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德育的實效性較低是目前我國教育界一個不爭的事實。德育與教學并重,德育的地位在教學中無可替代。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教師應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習習慣。
關鍵詞:化學教學;德育;責任感;興趣
“德育為首”要求學校開設的全部課程都有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任務。尤其中小學的教學更是如此,這是由中小學生的年齡段和自身特點所決定的。
一、現(xiàn)狀分析
以我校為例,初中學生一般十三四歲,高中學生一般十六七歲,年齡小、知識少、好奇、貪玩、辨別能力差,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長發(fā)育期,這種自身特點,使其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處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歷程中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
經(jīng)調查,學生中一部分認為學習不好照樣可以賺大錢,有的學生與同學聊天時這樣說道,自己的理想是當個體老板、公司總經(jīng)理,既神氣又闊氣;有的學生講,他要像他們周圍的許多人一樣,沒有太多文化卻擁有大筆財富,他們照樣比吃、比穿、比闊氣,呼風喚雨挺牛氣。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學習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受經(jīng)商熱和拜金主義的影響,認為有錢就有一切;二是讀書無用論沖擊了年輕一代,認為“教書的不如賣飯的,造原子彈的不如販碳的”,煤老板是他們的偶像,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這些調查結果告訴我們,這一代學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質條件,而是老一輩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承擔歷史責任的理想和抱負。這一切都必須通過德育來實現(xiàn)。無論學校行政領導還是教師,都應把對學生的德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在課堂上。
二、貫徹大綱,滲透德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可以觀察到大量生動、有趣的化學反應,從而了解物質變化的實質,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化學實驗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課堂,在化學實驗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通過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濃厚興趣,產(chǎn)生熱愛生活、愉悅和諧、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瘜W實驗教學中,化學儀器美、化學物質美、實驗操作美、實驗裝置的和諧美和實驗現(xiàn)象美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的絮狀沉淀恰似藍色的鐘乳石,使學生驚奇萬分;將鐵絲伸入硫酸亞銅溶液中,生成美麗多姿的銅樹,令學生感嘆不已;將細鐵絲在氧氣中點燃,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猶如繽紛的禮花,令學生大開眼界——哇,鐵也能燃燒……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經(jīng)常讓學生觀察化學實驗美,就會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產(chǎn)生熱愛生活、愉悅和諧、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
1GTyKkMQqO2LTY7K+nQvov40vSZC2eRHxQpEBFiioxk= 2.通過化學實驗演示教學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操作,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例如,我給學生做演示實驗時,常多帶一個空燒杯,把用后的火柴梗、蠟燭、廢紙屑之類的垃圾放入其中,提醒學生要愛護環(huán)境,不要亂扔垃圾;實驗桌上隨時注意清潔衛(wèi)生,取用完藥品后立即把藥品蓋好放回原處,提醒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俗話說,“身教者從,言教者訟”,在化學實驗中如此言傳身教,學生耳聞目染,自然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目前,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這一切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在國外,如英國的煙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核輻射等等,都與我們的化學息息相關。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而且有增無減。大部分城市出現(xiàn)酸雨,由環(huán)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shù)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教師要把環(huán)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蘇教版化學中有一個選學內容《化學與生活》,里邊有不少與我們生活有關的化學現(xiàn)象,是學生真正學有所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新區(qū)。還有不少章節(jié)介紹了許多著名化學家的事跡,如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的英國化學家道爾頓、瑞典化學家舍勒、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等等。用這些名人軼事啟發(fā)引導學生要克服滿足現(xiàn)狀的思想,要懂得為人類進步做貢獻才是人生最有價值和最有意義的地方。
?。ㄗ髡邌挝?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qū)第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