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華,朱建明
(1.武漢科技大學醫(yī)院,湖北 武漢430081;2.武漢體育學院醫(yī)院 運動醫(yī)學外科,湖北 武漢430080)
閉合性跟腱斷裂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運動性損傷,治療大致可分為手術和非手術。目前跟腱斷裂首選手術治療已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的共識。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手術治療16例運動致閉合性跟腱斷裂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齡19~36歲,平均年齡28歲。致傷原因:跨欄越障礙傷4例,單雙杠傷2例,打羽毛球傷5例,踢足球傷3例,跳高,跳遠傷2例。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0min至5天。癥狀及體格檢查:主訴傷后小腿后方及跟腱疼痛,不能以足站立,提踵無力,行走困難。局部明顯凹陷15例,Thompson征陽性14例,患足提踵實驗陽性15例,對懷疑跟腱斷裂者發(fā)現(xiàn)患足提踵實驗陽性即可確診,準確率100%[1]。
A 組縫合法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齡28.3歲。橫斷2例,馬尾狀斷裂6例;跟腱斷裂分型Kuwada標準[2]:Ⅰ型6例,Ⅱ型2例。B 組縫合法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27.7歲。橫斷3例,馬尾狀斷裂5例:跟腱斷裂分型Kuwada標準:Ⅰ型5例,Ⅱ型3例。
本組手術根據(jù)患者術中情況,斷裂部位等隨機采取2種方法。根據(jù)手術方法不同,分為A 組縫合法組和B 組縫合法組,使用A 組縫合法及B組縫合法。
常規(guī)術前準備,MRI檢查:跟腱連續(xù)性中斷,及(或)排除骨折。確定診斷。
1.2.1 手術方法
全部手術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臥位,患肢上氣囊止血帶,常規(guī)消毒,鋪巾。跟腱內(nèi)側緣1cm 做內(nèi)側縱行切口,銳性切開至跟腱斷裂處腱外膜,不做層次間剝離。
B 組縫合方法為:①跟腱斷裂部用1.0VICRYLR PLUS沿跟腱近端一側進針至對側,跨過兩斷端至遠端橫行至對側,返回近端打結,各1.5cm,1號絲線端端垂直縫合,使所有線結包埋斷端。②于術中發(fā)現(xiàn)自跟腱跟骨附著處斷裂,無法端端縫合,則在跟骨附著處去除骨皮質(zhì),跟骨用3mm 克氏針打孔,將斷端縫合線通過孔道固定,殘端緊貼跟骨附著處。
A 組縫合法:于跟腱近端肌腱交界處,用兩根帶有縫針的胸科鋼絲于近端肌腱組織內(nèi)行編織縫合,自跟腱近斷端平行穿出,再進入跟腱遠斷端,分別于跟腱附著點兩側穿出。近端鋼絲擰扎后穿至皮外,將外側鋼絲經(jīng)跟骨橫行穿孔穿出,牽拉鋼絲使跟腱斷端對合良好,馬尾狀斷端重疊長度適當,于足跟內(nèi)側將鋼絲擰緊固定,鋼絲結埋至皮下。可吸收縫合線縫合腱鞘及腱周組織,恢復跟腱良好連續(xù)性。仔細縫合皮膚。
術后常規(guī)處理,在康復醫(yī)師指導下行康復治療,直至恢復正常功能。
所有患者傷口均Ⅰ期愈合,無感染及傷口裂開、跟腱再斷裂、神經(jīng)損傷等并發(fā)癥,所有患者平均隨訪6個月(3~12個月)。
術后療效按美國足踝骨科協(xié)會(AOFAS)功能評分標準[3]及Arner-Lindholm[4]標準評定。
美國足踝協(xié)會(AOFAS)推薦的足踝評分:90~100分為優(yōu),80~89為良,70~79分為可,≤69分為差。優(yōu)和良的結果合并為滿意;可和差的結果合并為不滿意。
Arner-Lindholm 標準:優(yōu):患者無不適,行走正常,提踵有力,,肌力無明顯異常,小腿周徑減少小于健側1cm,踝背伸或跖屈減少<5°;良:患者輕度不適,行走稍有不正常,提踵稍無力,肌力較健側減弱,小腿周徑減少小于健側3cm,踝背伸減少在5°~10°之間,跖屈減少5°~10°之間;差:患者明顯不適,跛形,不能提踵,肌力明顯減弱,小腿周徑減少>3cm,踝背伸減少在>10°,跖屈減少>15°。
所有患者均獲得6個月和12個月的隨訪,滿意率均為100%,見表1和表2。
表1 AOFAS術后早期足踝功能評分
AOFAS足踝評分:
術后6個月:A 組縫合組:優(yōu)占75.0%,良占25.0%。B組縫合組:優(yōu)占37.5%,良占62.5%。
術后12個月:A 組縫合組:優(yōu)占87.5%,良占12.5%。B組縫合組:優(yōu)占75.0%,良占25.0%。
Amer-Lindholm 法評定療效:
術后12個月:A 組縫合組:優(yōu)占75.0%,良占25.0%。B組縫合組:優(yōu)占50.0%,良占50.0%。
表2 Amer-Lindholm 法評定療效
跟腱是人體中最強大的肌腱,自上而下長約15cm,漸增厚變窄,跟骨結節(jié)上方約3~6cm 處最窄,在起跳時跟腱承擔3~4倍的體重[5]。跟腱最窄處為跟骨結節(jié)上方約3~6cm 處,其小血管數(shù)量明顯減少,血液供應較差,較為薄弱,容易發(fā)生退行性病變。肌腹-肌腱移行部位以及肌腱抵止骨處的結構也為較薄弱的部位,以上三個部位是容易受傷的解剖弱點,為跟腱閉合性斷裂的好發(fā)部位[6].
維持踝關節(jié)跖屈與背伸的主要平衡組織是跟腱,跟腱的過度延長或縮短可使腓腸肌的提踵力減弱,踝關節(jié)活動范圍降低。跟腱斷裂治療目的是恢復跟腱的完整性,保持踝關節(jié)的跖屈力量和背伸平衡。
目前跟腱斷裂首選手術治療已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的共識。因此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手術治療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體格檢查時出現(xiàn)跟腱局部觸及明顯凹陷,患足跖屈力量減弱且不能以足趾站立(提踵實驗陽性)以及Thompson征陽性3個體征可確診跟腱斷裂。MRI檢查或B型超聲波檢查確定診斷。
手術時機的選擇。我們認為,跟腱斷裂的手術治療越早越好,且一周內(nèi)手術的療效優(yōu)于晚期。跟腱斷裂后,斷端回縮,斷端分離,陳舊性跟腱斷裂的病理改變所累及的不僅是跟腱本身,還累及其附近的肌肉組織,手術切開后,為尋找斷裂的跟腱,需要暴露視野,破壞了跟腱周圍組織和血運,存在較多的并發(fā)癥,如感染,延遲愈合,關節(jié)僵硬,皮膚壞死等等。早期手術,特別是一周內(nèi)的手術,跟腱長度不會發(fā)生明顯變短,斷端對合緊密,保留了促進跟腱愈合的所有解剖和組織學因素,減少并發(fā)癥和加快康復,手術后踝關節(jié)活動度好。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減少了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縮短了患者的康復時間。
本組16例中,根據(jù)縫合方法不同分為兩組進行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跟蹤隨訪術后6個月、12個月的療效。
結論:A 組縫合法及B 組縫合法手術治療跟腱斷裂均可取得滿意療效。運用A 組縫合法修復跟腱斷裂,患者術后早期滿意率高。
我們認為:A 組縫合術由于鋼絲的強大拉力分散了跟腱斷裂吻合口處的張力,提高了腱組織的緊密對合,不影響斷端血液循環(huán),利于跟腱愈合;跟腱斷端間減少了吻合縫線,減少了異物反應,且減少了跟腱斷裂吻合口處局部粘連和疤痕;鋼絲強度在患者受到突然跟腱牽拉時能提供較可靠的保護功能,患者可放心地早期活動踝關節(jié),有利于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
[1] 程明國,趙海霞.單足提跟征在診斷閉合性跟腱斷裂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10(1):20.
[2] KUWADE GT.Classification of tendon Achilles rupture with consideration of surgical repair techniques[J].Foot surg,1990,29(4):361.
[3] KITAOKA HB,ALESANDER IJ,ADELAAR RS,etal.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huán)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Foot Ankle Int,1994,15(5):349-353.
[4] ARNER O,LINDHOLM A.Subcutaneous rupture of the Achilles tendon;a study of 92cases[J].Acta Chir Scond,1959,116(S239):1-51.
[5] 胥少訂,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815.
[6] 王欣,顧潔夫,蔡林.閉合性跟腱斷裂32例臨床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