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華就職于蘭州教育學(xué)院藝術(shù)教育系,北京“孩子·藝術(shù)”兒童美育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研究并創(chuàng)立蘇清華美育課程體系。出版兒童美育專著:《藝術(shù)人生的開端》。長期致力于家庭美育的研究與推廣工作,是多家育兒雜志專欄作家。
蘇老師點評
立立的畫面表達(dá)非常好,她用幾何圖形拼出需要的形象,對于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能把水性版畫把握得這么好是很難得的,色彩處理得也非常好。在第一頁,用排列密集的藍(lán)色塊表達(dá)海水深處,把彩虹魚安排在右下方封閉的死角處,更顯出彩虹魚孤獨寂寞的心情。
看了立立的創(chuàng)作,我猜想她可能看了《我是彩虹魚》那本書,以為是她在模仿。可是立立卻說:“當(dāng)然看過,但那本書沒有我的故事好,我的彩虹魚擁有的是顏色,那本書里的彩虹魚是彩色鱗片!分享鱗片多疼啊,分享顏色就挺好的!”的確,把顏色分給大家,是多么美好的事!但是如果是把魚兒賴以生存的鱗片分給大家,魚兒一定會很疼,那又是多么讓人難過的感覺。這樣魚兒開心,得到顏色的其他小魚兒也開心,分享不就是為了更多人開心嗎?立立講得簡單,我卻一直感嘆于她的作品有大師級的寬度。
蘇老師點評
我們從畫面可以看出文鈺小朋友的造型能力很好,她能畫出蝴蝶、蟬、螳螂、蜜蜂等昆蟲的區(qū)別和它們各自的特征,這和文鈺平常細(xì)致的觀察是分不開的。不僅僅是形象畫得好,文鈺的色彩運用得也豐富,給樹、草等植物著色,她能夠用不同的綠色并置在一起,營造出豐富的同類色調(diào)。
這是一個孩子創(chuàng)作的找朋友的故事,也是她心里自己找朋友的想法。不喜歡的不能做朋友、會傷害自己的不能做朋友、品質(zhì)不好的也不能做朋友……總之,她要找一個能和自己“一起在空中飛舞”的朋友。這正是一個孩子借著一只蝴蝶來表達(dá)自己的“交友觀”:互相欣賞、有共同理想、品質(zhì)高尚、愛干凈的人才能做相知相交、心心相印的朋友。
通過文鈺畫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繪畫是孩子用來表達(dá)心靈的一個途徑。每一幅連起來的畫,就像是在訴說孩子心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