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我們都知道高考語文試卷中有關(guān)閱讀方面的試題,并不是課本上所學的知識。因此,高中生僅僅靠記住課本上所學的文章脈絡想得高分,這條路是行不通的,正所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做為一名思想日趨成熟的高中生,首先必須了解自己學習一篇文章,到底是要學習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知道這篇文章的文體,內(nèi)容以及情感,了解作者的背景嗎?然后,再把這些知識死記于自己的大腦中,期盼考試時能出這篇文章!我想抱有此想法的學生在考試中一定吃過虧。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了解,課本中的文章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的范圍,但并不是要把我們局限在這個范圍中學習,是要我們通過課本中不同類別的文章去學習閱讀的方法,掌握閱讀的技巧,培養(yǎng)自己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遇到課外的文章時,能獨立并準確地對其進行分析鑒賞,達到一通百通,這才是語文閱讀課的真正目的。
而現(xiàn)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本就不會獨立思考并體會其中的情感,為了應付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反而依靠一些參考資料去回答老師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些懶惰的行為,從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獨立閱讀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呢?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了,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設(shè)計好教學方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無論遇到任何文章都可以對其分析鑒賞。以下是我對老師閱讀教學的過程給出的幾點建議:
一、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興趣
想要培養(yǎng)高中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使高中生愛上閱讀。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蠋熤v課時只會照本宣讀,就會使學生失去閱讀興趣,時間久了,就會厭倦讀書、討厭讀書。因此,使高中生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是使其進行自覺閱讀的動力。有了閱讀興趣,就會主動地去閱讀。
(一)從導課入手,引起高中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講一篇文章之前,都會先講一些和這篇文章相關(guān)的人物,背景或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情節(jié)等等。因此,一個導課設(shè)計的好不好,是能否引起學生興趣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教師要提煉出文章中可以吸引學生的閃光點,講得生動深刻,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好奇,這樣學生自然有興趣去閱讀這篇文章,主動地去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鑒賞,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填鴨式”的教學。
(二)投其所好,激發(fā)高中生的閱讀興趣
老式的“填鴨式”教學,已經(jīng)無法適應二十一世紀的高中生了,他們有著活躍的思想,“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會讓他們厭煩,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想想,為什么很多高中生天天捧著一本小說,不厭其煩地看,而看課本中的文章時卻哈欠連天?因此教師應該應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接納學生對教學提出的建議,采取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去教學,讓課堂活躍起來,要不拘一格,靈活變通,使學生愛上課堂,愛上閱讀。
二、提高高中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在培養(yǎng)出高中生的閱讀興趣后,就要提高其獨立閱讀的能力了。高中生本應該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但老師的“灌輸式”教學以及市場上參考書的泛濫,使高中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逐漸消退,無法獨立地對文章進行準確地分析鑒賞。此時,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中步步引導,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而不是把標準答案讀給學生,讓學生記住,也不要鼓勵那些能說出標準答案的學生,所謂一篇文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有標準的答案,教師要教給學生鑒賞文章的方法,提高其獨立閱讀的能力,使其可以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無論遇到一篇什么樣的文章,都可獨立地對其進行分析鑒賞。
《語文課程標準(高中)》閱讀與鑒賞部分的課程目標之一是:“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jié)構(gòu)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根據(jù)課程標準,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略讀文本,整體感知
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大致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出文中要點。
(二)朗讀文本,體會情感
這次讀文本,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本,根據(jù)對作者的了解及文本的寫作背景,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細讀文本,品味語言
當學生對文本已經(jīng)有了整體的把握,也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后,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本,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同時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根據(jù)語境細細品味語句的內(nèi)涵,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經(jīng)過速讀、朗讀、細讀文本后,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對文本進行分析判斷,并對文本進行評價。這時教師可以采用集體討論、分組討論等方式,最后總結(jié)文本,使學生深入的理解文本內(nèi)容,對文本形成準確的認識。
(五)速讀文本,整體感悟
經(jīng)過前面對文本的分析鑒賞后,學生已經(jīng)對文章形成了準確的認識,那么讓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本,再次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精彩的語句。
(六)總結(jié)方法,學以致用
最后,教師再對文本做完總結(jié)后,最重要的是總結(jié)分析鑒賞這篇文章的方法,讓學生在以后遇到同類型的文章時,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獨立地對其分析鑒賞。
(七)預習文本,加強閱讀
要訓練高中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就要讓其養(yǎng)成預習新文本和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應再每堂課后說明下堂要講的內(nèi)容,讓學生課下利用詞典、網(wǎng)絡、圖書館等語文課程資源搜集和處理信息,做好課前預習。而只靠書本上的文章,是遠遠達不到高中生該有的閱讀量的,對其獨立閱讀能力的加強作用也是很微弱。因此,教師應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高中)》附錄后關(guān)于課外讀物的建議,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或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的健康讀物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通過自己搜集、處理信息,以及大量的課外閱讀,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也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總之,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上應安排得當,在教學過程中提高高中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有一個有效的途徑。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熢趥魇谥R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傳授學習的方法,教學生如何去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獨立地完成閱讀任務。以上,便是我對在課堂教學中提高高中生獨立閱讀能力的一點見解,還有不足之處,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