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我和二三友人驅(qū)車來到黃海邊的一個漁家小村落,想體驗一下“漁家樂”的年味兒。
去年的冬天特別冷,養(yǎng)馬島附近的海面都結(jié)了冰。突起的冰面凹凸不平,遠遠望去仿佛浪頭在瞬間被凍僵了。
這是一個安靜的小漁村,四周環(huán)繞著海邊防護林,松樹豐茂,遠離都市喧囂,異常安靜。去年夏天,我在這個小漁村度過了10天悠閑的年假。
在窗明幾凈的西廂房住下,房東劉大爺就招呼我們開飯了。這里民風(fēng)淳樸,午餐自然是豐盛的,諸多美味中,一道叫“海草凍”的菜讓我眼界大開。
雪白的瓷碗里,盛著乳白色的凍,顫顫巍巍,仿佛要掙脫碗的束縛一躍而起。大娘把敲好的蒜泥輕輕撒上,小勺輕輕劃破,汁液漫過,陽光下散發(fā)著誘人的顏色。嘗一口,爽滑中帶點韌性,在唇齒間一閃而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白色的凍,微酸嫩滑,有回甘,讓人欲罷不能。品著鮮嫩的“凍”,口里蕩漾著大海的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我吃過豬皮凍、雞骨凍、魚鱗凍,可還是頭次見這種“海草凍”。問大爺這美味是什么做的。老人微笑答曰:“海草”。我們?nèi)寺犃艘活^霧水。大娘見我們疑惑,便解說道:“以前海邊漁民,每年冬天家家戶戶都做‘海草凍’。現(xiàn)在人們怕麻煩,做得少了,這個手藝都快要失傳了。”
老人的話勾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大爺舀了一勺海草凍說:“冬天在正月十五前是做凍的好時間,下午我給你們再做一鍋,讓你們也瞧瞧?!?/p>
吃過飯,大爺帶我們到他家的老屋去取做凍的“凍毛”。村里大部分老宅都在村西,是那種低矮的膠東漁家小屋,全部用石頭砌成,白灰勾縫,屋頂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茅草”。屋前的院門矮小,不足兩米寬,石門檻被磨得溜光,一顆高大的梧桐樹罩住了整個小院。
大爺在屋里拿出一個編織袋,倒出半袋子干海草,說:“這就是熬海草凍的‘凍毛’?!蔽冶е刹葑屑毚蛄?,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些“凍毛”和屋頂上的“茅草”一模一樣。大爺說:“不錯,屋頂上覆蓋的就是它,那些海草至少有50多年了,依然能遮風(fēng)擋雨,小屋冬暖夏涼,只有膠東才有這樣的‘海草房’?!?/p>
回到家中,大爺將“凍毛”用清水沖洗了四遍,擇凈了雜質(zhì),我負責(zé)點燃了大灶。鍋中先放上醋,再加入洗好的海草,快速翻炒,三兩分鐘后,屋里已經(jīng)彌漫了濃濃的醋和海草的香味兒。加水,大火煮約2個小時,此時鍋里的水已經(jīng)退去近半,那些灰白的海草早已融化其中,變成了乳白色的“湯”。略等片刻,揭開鍋蓋把“湯”舀到大盆里,冷卻后就成了可口的美味“海草凍”。
“凍毛”是漁民們出海時精挑細選帶回來的,只有上好的海草經(jīng)過晾曬之后才適合熬凍,做屋頂?shù)暮2荼取皟雒甭源我恍:2荼旧碛蟹N膠質(zhì),在弱酸高溫的環(huán)境中會融化,遇冷則凝結(jié),所以神奇的海草也能做“凍”。那些屋頂上的海草經(jīng)過雨淋日曬,膠質(zhì)粘的異常牢固堅硬,不但密不透風(fēng),還有很好的保溫作用。膠東“海草房”拜海草所賜,也是中國民間建筑一絕。
海草凍保存起來比較難,放冰箱味道全變了,所以夏天是見不到的。做海草凍最好在冬天,在元宵節(jié)前。海草凍營養(yǎng)豐富,植物膠原蛋白含量高,是美容、減肥的最佳食品。
現(xiàn)在,隨著人們大規(guī)模機械化捕撈和海洋環(huán)境的惡化,適合做“海草凍”的“凍毛”越來越少,這種純天然的海洋美食也越來越稀罕了。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