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性作家李昂創(chuàng)作的關(guān)于女性命運的中篇小說,以獨特的視角審視了封建男權(quán)社會思想重壓下的女性世界。小說女主人公林市身處丈夫的性虐待和旁人的精神誘惑中,用其不幸的婚姻展示了女性受壓迫的悲劇命運,顯示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關(guān)鍵詞:《殺夫》;林市;男權(quán)社會;性虐待;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李昂是戰(zhàn)后臺灣文壇第三代女作家之一,她大膽打破小說的禁忌,通過人物心理來展現(xiàn)社會現(xiàn)象,揭示社會問題。《殺夫》在1983年一問世就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另外,這個作品還有一定的背景來源,李昂在朋友白先勇家看到一篇《詹周氏殺夫》的新聞后,有了很大的觸動。她說:“這段史料很有價值,我把殺夫的背景搬到了臺灣鹿港,寫出屠夫殘忍背后的東西。”[1]
《殺夫》的女主人公林市幼年喪父,叔父強行占有她們的房子,并將她們掃地出門。無奈之下,淪落于祠堂?!俺圆伙枴钡哪赣H又因饑餓難耐等種種被族人處死。林市被叔父收養(yǎng),后又被作為一種交易品嫁給了屠夫陳江水。由于婚后的虐待和折磨,導致她最后在精神恍惚之下屠殺了丈夫。她同當時社會上大多數(shù)“吃不飽”的女性一樣,處于受壓迫和奴役的地位?!靶浴弊匀灰簿统闪怂齻?yōu)榱松娑坏靡炎龅墓φn。她在堅守著封建道德的同時,又在未來中努力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林市非人的處境也折射出了魯迅筆下祥林嫂的身影,嚴歌苓《誰家有女初長成》中的潘巧巧的影子等等。在男權(quán)社會的擠壓下,不得已生存的女性終有一天會向壓迫她的男性做出舉動的。林市的悲慘遭遇也向我們演繹了一段在男權(quán)禁錮下的女性的悲劇,傳達了一曲舊時代的女性悲歌。
造成林市悲劇命運的因素有很多,社會上舊的思想侵蝕,經(jīng)濟上的壓迫,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的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林市“生為女人不是人”的悲劇。本文試圖從社會、經(jīng)濟、肉體和精神等方面進行解讀李昂筆下造成林市悲劇命運的原因。
一、封建社會思想的根深蒂固
幾千年的封建思想造就了林市“生為女人不是人”的悲劇命運。它就像一座威嚴聳立的大山一樣,死死地壓在廣大婦女身上。男權(quán),父權(quán)等就是她們至高無上的真理,終身堅守便是她們永恒的職責。在女性意識得不到肯定和張揚的封建社會的陰霾下,廣大的婦女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同時,仍避免不了堅守“賢妻良母”式的貞操,擺脫不了“從一而終”的神圣使命?!澳袡?quán)主義者認為,家庭是女人的事業(yè)和歸宿,也是女人精神的棲息地和伊甸園,女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唱婦隨,天經(jīng)地義。在男權(quán)者的詞典里,對女人的詮釋是男人意志的服從者,妻子則是丈夫塑造的模特。女性在她們的行動方式和生活空間方面所受的限制,要比男人多得多,女人的空間不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她身體意圖的場所,而是一個感到自己別安置和禁閉于其中的圍欄?!?sup>[2]林市,一個普通的貧苦弱女子,就是封建社會里的犧牲品,她用悲慘的一生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可泣的女性悲歌。
由于婦女在那個落魄的社會地位極其卑微,因此她們只能依附男性而存在,男人是她們終身的支柱和寄托。然而,林市父親的死就使得林市母女失去了終生的依靠,喪失了最起碼的生存能力,不能滿足她們的溫飽問題。同時,封建思想又要求婦女守節(jié),一旦失節(jié),便會得到一頓毒打或辱罵,甚至是處死。守寡也并不是一件丑事,它更可以說明女子忠貞的堅守。叔父霸占了僅有的房屋,最終使得她們以乞討為生。這種乞討的生活本就是封建社會給予受壓迫人的一種“恩賜”,他們誰也擺脫不了這個圈子,更為林市的結(jié)局作了鋪墊。
林市的母親本就是一個堅守貞潔的婦女,但“吃不飽”的困境使得林市的母親不得不沖破了貞潔的界線,最后落得個墜石沉河的下場。父母親的相繼去世,給林市前所未有的打擊。從此她失去了生活的寄托,只好依附在叔父那種封建大家庭的羽翼下深受煎熬。林市在叔父家過著非人的生活,缺少父愛、母愛的她漸漸學會了忍受。這一切都為她以后在夫家的生活的作為作了鋪墊。
另外,以阿罔官為代表的街坊四鄰常以取笑其母親的丑事來挖苦林市,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被封建思想扭曲了的變態(tài)心理。她們以這種方式來對其品頭論足,以此來換取自己心靈的慰藉,她們的快樂是建立在她人的痛苦之上的。其實,她們同樣是受封建思想侵蝕和男權(quán)社會的擠壓,時代也扭曲了她們的心理,林市的悲慘命運正好是那個時代特有的女子命運的縮影。
二、經(jīng)濟上的不獨立
婦女在社會中地位本來就不高,與經(jīng)濟更是無緣。父權(quán),夫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社會,婦女是掌控不了經(jīng)濟大權(quán)的,林市的一生最終成為了父權(quán)和夫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犧牲品。
縱觀整個小說,林市未曾獲得過經(jīng)濟上的獨立。母親無明確的死和叔父的不懷好意的收留,都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叔父收留林市不是出于一種親情的憐憫,若是親情,何來悲苦的生活。在叔父家,林市沒有享受到親情的呵護,失去雙親的安慰,得到的確是奴役的待遇。為了“吃飽飯”,林市忍辱負重,只有寄托于叔父家。毫無任何經(jīng)濟和生存能力的林市最后被迫嫁給了陳江水,在丈夫那里,她沒有得到過做妻子的幸福。為了滿足自己最低的生活需求,林市默默忍受著比叔父家更為凄慘的生活。丈夫把她當做泄欲的工具,他像野獸一樣對待林市,甚至不給她飯吃。她失去了生存的需要,連出去找工作都沒有適合她生存的地方。這些都將直接導致林市心理上的困惑與壓抑,精神上也開始逐漸的瓦解和崩潰。
三、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折磨
林市不但在社會和經(jīng)濟上無地位,而且在精神和肉體上也受到了極大的摧殘。
林市真正的不幸應(yīng)該是從嫁給陳江水的那一刻起,那也是她進入另一個魔窟的開始。性欲望作為人的自然屬性,是無法遏制的。林市在新婚之夜便遭到了丈夫無休止的性欲折磨。為了“吃飽飯”,她只能忍耐這樣的性折磨。她完全充當了丈夫的泄欲工具,毫無尊嚴。林市在承受著性虐待的同時,也同樣承受著無形的精神壓力。無恥污濁的話,下賤的男人的嘲笑雖帶著一種真正的同情,但那種哄笑聲卻是對梅春姐一種間接地傷害。林市的精神摧殘大多數(shù)是來自于阿罔官,一個被扭曲了的卑賤女性,是導致林市殺夫的一大關(guān)鍵性人物。阿罔官常以談?wù)摿质幸归g房事時的嚎叫為笑柄,以此來釋放自己心中壓抑的欲望。阿罔官那種變態(tài)心理使林市遭到了精神上無形的打擊,香兒的慘死這些都加劇了林市走向精神崩潰的邊緣的步伐。在看到血淋淋的鴨尸場面,血腥的殺豬現(xiàn)場后,最后的精神寄托伴隨著精神恍惚走向了“受刑”的丈夫。
林市是在社會思想,經(jīng)濟等多種因素的壓迫下逐漸被扭曲,非人化了的,最終的結(jié)局也只能是柔弱的女子向丈夫舉起了顫顫的屠刀。她的悲劇不僅僅是林市個人的悲劇,更是那個社會的悲劇。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使得女性的地位幾乎不怎么得到改變,她們似乎是永遠擺脫不了悲劇的闡釋。
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無論是丈夫的性虐待,還是阿罔官等人的精神損害,林市都阻止不了悲劇的產(chǎn)生。雖說在最后殺了丈夫,女性意識也初顯覺醒,但悲劇終究還是悲劇。林市,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無論是在暴力、侮辱下的馴服、哀求、拜禱,還是嘗試經(jīng)濟自救、企圖逃離家庭的突圍,都無法改變她受人宰割的絕境?!?sup>[3]她的刀不單單是舉向了丈夫,更是對當時的社會予以最根本的反抗和怒吼,充分顯示了女性意識的覺醒,這也是當時社會上大多數(shù)女性共同的心聲。
參考文獻:
[1] 李昂.殺夫:鹿城故事[M].北京:華岳文藝出版社,1982.
[2] 楊茲舉.從扭曲性反抗到悲劇性馴服——三仙姑形象分析[J].名作欣賞,2011(23):54.
[3] 樊洛平.試論臺灣女作家李昂的小說創(chuàng)作[J].中國文學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