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芳
(青海省樂都縣中醫(yī)院,810700)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為探討較理想的中藏藥治療方法,我們2006年10月~2009年5月用十七味寒水石丸治療該病80例,發(fā)現(xiàn)其能快速中和胃酸,止痛止血,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執(zhí)行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結合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共163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胃潰瘍77例,十二指腸潰瘍86例。163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齡25~63歲;病程5個月~7年。對照組83例,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齡26~65歲;病程7個月~6年。兩組在年齡、性別、臨床癥狀和潰瘍面積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服用十七味寒水石丸[2](青海琦鷹漢藏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 20063127)。十七味寒水石丸由寒水石、訶子、沙棘膏、蓽撥、紅花、五脈綠絨蒿、石榴、白豆蔻、余甘子、塞北紫堇、廣木香、藏木香、節(jié)裂角茴香、制蛇肉、制鐵粉等17味藥組成。功能主治:溫胃、消食、制酸、愈潰瘍。用于血膽溢入胃內?!澳静肌辈∫鸬奈富鹚ト酰核嵬卵?,潰瘍腫瘤,大便秘結等??诜?,每次3丸,每日2次。癥狀消失后繼續(xù)服用2~4周,每日2次,每次2丸。
對照組給予西咪替?。ㄇ嗪4蟮厮帢I(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 63020123),0.4g,每日3次;甲硝唑(昆明市生物制劑廠生產,國藥準字 H 53021333)0.4g,每日3次口服。
兩組服藥均4周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做癥狀統(tǒng)計觀察,服藥后做胃鏡復查。囑患者治療期間停服其他藥物,避免攝入粗糙、辛辣刺激性和不新鮮食物及飲酒。
療效標準[1]: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潰瘍灶消失或進入瘢痕期。好轉:臨床癥狀好轉,胃鏡檢查病灶由活動期進入愈合期,潰瘍面積縮?。?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胃鏡檢查病灶無變化或潰瘍面積縮小<50%。
結果:治療組80例,治愈46例,好轉2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8.6%;對照組83例,臨床治愈42例,好轉24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79.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
兩組部分癥狀開始消退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部分癥狀開始消退時間比較(天,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部分癥狀開始消退時間比較(天,s)
注:和對照組比較 *P<0.01,**P<0.05
上腹痛 60 3.34±0.17*治療組 反酸、嘈雜 48 10.28±3.74**大便隱血 36 11.15±2.72*對照組40 21.29±4.02上腹痛 72 10.54±1.13反酸、嘈雜 56 18.21±6.20大便隱血
兩組主要癥狀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80例,上腹痛60例,治愈37例,好轉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上腹脹滿40例,治愈16例,好轉12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0.0%;惡心、嘔吐40例,治愈20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0.0%;反酸、嘈雜48例,治愈28例,好轉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7%;大便隱血36例,治愈21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7%。對照組83例,上腹痛72例,治愈24例,好轉32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77.8%;上腹脹滿32例,治愈8例,好轉12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62.5%;惡心、嘔吐36例,治愈16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7.8%;反酸、嘈雜56例,治愈20例,好轉16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64.3%;大便隱血40例,治愈14例,好轉14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0.0%。
消化性潰瘍在青藏高原地區(qū)發(fā)病率較高,一是由于高原氣候寒冷,機體容易被寒邪所傷。“寒氣客于胃腸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引急故痛”;“寒氣客于胃腸,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素問·舉痛論》)?!妒備洝酚痔岢觯骸拔鸽渫凑?,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寒熱不調,故血肉腐敗,而成潰瘍?!倍秋嬍辰Y構的改變及酗酒。我區(qū)尤其是農牧區(qū),相對而言經(jīng)濟不發(fā)達,生活水平不高,農牧民平時多食辛辣生冷和干硬食物(干饃饃﹑炒面等)﹑腌制品等,缺乏新鮮蔬菜,加之喜飲烈性白酒,易致脾胃損傷,運化無力,水濕停聚,留于胃腑,使得胃液偏多,濕聚成濁,滯著不化,致使病情纏綿。三是不良生活事件所傷。消化性潰瘍屬于中醫(yī)“胃脘痛”范疇,究其病因多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有關,對此古人早有認識?!夺t(yī)學正傳·胃脘痛》曰:“未有不由痰涎食積郁于中,七情九氣觸于內之所致焉。”頻繁的情志刺激,尤其是憂思惱怒致肝胃不和,土壅木郁,氣滯血瘀,以及長期飲食不節(jié),勞倦內傷致脾胃虛弱,氣血失調而成。正如高鼓峰之《四法明決·吐酸》言:“凡為吐酸盡屬肝木,曲直作酸也。”《靈樞》曰:“邪在膽,逆在胃,膽液瀉則苦,胃氣逆則嘔吐。”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壓力加劇,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表明情志致病也是消化性潰瘍病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忽視。凡此種種可致邪氣長期蘊結于胃腸而不解,致使胃腸失養(yǎng),氣血凝滯,日久肉腐成瘍。潰瘍初期水谷不化,積食濕濁氣滯內停;遷延不愈則導致正氣漸傷,脾胃虛弱,加之病久入絡,瘀血內生。故本病的病機以脾胃虛弱為本,氣滯、濕濁、瘀血為標,日久寒熱虛實錯雜,濕濁瘀血內阻的病機也決定了消化性潰瘍纏綿難愈,復發(fā)率高的臨床特點。依此治療應溫胃散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收斂制酸,斂瘡生肌。十七味寒水石丸中寒水石辛、咸,入心、胃、腎經(jīng),清熱降火?!侗窘?jīng)》載其:“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蹦苤雇?、止瀉,消食解毒,同時制蓽撥、石榴、白豆蔻、木香等過于溫燥之性。訶子味苦、酸、澀,性平,善止痛;沙棘味酸、澀,性溫,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治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胃痛等。蓽撥歸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入肺、腎、大腸經(jīng),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白豆蔻味辛,性溫,理氣寬中,和胃化濕,主治濕阻脾胃,胸脘悶脹,食欲不佳,惡心,嘔吐;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jīng),芳香行散,可升可降,通理三焦之氣,尤其善行胃腸之氣而止痛,具有理氣疏肝、行氣止痛、健脾消滯的功效。茴香性寒,味苦,具有解熱鎮(zhèn)痛、消炎解毒之效;余甘子甘、酸、澀、涼,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健胃消食、生津止渴之功,主治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等?!侗静菥V目》指出,蛇肉能“去死肌”。紫堇苦寒,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清熱解毒之功,主治胃脘痛、肝炎等。綠絨蒿尤善止痛。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訶子所含訶子素對平滑肌具有罌粟堿樣的解痙作用,另有抗菌、抗癌作用。沙棘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有機酸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因而具有消食化滯、健脾養(yǎng)胃、疏肝理氣的作用,對于消化不良、脘腹脹痛、胃炎、胃及十二直腸潰瘍、腸炎、慢性便秘等有極好的作用,有抗炎生肌、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有明顯的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石榴具有廣譜抗菌、收斂、止血的作用;白豆蔻有調節(jié)胃腸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的作用,并能止嘔,另有祛除胃腸積氣和抑制異常發(fā)酵的作用。木香具有解痙止痛、抗菌消炎的作用。綠絨蒿主要含阿片堿、黃連堿,具有止痛作用。余甘子有抗菌、抗炎、抗?jié)?、抗氧化、保肝及抗癌等作用。蓽撥亦有抗菌作用。全方能溫中補虛,降逆散寒,條達肝氣,暢運氣血,制酸止痛,生肌護膜。亦符合西醫(yī)學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原則:抗酸,抗菌,解痙,保護胃黏膜,愈合潰瘍。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藏藥標準.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