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每年立冬后,沒有大棚蔬菜以前,我們只能就著咸菜、泡菜熬過那段寒冷的歲月,但是如果你家周圍有竹林盤,那么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因為我們可以采摘冬筍吃。竹的品種很多,四川常見的有楠竹、慈竹、斑竹和荊竹等,其破土而出的竹苗都稱為竹筍,凡竹筍都能吃。竹筍因季節(jié)分為冬筍、春筍和夏筍,其中以綿竹的楠竹冬筍最為有名,稱為“素食第一品”。楠竹冬筍是楠竹的幼苗,立秋前后由楠竹的地下莖側(cè)芽發(fā)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未出土,所以筍質(zhì)幼嫩,人人喜食。
采挖冬筍也有講究,父親是這方面的行家。他告訴我:“一看季節(jié),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筍,只有少數(shù)能長成春筍,一般可挖;冬至以后形成的冬筍,大都能長成春筍出土成竹,不應(yīng)該挖。二看筍形,筍形彎曲、基部呈尖狀或筍殼開裂老化的筍,不能長成春筍,可以采挖;基部豐滿,根系發(fā)達(dá),竹殼葉嫩而緊裹筍肉的,能長成春筍,不應(yīng)該挖。”哪些該挖,哪些不該挖,父親一看就清清楚楚,這靠的是他多年的眼力。
冬筍是一種富有營養(yǎng)價值并具有醫(yī)藥功能的美味食品,含有蛋白質(zhì)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以及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預(yù)防便秘和結(jié)腸癌的發(fā)生。冬筍營養(yǎng)豐富,肉質(zhì)鮮嫩,潔白如玉,清香純正,味美爽口,可以制成各種各樣的菜肴,如涼拌冬筍、油燜冬筍、蘭花冬筍、冬筍肉絲、冬筍鯉魚、雪菜冬筍等,不一而足。
然而在清代文人李漁看來,這些烹飪之道都很平庸,他最推崇的冬筍吃法就是“素宜白水,葷用肥豬?!币馑际怯冒姿笫?,略加點醬油。千萬不能讓其他食材搶去了冬筍的鮮味。鮮味是冬筍的靈魂,甘美的來源,也是其美味居于肉食之上的緣故。
冬筍的鮮美,過去只有山里的僧尼、野外的村民這些親自種植竹子的人才能夠享受得到。城里的市民是享受不到這種新鮮的。因為冬筍在到你的廚房之前,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很久,難保新鮮。更別說有些不法商販為了暴利,不惜使用福爾馬林浸泡冬筍,或者用硫磺熏烤冬筍了。冬筍保存起來很麻煩,但是這絲毫難不倒父親這樣的冬筍行家。父親說,保存冬筍,要取一木桶或紙箱,底部鋪上7厘米#12316;10厘米厚的濕河沙,將完好無損的冬筍尖頭朝上排列在木桶或紙箱中,再用河沙填滿空隙,將冬筍的頂尖完全覆蓋后,搬到陰涼通風(fēng)處,這樣可貯藏保鮮30天#12316;50天不變質(zhì)。
如果冬筍和肉食同煮,牛羊雞鴨都不合適,適合的只有豬肉,而且是肥肉。用肥肉不是因為肥膩,而是肥肉味甘。肥肉之甘被筍吸入,轉(zhuǎn)變?yōu)轷r,鮮到了極點。當(dāng)冬筍快煮熟時,要將肥肉全部去掉,湯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湯。調(diào)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這是燒制葷筍的基本要領(lǐng)。
父親一輩子善做冬筍,和冬筍打了一輩子交道。吃著父親做的菜,仿佛每一道都如同冬筍那么鮮。一次,我問父親,是不是他做得筍多了,手上也沾了鮮氣。父親笑著說:“哪有那種事,只不過凡是燒筍的湯,我就都留著,每做一道菜都拿來調(diào)味。你們只覺味道鮮美,卻永遠(yuǎn)不知道鮮美就來源于筍湯啊?!?/p>
原來如此!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