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動物園服裝批發(fā)市場”,上海有“七浦路”,像我們這種囊中羞澀的無收入大學生自然是服裝批發(fā)市場的擁躉之一,所以每季度總會抽出那么一兩次到那里掃蕩一番。
自從有了淘寶網之后,姐妹們上街購物的時候總是免不了一種心理,就是“這個東西在淘寶上便宜多了”。于是偷偷用手機拍下商品編號,然后到淘寶上去找買家,心滿意足地下單,感覺非常良好,覺得自己沒有上無良商家的當,也沒有為他們的鋪面租賃費或者水電費買單而沾沾自喜。感慨于自己的足智多謀和淘寶真是“生得光榮”,解救無數人于水深火熱之中。
七浦路其實不是一條路,而是幾幢看上去暗無天日的大樓。周圍都是售賣各種食品、商品的小攤小販,冬天會售賣烤魷魚、煮玉米、厚棉襪和毛線帽子等,夏天售賣西瓜、哈密瓜串、絲襪、陽傘。進入大樓里面簡直是另一番天地,擁擠的鋪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濃妝艷抹的店主,拖著黑色的垃圾袋的人們川流不息,高峰時期簡直比肩接踵。樓里還常年彌漫著老板們或吃烤魷魚串、酸辣粉、麻辣燙或各種炒菜的味道。這種不雅的環(huán)境可能是我同學自從來了一次之后就寧愿到商場挨宰也不愿再來的原因,但一點不影響我對七浦路的熱情。
一般來說,我到七浦路的逛街順序是:
1.先按照一條路線把中意樓層的店鋪都掃一遍;
2.期間確定幾件看中的衣服、裙子,觀察是每家都有的大路貨還是“只此一家,品質保證”,并且比對一下每家的價格如何;
3.經過斟酌之后殺回其中一家或者幾家拿下衣服,然后滿載而歸。
不過,在這期間也出現種種不盡如人意的處境,比如當你看完一件衣服放下后老板把你拉到一旁說“想買嗎,可以給你這個價?!比缓箝_一個價。我笑笑說“只是隨便看看謝謝”,有的老板馬上拉下臉來一言不發(fā)把衣服放回去,有的以為這是我欲擒故縱的手段于是說“誠心想買嗎”,而后再給出一個價,于是我再次尷尬地笑笑說“我再看看吧”,接下來你就可以看到老板如墜冰窖的臉并且恐嚇說“再來的時候不會是這個價了”。但我還是禮貌說聲謝謝,無論老板之前的臉色何難看,都會微微有些霽色。可能他們見多了駕輕就熟大量拿貨的買家,或者打扮時髦的女郎,或者無視門口“同行免進,面斥不雅”跑來偷看衣服款式的其他店主,面對我這樣有些惶恐的禮貌性謝絕還是有些不適應。其實,當時的我是有些沾沾自喜的,覺得自己總歸還是和那些在淘寶或者在實體店里面賣衣服和客人討價還價的小妞們有些不同,畢竟我還是看過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康德、馬克思主義,學過高數、編程、會計、基礎心理學、世界文明史,考過大學英語四級、雅思、托福的大學生,修養(yǎng)自然比他們多一些,以為渾身透露著一股“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于是接下來覺得周圍的人看自己的眼光好像都有點尊敬,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
然后殺到最終要買衣服的店里和店主認真斡旋時,也覺得自己禮貌真誠的態(tài)度仿佛讓店主跟自己掏心掏肺,不僅給自己的價格要比別人低一些,還得到了店主的幾個微笑。心中暗想書可不是白讀的,最后在店主“下次再來”的聲音中心滿意足地離去。
后來得知,七浦路的一些店主一年能夠掙60萬元,頓時有些萎靡。心想,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我們每個月能拿6 000元好像已經不錯,而年薪60萬元更是要自己努力拼搏一把才有,自己所謂的那種可笑的優(yōu)越感瞬間崩塌掉一半。回頭再想想那些老板會不會心中嘲笑著我們過時的穿著和為省一點點小錢而將時間浪費在交通和奔波上?會不會也覺得自己沒有讀書也能豐衣足食還能補貼家用?
回想老板的笑容,好像不是那么單純,似乎有看笑話的成分。想著想著,馬上想要挽留一些面子似的跑到圖書館去借了黑格爾的《小邏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莊子選集》和柏拉圖的《理想國》回寢室,同樣是滿載而歸,抱著書的感覺還是要比抱著從七浦路買回的衣服更踏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