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鎮(zhèn)畸人》之《手》中的飛翼·彼德爾堡姆是小鎮(zhèn)畸人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安德森把他塑造為處于感情爆發(fā)之中,除卻手沒有其他部分的扭曲形象,并隱藏他的感情。實際上,飛翼更是安德森印象派技巧下的畸人。
關(guān)鍵詞: 畸人;扭曲;手;感情
中圖分類號:I712.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在安德森的《小鎮(zhèn)畸人》中,《手》展現(xiàn)了飛翼因為無法成功交流而被鎮(zhèn)上的其他人孤立。本文主要討論了飛翼·彼德爾堡姆身上的這種畸形效果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以展示安德森急于透過畸人們表面看到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的意圖,理解這幅失真畫面下的深層意義。
正如故事的題目,這是一篇關(guān)于手的故事。作者花了大部分時間仔細描寫了飛翼的手的細節(jié)。幾乎每次描寫飛翼時,他的手都是必不可少的描寫。當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小說中時,他的緊張的小手撫弄著前額。修飾詞暗示這雙手的不同之處。這雙手細長,有表現(xiàn)力,活躍而不安。我們更多的了解了這雙手的特點,但關(guān)于飛翼的外表和行為,我們卻一無所知,仿佛飛翼的身體只有手這一部分。因而飛翼的形象是被扭曲地,作者“改變了對表面現(xiàn)實的感知方式”①。安德森像表現(xiàn)主義藝術(shù)家“拋棄了創(chuàng)造逼真形象的方法,使用了更具風格的技法——將形象扭曲、夸張地呈現(xiàn)出來”②。飛翼被扭曲成了一個手與其他身體器官完全不成比例的形象。與傳統(tǒng)作品中對人物現(xiàn)實以及全方位的外部展現(xiàn)相比,這個故事并不是為了展現(xiàn)一個真實形象,扭曲技法帶來了畸形感。
另一方面,飛翼總是被置于“驚人舉動”③的極端情景下。除了關(guān)于手的故事,文中基本沒有情節(jié),僅僅是一些時刻。當他與朋友喬治·威拉德在一起時,他表現(xiàn)出強烈的欲望,進入常人看來某種失控狀態(tài)。我們看到他興奮地談論著,聽到他曾經(jīng)低沉并顫抖的聲音變得雄渾。他總是彎曲的背脊挺直了,用拳頭擊打著桌面或是墻面,雙手敲來敲去,話語中帶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感情。在這些時刻,這個沉默寡言的人像是進入了一種“周期性爆發(fā)”④的狀態(tài)。他在爆發(fā)中活了過來,變得真實有魄力。讀者只能了解到在這種爆發(fā)狀態(tài)中的飛翼,如果不深入了解他,這些爆發(fā)狀態(tài)是很難理解的,因而只能加劇了畸形感,很容易把他分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要么沉默不語,與其他人孤立,局促的站在一邊觀望,那雙手像是他并不想要的。要么變成一個沖破沉默的外表,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情而失去控制的人,雙手在空中揮舞著,敲擊著手邊的東西。
這種扭曲技法必然會導致畸形的人物形象。“這種扭曲是由于他們自己以及他人視界的狹窄造成的”⑤。我們的視界被局限在了極端情形下的手上。我們無法看到飛翼的全景圖,因而只能把他想象成為一個極度扭曲的畸人形象。此外,小故事的形式有助于實現(xiàn)安德森想要達到的畸形效果,因為在有限的空間里,他不需要為了塑造一個豐滿的人物而使用很多“特定的動作和心理狀況”②,僅僅展現(xiàn)了一個被壓縮成了幾個瞬間的抽象人物。
他帶來的畸形感也由于我們無法了解他的感情。他從來沒有向喬治以外的其他人表達過自己的感情。但是這個尚未經(jīng)歷世事思想還不成熟的年輕記者根本不能了解飛翼感情的爆發(fā),除了把他的信息轉(zhuǎn)告我們,其他做不了什么。安德森也并不致力于將信息傳達給我們,而是致力于描寫手的動作。對于一個無法看穿表面的人來說,這些奇怪的手上動作以及令人震驚的時刻只能讓人困惑。當感情無從知曉時,這種行為便看作不理智之舉以及畸形表現(xiàn)。而這正是對飛翼的畸形感的由來。
但是我們可以在手的描寫中感受到飛翼想要表達什么。從開始提到的“緊張”,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內(nèi)心世界。被村民們嘲弄時,文中表現(xiàn)出緊張的并不是飛翼本人,而是他那雙撫弄這前額的雙手。文中大部分有關(guān)感情的詞都被賦予了手。這雙手富有表現(xiàn)力,有時變成他的表達器械。當他受啟發(fā)來了靈感時,會完全忘記手的存在。手并不僅僅是他身體的一部分,而是成為了有生命力的存在物。手是他和別人交流的工具,內(nèi)心情感流露的渠道。但是這種交流渠道被誤解了,人們禁止他使用這種特殊的交流方式。因此他別無選擇,只能被人稱為畸人過著孤獨的生活。當他用有表現(xiàn)力的手指從地上撿起面包屑時,他正在把自己定在十字架上,為人類彼此疏遠以及交流障礙而受刑,成為了社會中缺乏交流的犧牲品。
安德森想要表現(xiàn)的并不是飛翼外在的畸形形象,而是他心中的那種畸形感,因為他無從表達自己以釋放感情。通過扭曲技法,安德森展現(xiàn)了飛翼被扭曲的交流意圖?;问且粋€表面現(xiàn)象,也是“一種畸形感情的殘余”①。這種畸形來自于無法表達感情的內(nèi)心,因而飛翼更多是作者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畸人。作者在表面上將他抽象為感情爆發(fā)中的手的動作,在畸形之下卻是無法表達的情感以及無人了解的內(nèi)心世界。安德森的扭曲技法重現(xiàn)了飛翼被誤解的過程,指出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重要性。作為只能通過作者的寫作來了解人物的讀者,我們也應該透過畸形的外表,看透這種所謂的畸形,這樣才能了解故事的深層意義。
注解:
①Stouck, David. “Anderson’s Expressionist Art”. New Essays on Winesburg, Ohio. Ed. John W. Crowley.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29,31,32.
②劉曉征. “舍伍德安德森《小鎮(zhèn)畸人》中的畸人本質(zhì)”. 碩士學位論文,大連外語學院, 2006.
③Whipple, T. K.. “Sherwood Anderson”. Sherwood Anderson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Ed. Walter B. Rideou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4. 88.
④D. Anderson. “The Grotesques and George Willard”. Winesburg, Ohio: Text and Criticism . Ed. John H. Ferres. Penguin Books, 1977. 421.
⑤Howe, Irving. “The Book of the Grotesque”. Sherwood Anderson.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