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小說《馬販的女兒》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揭示資本主義工業(yè)工業(yè)化對人性的壓抑和扭曲,分析人的非理性自我的蘇醒。
關鍵詞:工業(yè)化;非理性自我
中圖分類號:A84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19世紀中期以后,英國工業(yè)化迅速發(fā)展,并最終完成了全國規(guī)模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化。勞倫斯的家鄉(xiāng)小鎮(zhèn)諾丁漢也深受影響,轟隆隆的煤礦機器迅速驅走了小鎮(zhèn)的安逸寧靜,原有的廣袤的森林和美麗的田野遭到工業(yè)污染和毀壞。與此同時,伴隨工業(yè)革命的機械化,人越來越淪為機器的奴隸,人的自然本能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都受到金錢社會的腐蝕,人已經不再是身心統(tǒng)一的完整的人了。
一、人物介紹
在女主人公梅布爾的生活中,母親曾是她的至愛,母親去世后,父親就成了她唯一的依賴,可父親54歲再婚后,梅布爾徹底失去了依靠。父親死后留下債務累累,家道開始敗落。開始她還硬撐著這個家,直到自私自利的兄弟們各奔東西,自尋活路,拋下梅布爾。此時的梅布爾對家的最后一點希望徹底消失。在茫然與孤獨中,她選擇了死亡。就在她企圖走入水塘自溺時,幸而及時被弗格森醫(yī)生看到并從水塘中將她救出。弗格森讓梅布爾再次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作為一名受雇傭的助理醫(yī)生,弗格森醫(yī)生每天奔波于礦工、鐵匠之家。這使他感到疲憊不堪??墒撬幻嬖骱捱@些,另一方面卻喜歡這樣忙著出入礦工家,因為他可以如此接近和深入那些雖然生性粗獷,不善言辭,但富有感情的男女們的生活。與那些感情強烈的人們的接觸是“直接敷在他神經上的一支興奮劑”。
二、“非理性自我”的蘇醒
從表面上看,弗格森醫(yī)生完全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既厭惡粗俗不堪的礦工生活,又特別愿意和礦工們交往。這恰好反映了弗格森醫(yī)生在工業(yè)社會中的自我掙扎,并試圖逃脫。
隨著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進程,個人的內心世界也隨之變得荒蕪、空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再沒有了以往的坦誠與和諧。弗格森便是機械化社會的一個受害者,在麻木中得過且過,隨波逐流。但是潛意識里,他還在竭力尋求人間殘存的一絲溫情,試圖反抗文明社會所導致的人性壓抑,希圖將已經僵化的意識從麻木中拯救出來。所以他喜歡與礦工們交往,礦工們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們樸實自然,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從他們那里,弗格森能感受到,這個已經被現(xiàn)代工業(yè)化進程所機械化的世界里人的生命活力。
而梅布爾和弗格森醫(yī)生不同,雖然兩人都處在一個冷漠的世界中,但梅布爾并沒有完全丟掉本性,面對父親死后變得落寞的生活,她甚至似乎是處在一種狂喜之中,她再也不用為生活貶低自己,終于可以從深陷其中的冷漠的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到另一個世界去尋找心靈的寧靜。所以她選擇了死亡。在她看來,她在這個世界上過的生活遠不如她從母親那兒得來的死亡世界真實。
勞倫斯將人的心理世界分成兩部分,他在《論做人》一文中指出:“人都是由兩個方面組成的,我們每個人都由兩個自我。第一是這個軀體,他經不起外界刺激,也無法控制,這個非理性身體具有強烈的欲望和激情…第二是具有意識的自我,自己了解的自我?!蔽覀兛梢园褎趥愃顾f的被“欲望”,“激情”主宰的自我,稱為非理性主義所張揚的人之本能,即人的非理性自我。
勞倫斯認為“現(xiàn)代文明與人的非理性自我是一種敵對關系,與生命的本質相悖,使人的生命力衰竭”。只有讓原始自然本性復歸,人類才能重新煥發(fā)活力。
弗格森雖然救了梅布爾的命,但卻是梅布爾真正喚起了弗格森內心深處的自我,最終使其心靈獲得拯救。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兩人的關系一直在微妙地變化著。在弗格森將梅布爾從水塘救起之前,兩個人幾乎從未有過交流,但梅布爾那雙深沉可怕的眼睛卻讓弗格森感到不安,“這雙眼睛總使他感到不自在,打破他外表的平靜”。在勇敢的梅布爾的眼神里,他看見了一直在試圖逃避的內心的自我。但是同時他也感到“她的眼睛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吸住了他的全神,好像吸了某種烈性麻藥。以前他曾感到軟弱無力,現(xiàn)在生命又回到了他身上,他感到從煩躁的日常生活的自我中解脫出來了?!?這是梅布爾自殺前在她母親的墓地里兩人相遇的一幕。弗格森真正被喚起是在他將梅布爾從水塘中救出的時候,兩個同樣孤獨的靈魂此時終于赤裸相見了,弗格森醫(yī)生終于不再逃避內心真實的自我,而選擇了勇敢地面對。被壓抑的欲望和生命力終于掙脫了出來,靈魂獲得了拯救!
參考文獻:
[1]D. H. Lawrence,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New York: Thomas Seltzer, 1921.
[2]勞倫斯.性與可愛[C].姚暨榮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
[3]劉洪濤.荒原與拯救: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中的勞倫斯小說[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盧敏.戴維·勞倫斯作品導讀[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5]張懷久,蔣慰慧著.追尋心靈的秘密[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