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姆雷特》是文學(xué)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以哈姆雷特為中心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中,尋找形象上相似或者相對立的人物進行比較分析。通過人物比較分析來認(rèn)識作者筆下的這些人物,找尋作者想要向我們傳達的思想。
關(guān)鍵詞:《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I106.3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似乎奪去了所有人的眼光,人們的研究多數(shù)圍繞哈姆雷特這一人物形象進行。許多人把對這部戲劇的研究變成了哈姆雷特一人的獨角戲。一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作者編織人物關(guān)系的中心,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離不開其他人物形象。所以當(dāng)我們?yōu)楣防滋氐谋瘎⌒愿駠@息,為哈姆雷特的人文精神稱頌時,我們不能忘記王子周圍的人對這部作品的貢獻。
一、三個人的復(fù)仇
《哈姆雷特》中有三個復(fù)仇者分別是:哈姆雷特、雷歐提斯、福丁布拉斯。
全劇最主要的線索:哈姆雷特之復(fù)仇。他是一位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的封建王子,有著對純潔愛情的追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然而叔父篡位,母親再嫁毀滅了一切。他開始懷疑愛情和人性,從歌頌人到否定人。在復(fù)仇問題上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他決心堅定,卻行動猶豫。在兇殘的宮廷斗爭中,他的猶豫讓他失去不少復(fù)仇機會。當(dāng)克勞狄斯在教堂禱告時,哈姆雷特本可一劍殺了他,但他不能。因為克勞狄斯是一國之君,雖然他的王位是用卑鄙手段得來的,但別人并不知道。哈姆雷特必須在真相公諸于眾的情況下復(fù)仇。作為王子他的復(fù)仇行為不再是個人恩怨,而是關(guān)系到整個國家的局勢。人們批評哈姆雷特的猶豫,但大家似乎忘了,作者筆下的這個復(fù)仇者是一位接受了人文主義教育的王子。他要考慮到他的國家,他的人文主義思想也不允許他像個莽夫一樣去復(fù)仇。而劇中安排“戲中戲”、哈姆雷特裝瘋也充分顯示了哈姆雷特的智慧。所以,當(dāng)我們再度評價這個復(fù)仇王子時,不要再簡單的批評他的遲疑與猶豫。我們還應(yīng)認(rèn)識到,他是一個有智慧的王子。
而劇中莎士比亞安排了與哈姆雷特有著同樣使命的兩個人物,并且通過這兩個人物與哈姆雷特形成對比。雷歐提斯,重臣波洛涅斯之子,其父被哈姆雷特誤殺。他本是一位為人們稱贊的貴族青年,但是為了復(fù)仇,他煽動群眾、不擇手段,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導(dǎo)致他被克勞狄斯利用,成為殺人的工具,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至于福丁布拉斯文中則說他有著烈火似的性格,召集人馬,奪回他父親喪失的土地。正是因為有了和雷歐提斯的比較才顯示出哈姆雷特的慎重思考與智慧,也是因為有了與福丁布拉斯的比較才顯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莎士比亞就是巧妙地利用人物形象的對比來顯示出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和悲劇命運。
二、兩個可憐的女人
《哈姆雷特》中有兩個可憐的女性。她們是哈姆雷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母親和戀人。在眾多評論中,這兩個形象是形成鮮明對比的。但仔細(xì)分析,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形象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她們是宮廷斗爭的陪葬品。關(guān)于王后的形象有人這樣評價:“喬特魯?shù)略凇豆防滋亍分杏兄嘀厣矸荩峭鹾?,是母親,是女人,是寡婦,是再婚者,是罪人。”[1](P144)王后的形象歷來為人們批評,她的再嫁,讓哈姆雷特不再相信愛情。雖然沒有三從四德,但她是亂倫者。對這場悲劇她應(yīng)負(fù)很大的責(zé)任。雖然她不是一個壞女人,但是王后寶座的吸引力最終還是吞噬了她對已故丈夫的愛。她是一個在德行方面被否定的女人,是一個反面形象。與她相對應(yīng)的是另一個女性形象:出身貴族,純潔、美麗的奧菲麗婭。莎士比亞多次把她比作美麗的紫羅蘭。她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在女性身上的寄托,代表女性美。她與王后形成對比,向人們展示美丑之差。這是兩個形象對立的一面。但這兩個形象還有相似之處。她們都愛著哈姆雷特。王后是母親,她關(guān)心兒子,努力保護著自己的兒子。在哈姆雷特誤殺了波洛涅斯之后,她極力為哈姆雷特開脫。她飲下毒酒,也是為保護兒子。這兩個女性在宮廷斗爭中并沒有危害他人的利益,然而她們被利用,成了宮廷斗爭的陪葬品?!肮吕滋貫橹卣?fù)仇也好,為父復(fù)仇也好,在父權(quán)制社會都是典型的男性歷史事件,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女性命運也被席卷,喬特魯?shù)潞蛫W菲麗婭就是這種狀況,但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只聽到了男性的哀嚎、頓足、咒罵,卻不能直接聽到女性的自我辯解?!盵2](P114)
三、一對戀人,兩個瘋子
在戲劇中,我們必須關(guān)注瘋子形象。劇中哈姆雷特裝瘋,然而這個瘋子并不孤獨,作者還安排奧菲麗婭這個被殘酷現(xiàn)實打擊到瘋的真瘋子與他為伴。哈姆雷特裝瘋,以便自己查找真相。在兩個好友都被克勞狄斯收買監(jiān)視自己,奧菲麗婭被波洛涅斯利用來刺探自己的情況下,哈姆雷特的裝瘋是一個明智之舉。這的確是他聰明的一面。而奧菲麗婭是真的瘋癲。戀人的冷嘲熱諷,愛情的毀滅,父親被戀人誤殺,她沒有能力傷害別人,到最后卻被傷害和利用。她在雙重打擊之下發(fā)瘋,失足落水。一個裝瘋一個真瘋。但是這兩個形象又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在瘋了之后說了許多不能說的話。而恰恰是這些話向人們傳達了許多信息。殘酷的宮廷斗爭把正常人變成瘋子。這一對可憐的人,最終沒有擺脫非正常死亡的命運。因為他們代表著弱小的人文主義對抗強大的封建制度,注定要失敗。
四、兩位國王
在《哈姆雷特》中這是一對隱藏著對比的人物形象。老國王和克勞狄斯的對比,不僅是正反人物形象對比,而且莎士比亞通過哈姆雷特對兩個國王的評價,向人們解釋了哈姆雷特心中“人”的意義。哈姆雷特向王后同時也是向讀者這樣描述:“瞧這一幅圖畫,再瞧這一幅;這是兩個兄弟的肖像。你看這一個的肖像多么高雅優(yōu)美:太陽神的鬈發(fā),天神的前額,戰(zhàn)神一樣威風(fēng)凜凜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穹蒼的山巔的神使一樣矯健的姿態(tài);這一個完善卓越的儀表,真像每一個天神都在那上面打下印記,向世間證明這是一個男子的典型。這是你從前的丈夫?,F(xiàn)在你再看這一個:這是你現(xiàn)在的丈夫,像一株霉?fàn)€的禾穗,損害了他的健碩的兄弟?!盵3](P149)老國王是哈姆雷特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可以說他的形象是哈姆雷特對自己成為什么樣的君主設(shè)置的榜樣。與此相反,莎士比亞還刻畫了一個令人深惡痛絕的形象克勞狄斯。克勞狄斯為了除去哈姆雷特先將其送往英國,要求英國君主見信殺人。當(dāng)哈姆雷特回到英國后,他利用雷歐提斯與哈姆雷特比劍并準(zhǔn)備了毒劍、毒酒企圖萬無一失地除掉哈姆雷特。在劇中克勞狄斯殺兄娶嫂,心狠狡詐,是自私罪惡的化身,是一個陰謀家,代表著舊勢力。這一形象與老國王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通過對比向人們展示了善與惡的對立,展示了人文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對立,展示了哈姆雷特也是作者心中關(guān)于“人”的定義,向人們揭示了封建黑暗勢力的可惡,人文主義文明曙光的美好。
莎士比亞在劇中通過這些人物形象的對比,使得整部戲劇的人物形象更鮮明,劇中的矛盾沖突更清晰,作品結(jié)構(gòu)更為平衡,同時也巧妙的表達了作者的思想。
參考文獻:
[1]張青.她們因何受傷?——從女性主義角度簡析《哈姆雷特》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結(jié)局[J].安徽文學(xué),2008(7).
[2]陳為艷.愛情·理想·瘋狂與死亡——論哈姆雷特與奧菲麗婭[J].語文學(xué)刊,2009(4).
[3]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悲劇集[M].朱生豪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