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雨馨,女,(1989.11-),寧夏吳忠人,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專業(yè):文新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對外漢語方向
摘 要:本文主要淺析了“把“字句的句法結構、使用規(guī)則、語句形式、運用條件、及留學生的偏誤狀況等。
關鍵詞:網(wǎng)絡用語,認知語言學,范疇與原型,隱喻轉喻,象似性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一、 “把”字句的句法結構
人們普遍認為“把”字句的結構形式是,介詞(把)+名詞性短語(賓語)+動詞+補足成分。
其基本模式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以介詞“把”為標志和界限的三個語法成分:A十把B十c或是A+把B+vP。薛風生認為,把字句的基本形式是某人(或某事物)把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樣,可概A把B+VP或A把B+C,A、B代表名詞成分,c充當句子謂語,c大多數(shù)時候是動詞短語vP。其中句式的變化也主要體現(xiàn)在C部分,c可斟是v在+N、v給+N、Rc(結果補語)、V得+VP、v著、v了、AV(A為v的修飾語)v+M(M為動作頻率)、v作/成N……,但其核心結構仍是s(A)+把N(B)+C。
也可以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前段、中段、后段。介詞“把”前的名詞性成分為前段,中段為“把”和其后的名詞性成分,后段是謂語中心。
二、“把”字句的使用規(guī)則
規(guī)則一,一般語體中的把字句,“把……“后邊的動詞如果不是動補式、重疊式,后頭必須要有補充成分。
例如,“我什么時候把矛盾上交過?!啊敝⒘?、過“這些助詞可以算作補充成分,沒有它們這種把字句是不成立的。
但是,在韻文不受這條規(guī)則的限制。如,“破爛市我把親人訪,飯盒里面把密件藏?!?/p>
規(guī)則二,“把……“后的動詞必須是及物動詞,并且這個及物動詞能支配”把“所帶領的對象。
例如,“魯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著?!捌渲小闭洳亍澳苤洹泵苄藕臀母濉?。若顛倒詞語的次序,讓及物動詞在前,支配對象在后,就可以檢驗是否符合這條使用規(guī)則了。則”珍藏著密信和文稿“。
規(guī)則三,“二向把字句“只能帶一個支配對象,不能有賓語。”把“后面的借詞賓語叫做”支配對象,不叫“賓語”。所謂”二向把字句”,是指動詞同主語相聯(lián)系,這是一個方向;動詞也同支配對象相聯(lián)系,又是一個方向,一共兩個方向。例如:”他把公雞殺死了?!岸虬炎志涞膭釉~除了跟主語、支配對象聯(lián)系之外,后面還要帶賓語,多了一個方向,如“他把公雞拔了毛“。
規(guī)則四,“把……“要盡量靠近動詞,在”把……“和動詞之間盡量不要插進其他的詞語。
例如,“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不能把舊的思想用一種錯誤的說法掩蓋起來?!鞍选庇谩耙频健卑选爸?,比原句要順口一些。但是這條規(guī)則只是一條參考性規(guī)則,它的強制性較弱。
三、“把“字句運用的條件限制
1.把字句必用的條件限制
語篇對把字句的使用沒有制約,因此,把字句必用的條件限制是:語義的制約、句法的限制和語用的限制。
首先是語義的限制,如果某個語義表達式不符合把字句的語義特征,它就不能用把字句來表達。但是符合把字句語義特征的意思不一定非用把字句來表達不可,還可以用其他句式。例如:“我把書撕破了。“,可以說成“我撕破了書?!?/p>
其次是句法的限制,符合把字句語義特征的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動作作用的對象不能放在動詞后面的句法限制是:由于動詞后帶上各種各樣的成分來說明被作用者受作用的情況。這些成分包括介詞短語、“得”字短語、結果賓語等;或者動詞本身比較復雜,是成語、慣用語、三音節(jié)或者三音節(jié)以上的“化”尾動詞、連動短語和并列短語。例如,“我把書放在床上?!薄鞍衙嫒嗔损z頭。“等等。
2.把字句可用可不用的條件限制
符合把字句語義特征的意思如果既可以用把字句來表示,也可以不用把字句來表示,其條件是動作作用的對象既可以放在動詞之前,也可以放在動詞之后,在句法上和語用上都不受限制。例如:“我把那本書給了小李”,也可以說成是“我給了小李那本書”。那么用與不用把字句的差別在哪里呢?我們認為其差別如下:
(1)用把字句在于要突出“把”的賓語及其被作用的結果,不用把字句在于說明主語做了什么事。
例如:“們在那些蹲著進餐的社員們中間走動,月光把他們的臉照得很生動?!?/p>
(2)用把字句在于強調(diào)句子內(nèi)部的作用和被作用的關系,不用把字句沒有這個意思,
例如:①《紅樓夢》把我看煩了。例①里的“把“點明了主語“《紅樓夢》”和把的賓語“我”之間的關系是作用和被作用的關系,“我煩了”是受“《紅樓夢》”的影響造成的。
(3)在可用可不用把字句的情況下,交替使用把字句和其他句式使行文有變化。
3.把字句不能使用的條件限制
某一語義表達式不能用把字句來表示是受語義的制約:如果一個語義表達式不符合把字句語義特征,就不能使用把字句。如表示判斷的只能用主謂句來表示,表示存在的只能用存現(xiàn)句來表示等。
四、留學生把字句運用的偏誤情況
眾所周知,把字句在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中,是一個十分令人困惑的問題。老師往往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多次反復地講授,結果,能有意識的使用把字句的人很少,而正確使用的人則更少。通過對大量的語料資料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外國留學生運用把字句這個語法點存在的普遍偏誤情況有以下幾點:
1、不清楚把字句中的能愿動詞或者否定詞的位置。
例如:他把青春愿意獻給祖國的建設。把字句中,把字短語和動詞之間一般不能加能愿動詞、否定詞,這些詞一般都放在“把”前,這一結構規(guī)則是受語義制約的。
2、不清楚狀語的位置。
例如:讓我把書下星期還給他。
表示方位、數(shù)量、狀態(tài)、方式等只修飾“把”字句謂語動詞的附加成分,放在“把”字邊動詞前邊。時間的詞語一般要放在‘把’之前,有時也可以放在句首,因此第二旬中的下星期應該放在“把”字前面。
3、可能補語引起的偏誤
例如:我把那么重的箱子搬不動。
在結構上滿足了“把”字句的要求,但是,從語義的角度它卻是病句 “搬不動”是可能補語,可能補語是表示一種可能性,它表示主觀或客觀條件是否允許實現(xiàn)某種結果或變化,而“把”字句是表示通過動作的實現(xiàn)給“把”字句的賓語帶來某種確定的結果或變化?!鞍选弊志涞倪@個語義要求與可能補語的意義有矛盾。留學生不了解“把”
字句語義上的“確定性”這一要求,于是造出了這樣的病句。
4、不該用把字句的情況下使用把字句。
例如:(1)我把門敲了。
把字句的語義結構具有“作用性、完成性、結果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把字句使用的條件限制。第一句話中的“敲了”雖然具有作用性和完成性,但不具有結果性,沒有說明“敲”這個動作使受事產(chǎn)生怎樣的結果。
五、教學改進
首先,強把字句的理論研究。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這就要求不僅對把字句本體的研究有待加強.還應該對把字句教學理論也有所加強。另外。由于把字句作為漢語中一種獨特的句型。對比研究是不可缺少的,讓外國留學生明白為什么漢語中有把字句,這就涉及到把字句的來源和發(fā)展問題了。
其次,要進一步改進教材。留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把”字句的用法。此外。中高級階段留學生對“把”字句的掌握情況往往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在編寫中高級教材時,有必要重復“把”字句的講練。
最后,應該加強把字句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任何會導致學生對語言項目的錯誤理解的練習都應該刪掉。比如至今許多對外漢語教材中還有把(被)字句、主動句與(把)字句互相變換的練習。通過這種練習,學生會得出一個錯誤的印象即用不用(把)都一樣,學生便回避使用(把)字句”。
參考文獻:
[1] 張旺熹《把字結構的語義及語用分析》
[2] 張志公《現(xiàn)代漢語實用語法》
[3] 趙金銘《新視角漢語語法研究》
[4] 楊素英《從情狀類型來看“把”字句 》
[5] 陸儉明;郭銳《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所面臨的挑戰(zhàn)》
[6] 魯健驥《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
[7] 肖奚強《現(xiàn)代漢語語法與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