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12年的大上海尋找一位叫做本照的僧人。但說起本照,他們都有些躲躲閃閃,似乎不愿再提起這件事,這個人。
張華浜有個玉佛寺,不知道為什么,在辛亥光復后,被吳淞軍政分府給封了。上海貧兒院因為交戰(zhàn)區(qū)死傷太眾,倡議創(chuàng)辦戰(zhàn)地孤兒收養(yǎng)院,需要擴展居屋,遂向軍分府申請借用玉佛寺。這是善事,自然照準。
誰知一個多月前,突然就來了兩名和尚,一個叫本照,一個叫寂安,還帶了很多兵士。孤兒院管事的上前問詢,本照等人大聲呼喝,自稱本寺住持,又說是南京欽差,特來收回寺產(chǎn),改作兵營,并且要舉辦籌餉認捐事業(yè)。不由分說,將孤兒院上下管事的全部趕出去,把幾十名孤兒集中在幾間房中。
這條新聞見諸報端后,輿論大嘩。一是因為破壞慈善事業(yè),尤其是戰(zhàn)地慈善,是人心厭戰(zhàn)思定之大忌;二來,兩三月來,南方各軍為了籌集北伐軍餉,花樣百出,有強迫市民購買的,有強索商戶的,弄得怨聲載道。現(xiàn)在居然冒出了一個和尚認捐員,強占孤兒院,這還有王法么?你說他是假的?可是本照確實攜有南京陸軍部的保護文件,而且,那么多兵難道也是假的?
此時的江蘇都督是莊蘊寬。他知道此事的輿論后果,當即分電南京陸軍部與吳淞軍分府,詢問內情,以及如何措置。
陸軍部回稱,確實給了本照保護文件,辦理捐餉。如果上海方面可以確認本照是藉詞招搖,陸軍部將取消對本照等人的保護,而由滬軍都督府就近處理。吳淞軍分府則表示,現(xiàn)在既知此事,合當出示禁止。
各方都表示了明確的意見。孤兒院收回原房是自然的結果。
但媒體并沒有就此放過本照?!渡陥蟆酚?912年1月27日刊出長篇報道《奸僧本照之丑史》,題目就夠驚悚刺激了,讓人一看就放不下。
報道說,本照原是南京一名無賴,因為犯事太多,逃往普陀山出家。從此普陀風氣江河日下,最后因為某高官之女進香時被誘奸,事情鬧大了,本照被迫逃往印度。
本照在普陀時,盛宣懷家的人年年夏天都往避暑。本照拼命結納盛大人,還跟盛大人眾多姬妾中的某位有了私情。
本照口才了得,善于交際,在南洋說服各華商,集齊三千金購買緬甸玉佛一尊,運回國后,拜在慧根門下,師徒合力在張華浜建玉佛寺。他與盛宣懷有舊,自然請求提攜。
玉佛寺初成,盛利用自己權勢,大肆鼓吹,一時上海騰傳,人人爭往吳淞爭看玉佛。香火一旺,加上盛宣懷電令手下的招商局、電報局,各贊助數(shù)千兩銀子,玉佛寺竟建成了一座占地三十余畝的大寺。
本照一朝得意,故態(tài)復萌。由于玉佛寺中藏匿婦女,惹怒江灣民眾,入寺論理,將寺院屋面全行打毀。地方官因為盛氏勢大,只得含糊了事。這都是清末的事。
上海光復,江蘇省封查盛宣懷所有資產(chǎn),玉佛寺被算作盛宣懷投資產(chǎn)業(yè),也被都督程德全下令封查。本照逃往外地。沒想到?jīng)]過多久,即帶兵返回,演出了搶奪孤兒院的一幕鬧劇。
《申報》的報道寫得頗有些煽情。不過,專業(yè)素養(yǎng)提醒我,這篇報道不曾交代出處,只能算是孤證。
穿越回2012年后,我特地上網(wǎng)搜了一下“本照”,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資訊提及百年前這樁轟動一時的大案!網(wǎng)上還有本照的簡要介紹(大體源自1928年葉爾愷所撰《玉佛寺記》):
“本照,生卒年不詳。玉佛寺第二任住持。……本照法師為慧根上人嗣法弟子,慧根上人圓寂后,即由其繼任住持。他繼承師志,勉力守成,……辛亥革命期間,江灣玉佛寺宇被占(一說被毀),佛像被棄置公園內。本照法師曾為此竭力奔走呼號,最后赍志以沒。”
是1928年葉爾愷為尊者諱?還是1912年《申報》報道不實?各方電文,前后態(tài)度變化之大,也耐人尋味。沒能采訪到莊蘊寬,更重要的是,沒有給在日本的盛宣懷一個辯白的機會。這件事于是成了懸案。
又在網(wǎng)上一搜,搜出了近日一宗“假和尚帶女子去酒店開房、在地鐵里公然喝酒、到銀行大把存錢”的新聞。好在現(xiàn)在資訊發(fā)達,已知道這是一對北漂歌手的“行為藝術”,但那些照片剛剛流出時,不也是真相撲朔迷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