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和主持本是兩個不太搭界的行業(yè),但是趙子琪就能從央視女主播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青春偶像劇演員,而且兩個行業(yè)的起點都很高。改名,和她的人生選擇有關(guān)。叫趙琳時,她是一位青春可人、亭亭玉立的主持人。叫趙子琪時,她是一位精明干練、鬼馬多變的女演員。
最早在影像中邂逅趙子琪,是趙寶剛導(dǎo)演《別了,溫哥華》中的任曉雪一角,那個內(nèi)斂、沉靜卻人物性格突出的角色,幾乎感覺不到她初涉熒屏。 她解釋說:“可能因為之前做主持人做了好多年,各種場面都見過了,像那種幾萬人現(xiàn)場直播的晚會也做過,所以,對鏡頭不會有什么恐懼感。”而且,剛開始演戲的時候,她完全不覺得演戲是一件很難的事兒,也不懂太多,就覺得別人能演,她也能演?!艾F(xiàn)在,經(jīng)過了幾年的慢慢沉淀后,我反而會覺得演戲其實有難度,只是那時候了解的太少、太淺。慢慢的深入進來,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困難的地方,現(xiàn)在,我對自己的要求可能也會比以前高很多?!?/p>
曾經(jīng)在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生活》做了六年的主持人,趙子琪給人的感覺是一個特別會生活的人。曾像個行家里手似的給人們推介各種各樣有關(guān)柴米油鹽過日子的招數(shù),趙子琪對廚房的感覺也出人意料地好。
趙子琪的烹飪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初中。按說小小年紀(jì)都會想方設(shè)法逃避家務(wù)活,可在趙子琪眼里完全是另一番解釋:做菜哪里是什么家務(wù)活,簡直就是化學(xué)實驗。她覺得把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摻和摻和就能變成另一種好吃的東西,真是有趣!這不是玩是什么?她堅定不移地認(rèn)為:做菜就是玩。如果有人捧場,她會“玩”得更開心。
趙子琪特別喜歡那種開放式西式廚房。不必關(guān)起門來一個人無聊地操練,可以把每一道功夫都當(dāng)眾演示一番,朋友們來點兒叫好或者喝聲倒彩,最好是紛紛參與。會叫她“玩兒”得無比來勁兒。因此,當(dāng)別人熱衷于吆三喝四地進飯店時,她往往選擇在家里請朋友吃飯,親自下廚“玩兒”一把。
為了提高自己的烹飪本領(lǐng),天南海北到處演戲的趙子琪每到一地,每遇到一道好吃的菜,別人大快朵頤,她卻細(xì)細(xì)地品嘗暗暗地琢磨,回到家后便迫不及待地反復(fù)“試驗”。她對那些既味道豐富又綠色健康的食物格外青睞,比如泰國的“東蔭功湯”,她喝了之后就難以忘懷。有一次在加拿大拍戲,她聽說那里居然有賣泰國的“東蔭功湯”的湯料,真是喜出望外,專門找到那家店。一下子買了很多。她說足夠請朋友喝一陣子了?;貋砗笏蛻{記憶又在湯料里加入鮮蝦、西紅柿、蘑菇、筍片,興致勃勃地請朋友們鑒定。她得意地說,一點也不輸給泰國飯店里的大廚。
雖然稱不上是一個好大廚,不過趙子琪也有拿手菜,她特別喜歡吃海鮮,最拿手的是做魚,而且會三種做法:紅燒魚、燉魚和做魚湯。她還發(fā)明了一種魚的做法叫番茄燉鯉魚,先把油燒熱了,將番茄下鍋煸炒一下,然后把事先煎好的魚放進去,加入一些調(diào)料:料酒、蔥、姜、蒜、醬油,再加一些水,然后再燜一下。如果番茄的量不夠的話,還可以加一點兒番茄醬,很好吃的一道菜就完成了。
趙子琪喜歡下廚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有高人指點。媽媽傳授的絕活是“加糖”,她覺得簡直有點睛之妙。爸爸支的高招是 “水焯”。比如醋熘白菜,把白菜過水再炒,既去腥又入味兒,也讓她叫絕。
偶爾也有巧媳婦面對無米之炊的尷尬,不過趙子琪也有最得力的“救火隊”,隊員就是雞精。無論是對付方便面還是速食湯,或者菜粥什么的,一旦她看著鍋里沸騰的液體一籌莫展時,就弄一勺雞精進去,味道就全有了。
如今做演員東奔西跑,她的口福就只好寄希望于那些“盒飯”了。千篇一律的盒飯,讓她無比想念廚房,想念廚房里的快樂游戲。
責(zé)任編輯/劉思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