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都會生病,有活蹦歡跳的日子,也有必須靜躺療養(yǎng)的時刻。養(yǎng)傷期間吃什么才利于疾病治療和肌體康復呢?很多時候患者會被告知不能吃“發(fā)物”。據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大肆屠戮功臣,大將徐達因患背瘡忌食“發(fā)物”鵝肉。朱元璋聽聞后便賜鵝肉與徐達,徐達食用后背瘡發(fā)作而亡??梢娫趥髡f中,發(fā)物的力量不可小覷。
然而,到底何謂“發(fā)物”,經典的傳統(tǒng)醫(yī)學典籍上似乎并沒有明確說明。從名單來看,民間所謂發(fā)物多是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前者以辣椒等調味品為代表,后者則以易引起過敏的蛋、奶、紅肉和海鮮為代表。有些極端的說法甚至把糖也作為發(fā)物列了進來。長長的發(fā)物名單包羅萬象,“忌口”在操作上顯得益發(fā)困難。經歷手術或外傷后仍處愈合期的患者對此頗有疑惑,“我要不要忌口”成為外科醫(yī)生最?;卮鸬膯栴}之一。不可否認,某些特定人群在食用這些食物時的確需要加以控制,然而,平常人傷口愈合時真的也不能吃這些嗎?
傷口愈合的過程
一般來說,傷口愈合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受傷早期,傷口出血并形成血凝塊,纖維蛋白充填其間,起到止血和封閉外部環(huán)境的作用;隨著傷后時間的推移,新生的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開始出現在傷口內部,舊有的血凝塊被分解吞噬,肉芽組織占據受損部位。隨著肉芽組織內膠原纖維的增多,肉芽組織逐漸轉變?yōu)槔w維組織,傷口變得堅硬,瘢痕逐漸形成;到了第三階段,瘢痕組織開始逐漸塑形,以適應局部生理功能。
傷口愈合會
受哪些因素影響
傷口愈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核心在于執(zhí)行修復功能的各類細胞能夠良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些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局部因素,另一類則是全身性因素。
感染是傷口愈合的大敵。一旦傷口內存在致病菌的活動,病菌產生的酶及毒素等會大大干擾正常的愈合過程。嚴重時傷口內會形成化膿性病灶,加重組織的破壞。我們在受傷后通常要進行清創(chuàng)消毒,正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預防感染,促進愈合。如果傷口缺損過于嚴重或傷口內存在異物,那么愈合速度也會大大減慢,縫合就是為了拉攏創(chuàng)緣,縮小缺損。受傷后局部處置不當,組織受壓缺血缺氧會導致愈合延遲。一些特殊部位受傷后要保持穩(wěn)定并制動,反復牽拉也會影響愈合。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傷口愈合的局部因素。
至于全身因素,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缺乏肌體修復所必需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這無疑會對傷口愈合造成不利影響。糖尿病控制不佳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細胞功能受抑,傷口也易感染并愈合延遲。年齡因素方面,老年人的愈合速度會較年輕人慢。長期服用某些細胞毒藥物或者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愈合功能也會下降。總體來說,傷口的愈合情況也可看作全身因素在局部的反映。
發(fā)物與傷口愈合
綜上所述,如果說發(fā)物會對傷口愈合產生影響,那么它必將通過局部和全身兩種途徑起作用。傷口感染與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孳生有關,消毒和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是防治感染的關鍵。目前沒有證據提示食物會增加傷口的感染率,其中自然包括那些“發(fā)物”在內。當然,如果某些食物會引起過敏,那么無疑應當避免攝入,這無論對健康人還是傷口愈合期的患者來說都一樣。
較輕的淺表外傷對全身的影響微乎其微,愈合時并不要求動員很多的營養(yǎng)儲備,這種外傷者不必刻意攝入高營養(yǎng)物質,同時,發(fā)物這些高脂肪高蛋白或刺激性食物也不會對愈合產生不利影響。而重大外傷或大手術后的患者處于應激狀態(tài),肌體以分解代謝為主,此類傷口的愈合需要動用大量的營養(yǎng)儲備,此時應給患者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發(fā)物”們反倒是患者應當重點攝入的對象。即便患者因為病情所限不能進食,醫(yī)生也會對此類患者通過靜脈補充高營養(yǎng)。至于刺激性發(fā)物如辣椒等,只要患者胃腸功能允許且沒有禁忌,并不排斥適量攝入。
發(fā)物的神秘源自對食物進行性味歸經的傳統(tǒng)認識?,F代醫(yī)學的臨床實踐并不支持忌食發(fā)物的觀點。在人們對食物進行了科學分析,對食物的成分已了解得較為透徹的現在,發(fā)物影響傷口愈合的固有觀念必然會逐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