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代周祭一個祀組單獨占用的時間開始于工典,結束于祭祀祖甲一旬;一祀所用的時間為三十六或三十七旬??刀∫院蟮南韧鯌撘彩沁M入了周祭譜系的,但其具體的排列順序尚不可定。
關鍵詞:商代;周祭;祭祀;甲骨文
中圖分類號:K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商代的周祭系統(tǒng)自從董作賓先生在《殷歷譜》中提出以來,一直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對周祭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主要有董作賓、陳夢家、島邦男、許進雄、常玉芝等諸位學者。他們對周祭的祀譜以及祭祀的周期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可以說周祭的研究已經(jīng)相當成熟。但至今為止,周祭研究中仍然有一些問題值得討論。
關于周祭的祭祀周期各家有不同的觀點。董作賓先生認為周祭有三十六旬、三十七旬、三十八旬三種周期,同時又可縮為三十五旬;陳夢家先生研究認為周祭的祭祀周期應為三十七旬,其變例為三十八旬;島邦男、許進雄、常玉芝等三位學者認為周祭只有有三十六旬和三十七旬兩種周期。
周祭的祭祀是遵循彡——羽——劦三個祭祀組周而復始地進行祭祀的,周祭的周期持續(xù)的旬數(shù)可以從有關周祭的卜辭中有關三個祀組銜接的記錄推導出來。通過對《殷契遺珠》244這片甲骨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羽祭的工典開始于祭祀完祖甲這一旬的后兩旬進行。在彡祭祖甲結束之后,有一個無任何祭祀記載的“空旬”,再往后一旬才開始羽祭的工典?!兑笮娌忿o綜述》21.8這片甲骨可以證明劦祭祀組的工典是緊接在羽日祖甲之后一旬進行的?!都坠俏暮霞?5892則顯示劦祭祖甲結束之后的一旬彡祭的工典就開始進行了。根據(jù)學界已經(jīng)掌握的周祭譜系資料我們可以總結出彡祭工典到彡祭結束祭祀祖甲的一旬,總共單獨用時十一旬,再加上彡祭祖甲結束羽祀組工典開始前的“空旬”總共十二旬;羽祭從工典到祭祀祖甲結束單獨用時十一旬;劦祭祀組由于有三種祭祀錯開一旬重疊進行,所以占用時間為十三旬。這樣一個祀周共用旬為三十六旬。
另外學者們還發(fā)現(xiàn)了在工典和祭祀上甲之間有空旬的情況。這種空旬的情況出現(xiàn)在羽祭祀組的工典與祭祀上甲一旬之間和劦祀組中的“祭”的工典與祭祀上甲一旬之間。由于這種在劦祭和羽祭的工典與祭祀上甲的中間出現(xiàn)空旬的情況,周祭的祀周又出現(xiàn)了多一旬,即三十七旬的情況。這種空旬的情況是隨機發(fā)生的,其目的在于平衡一個祀周與太陽年的關系。
通過上述材料的推導,我們可以得出周祭的祀周確實是有三十六和三十七兩種旬數(shù),一個祭祀組單獨占用的時間是從工典一直到祭祀祖甲這一旬??墒沁@又引起了一個新的問題,祖甲祭祀的這一旬之后仍然沒有進行周祭的先王先妣與周祭的關系。
關于周祭譜系的排列,各家的分歧較大,除去種種原因?qū)е碌腻e誤,矛盾主要集中在康丁以后的先王先妣是否進入了周祭以及如何排列。董作賓、島邦男和許進雄等幾位先生都將武乙、文丁及其配偶排入了周祭祀譜;陳夢家先生還將帝乙排入了周祭祀譜。常玉芝則認為周祭的祀譜止于康丁和康丁的配偶,認為其后的先王先妣雖然接受了屬于周祭的祭祀類型,但并無證據(jù)能夠?qū)⑺麄兒椭暗南韧跸德?lián)起來,屬于單獨祭祀,不能排入周祭祀譜。
關于康丁以后的先王接受周祭的五種祭祀的情況,有以下材料可以提供佐證:
乙丑卜,貞:王賓武乙羽日,亡尤?
——《甲骨文合集》36025
乙巳卜,貞:王賓武乙劦日,亡尤?
——《甲骨文合集》36027
乙卯卜,貞:王賓武乙祭,亡尤?
——《卜辭通纂》50
[乙]未卜,貞:王賓武乙劦日,亡尤?
——《甲骨文合集》36026
乙酉父丁彝:乙酉,賞貝,王曰……遘于武乙彡日,隹王六祀彡日……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卷二
丁丑卜,貞:王賓文武羽日,亡尤?
——《甲骨文合集》36128
四祀邲其卣:乙巳,王曰:尊文武帝乙宜,在召大廟,遘乙羽日。……在四月,隹王四祀羽日。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卷三
肄簋:戊辰……在十月一,隹王廿祀劦日,遘于妣戊武乙奭……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卷三
四祀邲其卣中的“文武帝乙”,馬承源先生釋為帝乙。那么從這些材料中顯示出武乙、文丁、帝乙以及武乙的配偶妣戊都受到了屬于周祭的祭祀,其祭祀的日期與先王先妣的日名是嚴格一致的,其祭祀的過程應該是和周祭一樣的。三件記載有先王先妣受到祭祀的青銅器上都稱“遘某某祭日”,可見這樣的祭祀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所以以此作為計時,銘刻在青銅器上。如果這些祭祀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其覆蓋的時間段不是很長,而是隨便選擇某個與先王先妣日名相同的日子進行祭祀,那么“隹王某祀某日”這樣的時間記錄意義就很小了,時間稍長就無從推求這些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所以筆者認為武乙、文丁、帝乙以及武乙的配偶接受了周祭的祭祀。其祭祀的日期在當時可以推算出來,這幾位先王先妣在帝辛時期應該是進入了周祭譜系的。
這幾位先王如果進入周祭譜系,那就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即他們應該如何排列。周祭三個祀組的銜接順序已經(jīng)于前面論述過了,除彡祭結束之后有一個空旬,另外兩個周祭祀組都是祖甲一旬結束之后就直接進入下一個祀組的工典,為下一祭祀做準備了。如果按照學界已經(jīng)掌握的周祭規(guī)律,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安排他們單獨接受祭祀的。董作賓、陳夢家和島邦男等三位先生采用的方式是按照之前先王受祭的規(guī)律,將這些先王的祭祀按照日名排在祖甲之后,祭祀的時間和后一種祭祀的工典甚至第一旬重疊。許進雄先生則是把這些先王先妣統(tǒng)統(tǒng)安排在祖甲一旬進行祭祀。從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的文獻材料還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能夠證明這幾位先王先妣是以何種順序排列在周祭之中的,關于這些先王先妣享受周祭的記載都是獨立存在,缺乏系聯(lián)關系。結合以上的論述,筆者認為武乙、文丁、帝乙和帝乙的配偶是確定進入周祭祀譜的,但至于具體的排列,由于文獻不足徵,只能暫時闕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周祭的祭祀周期應該是如島邦男、許進雄、常玉芝等諸位學者的研究,除彡祭祖甲一旬之后有一個空旬外,其余兩個祀組都是緊接下一個祭祀的工典,總共用時為三十六旬或者三十七旬。 武乙、文丁、帝乙以及武乙奭妣戊也應該進入了周祭的,然而他們在周祭中具體祭祀的排列情況尚不清楚,有待材料的完備。
參考書目:
[1]薛尚功:《歷代鐘鼎款識》,中華書局,1986年。
[2]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1999年。
[3]郭沫若:《卜辭通纂》,《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卷二,科學出版社,1982年。
[4]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文物出版社,1988年。
[5]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6][日]島邦男著,濮茅左、顧偉良譯:《殷墟卜辭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董作賓:《殷歷譜》,《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藝文印書館,1975年。
[8]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