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高中英語的閱讀課具有閱讀量大,選材新穎,時代感、知識性、思想性和真實性強的特點,所以,有些教師感到難以適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究其原因,除了對大綱和教材不夠熟悉等因素以外,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還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有關。以往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閱讀教學的結果,很少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新教材投入使用以來,英語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閱讀教學模式與方法,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要求。就此筆者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重視閱讀理論,開展閱讀教學
閱讀理論認為閱讀是讀者運用已經具備的語言知識、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學習策略和篇章結構知識等,通過對書面文字符號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維和情感的心理過程。結合上述理論,反思現狀,教師需要將知識教學與篇章結構知識、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融合到自己的閱讀教學中,偏廢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從當前閱讀教學現狀來看,需要加強語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改善語法教學。
二、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和訓練
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閱讀能力較差的同學在使用全文瀏覽、背景知識、關鍵詞、上下文、問題查找、深層理解、選擇注意、預測判斷等策略上偏少,有的同學甚至沒有有意識地去使用閱讀策略的習慣。我們知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利用這些認知策略參與信息加工過程,有助于獲取文章的深層含義,達到對文章的深層理解。而培養(yǎng)高效的閱讀技能是提高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高效的閱讀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和訓練的,除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授有關的閱讀策略以外,教師還應該抽出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有意識的策略訓練??傊?,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并能在閱讀過程中有效地使用這些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通過科學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師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給學生傳遞知識,而在于如何引發(fā)和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在這種意義上,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打破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以學習者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四、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
新教材的內容大部分涉及了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教師既要把握教材的內容,也要跳出教材的框框,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能力。不僅要具備足夠的語言知識,還要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宗教等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跨越閱讀過程中的文化障礙,增加文化積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爆F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