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開始,中國坐上了世界第一汽車市場的寶座,北京車展也順勢成為世界A級車展。
這場舉辦于每年年初的大型車展,一直被認為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往年,眾多車企往往選擇在車展上發(fā)布企業(yè)戰(zhàn)略,并推出重量級車型。無論是展臺布置、還是發(fā)布會創(chuàng)意,一切就像一場檢驗企業(yè)綜合實力的大考。
2012年的情況略有特殊。據彭博社統(tǒng)計的數(shù)據,中國乘用車在前兩個月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下跌了3%。這也是繼2005年同期下滑8.9%以來,出現(xiàn)的最大跌幅,中國汽車市場正面臨著7年來的最差新年開局。
在頹勢下,車企進京趕“考”的心態(tài),開始變得微妙。
巨頭轉向:電動車、SUV、合資自主
對于汽車巨頭來說,迎考更像是一場自問自答的賣弄,無論是試題還是答卷,都盡在掌握之中。通過北京車展上展出的車型內容,可以看出,汽車巨頭在中國的生存策略正逐漸轉向SUV、電動車等領域。
這個轉向與中國市場已經逐漸遠離超高增速時代,沒有人再預期年增長率超過30%的新現(xiàn)實密切相關。在回歸理性的市場中,依然有部分領域蘊含著無窮的潛力,SUV、新能源車便是其中的典型。
新華信近日發(fā)布的《2011年汽車流行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市場上SUV的支持率呈現(xiàn)大幅上升的趨勢,其關注度首次超過三廂轎車,一躍成為“2011年最受歡迎車型”的首位。
在本屆車展中,SUV無疑是今年北京車展的最大看點之一,就連蘭博基尼、瑪莎拉蒂以及賓利這樣的豪車巨頭,都有SUV車型展出。中國富人階級對超豪華SUV的熱衷已經到了幾近瘋狂的程度,以致這些標榜身價、特立獨行的奢侈品牌,也不得不投其所好。更不用說扎堆出現(xiàn)的主流外資品牌的SUV車型了,如被視為奧迪Q5最大競爭對手的國產奔馳GLK,有對抗大眾途觀之力的福特Kuga,跨界車型并即將國產的馬自達CX-5以及雪鐵龍C4 Aircross等等。
在所有“考生”中,最風光無限的,無疑是已經兩度蟬聯(lián)銷量冠軍的“三好生”上海通用。去年通用汽車在華總銷量254萬輛,超過了美國本土的250萬輛。以至于美國汽車評論人士Mike Colias嘲諷道:至少整整一周,通用高管可以躲到一旁,避開媒體和投資者有關通用如何遏制歐洲區(qū)域債務狂潮的連珠炮提問。
2008年一度在金融危機中加冕王座的豐田汽車,也正在設法修正其在中國的錯誤路線,其最大的利器,即是豐田暢銷全球的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在車展前夜,豐田啟動了其面向未來的“云動”計劃。
這幾年,因過于謹慎的投資策略加上并不明晰的中國戰(zhàn)略,已讓豐田的發(fā)展勢頭遠遜大眾和通用這樣的老對手,更被狂飆突進的日產蓋過。這一次,豐田明確提出了100萬輛的產銷目標,在技術路徑上,豐田將其引以為傲的混動技術以“雙擎”之名包裝推廣,試圖打造出類似于大眾“TSI+DSG”這樣被市場認可的技術標簽。
從雷克薩斯CT200h,到第三代普銳斯,再到混動凱美瑞,豐田“鐵三角”式的產品布局,正是為了讓更多消費者關注混動技術,并渴望成為未來在中國真正國產、普及節(jié)能新能源車的領軍廠商。
而在另一片戰(zhàn)場上,入門級車型市場此前一直由自主品牌把持,這兩年也正在成為部分外資品牌重點開辟的新戰(zhàn)場。在去年11月底的廣州車展,合資自主車型已經遍地開花,廣本理念S1、上汽通用五菱寶駿630都已經率先亮相。
本屆北京車展上,東風日產啟辰D50正式上市。作為東風日產啟辰品牌的首款量產車,啟辰D50與日產熱銷車型頤達源于同一個平臺,但上市價格卻低至6萬元,這個價格出乎市場意料。在啟辰之后,昌河鈴木派喜、東風本田思銘、北京現(xiàn)代首望等合資自主車型,也都在車展上亮相。
而一系列新合資品牌,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讓人眼花繚亂。比如奇瑞量子的觀致汽車,長安雪鐵龍、比亞迪戴姆勒騰勢、廣汽三菱、東風雷諾等,還有剛剛發(fā)布了首款車型Viaggio之后又傳出將生產克萊斯勒車型的廣汽菲亞特。
在新一輪合資浪潮之下,這些全新的合資品牌自然不愿錯過北京車展這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考”。
自主品牌:破解高端難題
對于自主品牌來說,“進京赴考”的心態(tài)遠沒有巨頭們這么輕松。2011年,中國在跨越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消費國的高坎兒后,國家的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開始退潮,節(jié)能環(huán)保標準也日益嚴苛,再加上合資品牌已經騰出手來進軍中低端市場,這讓自主品牌的日子越發(fā)不好過。
營銷數(shù)據也給出了論證: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11.22萬輛,同比下降2.56%,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23%,占有率同比下降3.37個百分點。正是在這種嚴苛的環(huán)境中,一汽紅旗H7、上汽榮威950、北汽C70G等一批自主品牌中高端車型在北京車展上集中亮相。
其中,上汽集團耗時6年打造,投資17億元的產品榮威950即是一個探索者。這款車被認為是目前自主品牌中,最成熟、最具科技含量的一款中高端產品,價格也突破了20萬元。用上汽自己的話來說,“榮威950的競爭對手就是奧迪,目標瞄準的是政府高端領導用車”。意圖十分明了,根據新的公務車配備標準,部級和副部級領導用車為38萬元、2.5升以下和28萬元、2.0升以下,榮威950完全符合這一標準。
同樣盯著公車采購市場的還有傳統(tǒng)的老大哥一汽集團,其重新打造的紅旗H7,也謀劃借助高端政府用車采購的機會,來打開中高端的乘用車市場。
合資品牌的戰(zhàn)火已經燒到了低價車的后院,而自主品牌奮力一搏的機會,就在于對中高端車型的再一次沖擊上。幾大集團終于拿出可與合資品牌媲美的中高端產品,這對于提振自主品牌汽車陣營的士氣,拉抬自主品牌的美譽度和含金量,都大有幫助。
不過,受制于底盤、電子電器、動力總成等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fā)實力,很多中高端車型依然是集成創(chuàng)新的產物。一定意義上而言,人家是“閉卷”,而一些自主品牌走高端則是一次沒有多少底氣的“開卷考試”。
在車展前夕,很多業(yè)內人士動情地感嘆:最想去看看一汽集團勵精圖治重塑的“國車”大紅旗;看看上汽“閱盡科技,唯見信仰”的榮威950;看看北汽買斷薩博技術浴火重生的北京牌C70G;看看華晨全新亮相的“大中華”;看看奇瑞運用體系流程開發(fā)的“觀致”;看看東風風神的A60;看看比亞迪的雙模電動車——秦……其實大家真正熱盼的,不只是一臺集成創(chuàng)新的樣子貨,而是自主品牌實實在在掌握的核心技術。遺憾的是,本屆車展上,100%自主研發(fā)的自主品牌高端車型,少之又少。
雖然從數(shù)字上看,本屆北京車展延續(xù)了往年的盛景——總展覽面積達到23萬平方米,創(chuàng)下北京車展歷史上展會規(guī)模的新紀錄,已經可以和全球展館面積最大的法蘭克福車展相媲美。但如果要說這次北京車展有什么大的看點,那多少會讓人失望。很多車企的諸多新車,都在車展前夕,就提前發(fā)布了,比如奧迪A6L、新??怂?、新凱美瑞、全新甲殼蟲、啟辰、廣汽傳祺GS5、歌詩圖2.4L、西雅特LEON、新MG5、新世嘉等。
事實上,正是自主品牌的奮力表現(xiàn),才挽救了觀賞性。比如本屆車展的全球首發(fā)車總數(shù)為120臺,其中自主品牌首發(fā)車就占了84臺。
按照過往的做法,大家都喜歡把新車選擇在車展上發(fā)布,為的是多賺點噱頭,但在今年不太樂觀的市場開局中,大家“趕考”的心態(tài),仿佛突然都變了。用一位合資品牌的高管話來說,一方面是為了在年初提前密集投放新車,有助于刺激車市;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在車展上新車較多,車型信息容易淹沒在疾風驟雨般的新車發(fā)布潮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