女人來維持,她清楚自己該做多少工作,抱怨女主人從早上九點就離家,到下午五點才回來,沒有盡一個女主人和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應盡的義務。她需要羅林太太隨時在家,隨時讓她伺候,必要時又隨時能找得到她;即使是她知道“家里的事有時真叫女人吃不消”,[1]她也無法理解蘇珊的自我封閉和離家出走?;蛟S,她不是無法理解,而是視而不見。長期的生活壓迫或許早讓她習慣了冷漠,更何況她和蘇珊之間只是雇傭關(guān)系。像她這樣的女性,是注定要在男權(quán)社會中“沉淪”一輩子的。
蘇珊后來雇傭的家庭女教師蘇菲卻恰恰與之相反。蘇菲年輕,朝氣蓬勃,頭腦聰明,善解人意,在蘇珊交代她早上要出去的事宜后,她馬上明白:“你有時需要有人取代你這個家庭主婦的位置,對嗎?”[1]她通情達理,很快就和全家相處融洽,甚至連白太太都幾乎忘了她是德國人,馬修也認為家里多了她真不錯。在萊辛的筆下,她幾近完美,男主人喜歡她,孩子們喜歡她,傭人白太太也喜歡她,甚至連蘇珊最后都認為丈夫馬修的情人費兒“比蘇菲差多了”,而她死后馬修“實在該娶蘇菲”。事實上,蘇菲在家中幾乎已經(jīng)取代了蘇珊,起到了女主人的作用,連小朱莉生病的時候,守在她身邊安慰她的也是蘇菲,而不是媽媽蘇珊。蘇菲的形象,正是今天新時代女性所應該擁有的嶄新形象。與蘇珊相比,她心智更加成熟,做事更加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同樣身處男權(quán)社會之下,她卻獲得了男主人的認可,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受束縛。她的出現(xiàn)提醒如蘇珊一般的所有女性反思:到底是男權(quán)社會的壓迫束縛了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束縛了自己。
三、結(jié)語
《十九號房間》發(fā)表之初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正是婦女解放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盡管萊辛拒絕接受“女權(quán)運動的先鋒”這一稱號,也反對過激的把男女對立的女權(quán)運動,但她的作品中卻真實反映了她獨特的女權(quán)意識。時至今日,有多少職業(yè)女性還如蘇珊般在社會和家庭的牢籠中苦苦掙扎?如果說蘇珊的死是一種消極而懦弱的表現(xiàn)的話,那么值得慶幸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如蘇菲般不斷地成長。但愿蘇珊式的悲劇會越來越少,而新時代的女性們會越來越活得有價值。
參考文獻:
?。?]Lessing.Doris To Room Nineteen.馬建軍.英語短篇小說選讀[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杜鵑.從《到十九號房間》看多麗絲·萊辛的女性意識.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