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典禮上,大學校長的講話往往被視為對大學精神的闡釋和對該校學生的期待。與往年大學校長的言語詼諧不同,今年,滬上高校校長們不約而同從常識和經(jīng)典談起,和學生聊起“大學是什么”以及在大學里他們不希望看到同學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解答了“大學是什么”之后接著問:為什么要上大學?他引用了復旦老校長李登輝在上世紀20年代說過的話:如果你是為了升官發(fā)財來到復旦學習的話,那么你在學校會受到鄙視。(據(jù)9月19日《中國青年報》)
大學是什么?上大學為什么?乍一聽來,這的確不算什么高明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剛?cè)雽W的大學生來說,無論對就讀的大學和所選的專業(yè)是否滿意,想必也該或多或少思考過這個問題。事實上,既然大學并不虛無,而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大學是什么”的答案,當然也就無需抓耳撓腮,即便是回答“大學就是一所學?!?,也一點不錯。對大學新生而言,“上大學為什么”,恐怕也各有各的答案,無論是為了學得專業(yè)知識,還是從大學經(jīng)歷中獲得成長,即便只是為了日后好找工作,也并不丟人。
事實上,“大學是什么”、“上大學為什么”,也不可能去統(tǒng)一出標準答案,即便對大學的認知并不那么崇高,上大學的目的也并不那么高尚,也大可不必因此而自慚形穢。對于大學生而言,能夠具備高遠的眼光當然不錯,但既然并不是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境遇都完全一致,即便是成了一所大學里的同學,也不必強求每個人對于大學的定義或上大學的目的都要完全趨同。更何況,志存高遠,同樣也要立足眼下,如果上大學的宏大志向最終卻連個工作都落實不了,基本生存技能都不具備,倒是反而顯得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了。
當然,作為大學開學第一課,校長們拋出“大學是什么”、“上大學為什么”的問題,顯然也是用心良苦。看似簡單的提問,恰恰是對于大學本真的思考,即便未必真能讓每個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思考深度,但有所思,終究要聊勝于無。盡管“大學是什么”不必有太多束縛和限制,但“大學不是什么”,倒是有必要在“開學第一課”與新晉天之驕子們交代清楚。復旦校長引用老校長的話,想必也是出于這一目的。
只不過,時移勢易,同樣的話題,已很難保持同樣的認知。老校長那個年代,“為升官發(fā)財而上大學”或許要受“鄙視”,但如今上了大學,假如“不升官”、“沒發(fā)財”,倒是更有可能遭遇鄙視。如此社會環(huán)境之下,即便嘴上把大學描摹得多么高尚,對上大學做多少正面的引導,恐怕都不足以抵擋現(xiàn)實中的功利化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