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鑒別、綜合史料來回顧先秦兩漢時期高句麗歷史,旨在糾正將高句麗與三韓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麗王朝混淆,使高句麗被誤認為是韓國古代國家的這一嚴重歷史判斷錯誤。
關(guān)鍵詞:中原;高句麗
中圖分類號:K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quán),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在過去的很長時期里,由于中國學術(shù)界對高句麗的歷史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使高句麗被不少中國學者誤認為是韓國古代國家。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學者對高句麗歷史研究的深入,中國史學界意識到了這一嚴重歷史判斷錯誤。為糾正這一錯誤,現(xiàn)在中國史學界已出版了大量有關(guān)高句麗的歷史專著。如劉子敏先生的《高句麗歷史研究》、耿鐵華先生的《中國高句麗史》、楊軍先生的《高句麗民族與國家的形成和演變》等等。
一、先秦兩漢時期的中原和朝鮮半島
自古以來,朝鮮半島就和中原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先秦時期,朝鮮半島上最早建立政權(quán)的是箕子朝鮮。武王滅商后,商朝大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聯(lián)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國。史料記載,商朝末年,商王紂殘暴無道,拒諫飾非,剖比干,逐微子,“箕子諫,不聽,……乃披發(fā)佯狂而為奴,紂又囚之”①。周武王克商時,箕子率領一批商朝遺民,約5000余人東走朝鮮(古朝鮮)半島北部,建立起箕氏朝鮮,都于王險城(今平壤東北)。
西漢盧綰叛亂后,燕人衛(wèi)滿率千余人進入韓半島北部,依靠這里的中原移民的力量取代箕氏朝鮮,定都王險城(今平壤),史稱衛(wèi)氏朝鮮。燕人衛(wèi)滿建立衛(wèi)氏朝鮮的歷史在《史記·朝鮮列傳》中有明確記載。
衛(wèi)氏朝鮮立國之初,即明確了對西漢王朝的臣屬地位。發(fā)展到衛(wèi)滿孫子右渠時,由于衛(wèi)氏朝鮮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并直接威脅到西漢對東北亞諸民族的統(tǒng)治,漢武帝在公元108年發(fā)兵滅亡衛(wèi)氏朝鮮,設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將朝鮮北部收歸西漢政府直接管轄。
在武帝初置四郡二十五年之后即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出于對東北的控制呈現(xiàn)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勢,即“罷臨屯、真番以并樂浪、玄菟,玄菟復徙居句麗,自單單大嶺以東,沃沮、貊悉屬樂浪?!豹跂|北疆界逐漸內(nèi)縮。在此之后,源于夫余的高句麗部族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于西漢元帝時期建立了政權(quán)。
二、高句麗的建立
高句麗建國久遠,史書記載明確。《魏書》卷100《高句麗傳》:
高句麗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衲衣,一人著水藻衣,與朱蒙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
高句麗好太王碑也記載了高句麗初建情況:
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chuàng)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巡幸南下。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臨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鄒牟王。為我連葭浮龜。’應聲即為連葭浮龜。然后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③
西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被原夫余部落迫害,帶領一支夫余人遷徙到卒本川。由于條件限制,只是在沸流水做草廬居住,沒有修筑宮室。后同當?shù)仵鋈寺?lián)合起來,建立了卒本夫余,即高句麗?!案呔潲悺弊鳛橐粋€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詞就出現(xiàn)在《漢書》中。
三、兩漢時期高句麗的擴張
高句麗政權(quán)建國之時,僅僅是西漢第二玄菟郡④之高句麗縣轄境內(nèi)一個地方民族政權(quán)。高句麗建立政權(quán)之后就積極擴張勢力范圍,建國初即“四方聞之,來附者眾,建國當年就和沸流水上游的沸流國發(fā)生了爭斗,“二年夏(前36年)六月,松讓(沸流國國王)以國來降,以其地為為多勿都,封多讓為王?!豹葜笥邢麥缂娌⒘塑羧藝捅蔽志冢埃|明圣王)六年(前32年)東十月,王命烏伊、扶芬奴伐太白山東南荇人國,取其地為城邑?!辏ㄇ?8年)東十一月,王命扶伐北沃沮,滅之,以其地為城邑。”⑥
朱蒙死后,其子琉璃明王繼續(xù)對外擴張,公元前9年,伐鮮卑,鮮卑降為屬國。⑦同時兼并了梁貊。“(琉璃明王)三十三年(公元14年),秋八月,王命烏伊、摩離領兵二萬,西伐梁貊。滅其國,進兵襲取漢高句麗縣?!豹?/p>
此時,中原地區(qū)王莽纂漢,歧視少數(shù)民族,引起匈奴、西域叛亂。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莽又發(fā)句驪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強迫遣之,皆亡出塞為寇盜。遼西大尹田譚追擊之,戰(zhàn)死?!豹嵬趺娬鞲呔潲惾顺滠姶蛘蹋垢呔潲惾吮黄忍映鋈?,追擊的漢朝遼西郡官吏也被殺。于是王莽命穢將軍嚴尤攻打高句麗,嚴尤誘斬高句麗侯騶,還將高句麗改為“下句麗”,于是高句麗寇犯漢邊地愈甚。自此,漢玄菟郡的大部分轄區(qū)已為高句麗控制,玄菟郡全部內(nèi)徙于長城以內(nèi)的遼東郡境,內(nèi)遷之后的玄菟郡為第三玄菟郡。
東漢初期,高句麗大武神王二十一年(公元38年),伐夫余,翌年殺其國王國王帶素,夫余王之弟帶領萬余人來投?!熬拍辏ü?6)冬十月,王親征蓋飛國,殺其王,慰安百姓。毋虜掠,但以其地為郡縣。十二月,句茶國王聞蓋馬滅。懼害及己,舉國來降,由是拓地浸廣?!辏ü?7),王襲樂浪,滅之?!豹獾瞧吣曛?,公元44年九月,東漢光武帝派兵走海路,進攻樂浪,又收復了樂浪郡,取其地為郡縣,薩水已南屬漢。
高句麗慕本王四年(公元56年)秋七月,伐東沃沮,取其土地為城邑,拓境東至滄海,南至薩水。……十六年(公元63年)秋八月,曷思王孫都頭以國來降。五十三年(公元105年),王遣將,入漢遼東,奪掠六縣?!辏ü?18年)夏六月,王與穢貊襲漢玄菟,攻華麗城。六十九年(公元121年),(王弟遂成)潛遣三千人,攻玄菟、遼東三郡,焚其城郭,殺獲兩千余人。夏四月,王與鮮卑八千人,往攻遼隊縣。十二月,王率馬韓、穢貊一萬余騎,進圍玄菟城?!呤辏ü?22年)王與馬韓、穢貊侵遼東。……九十四年(公元146年),襲遼東,殺帶方令,掠得樂浪太守妻子”B11
至此,高句麗已經(jīng)拓境東至滄海,南至薩水,西和中原王朝以遼東長城為界,已經(jīng)成為可以左右朝鮮半島的主要勢力。
注解:
① 《史記》卷3《殷本紀》。
② 《漢書》卷28《地理志》。
③ 耿鐵華:《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版,411頁。
④ 西漢武帝所設玄菟郡為第一玄菟郡,昭帝始元五年和武帝四郡時所設的為第二玄菟郡。
⑤ 《三國史記》卷13《始祖東明圣王》。
⑥ 《三國史記》卷13《始祖東明圣王》。
⑦ 此鮮卑應是鮮卑一個部落。
⑧ 《三國史記》卷13《琉璃明王》。
⑨ 《后漢書》卷85《東夷列傳》。
⑩ 《三國史記》卷14《大武神王》。
11《三國史記》卷15《大祖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