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的課堂中,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落實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教師就必須讓出“講”壇,做到少講,甚至不講,盡量讓學生說,讓學生活動和探究。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到底要不要“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教師的任務(wù)在于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調(diào)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收獲,而沒有教師講授和點撥,那么學生的思維就不可能深入和提升;如果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的引導,那么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很難培養(yǎng);如果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沒有深度和廣度。所以,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她)把課教活了。課堂教學關(guān)鍵在一個‘活’字,如果不會活用,任何教法都會變成一堆公式?!弊鳛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教師,要選擇和設(shè)計好 “講學點”,“點講”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講”要做到閱讀前提示講、重難點啟發(fā)講、訓練點延伸講、疑難點明確講。例如,在講授第六冊語文《寓言兩則》時,《亡羊補牢》中“亡”和“牢”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寓意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引導學生質(zhì)疑,成語中“亡”“牢”怎么理解?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這就是閱讀前的提示講,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學習語言,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第二則寓言《南轅北轍》中“轅”“轍”這兩種事物,尤其是“轅”離學生生活較遠,就需要明確講,出示古代車的圖片,認知“轅”和“轍”,感知“轅”“轍”的關(guān)系,從而理解成語“南轅北轍”,為后期學習成語“南轅北轍”與寓意的關(guān)聯(lián)打下基礎(chǔ),才會解決這則寓言教學時成語和寓意不能吻合的問題。編排在一課中的兩篇寓言,教學切入和處理方式要因文而異,藝術(shù)的“點講”和靈活的處理教材會使你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教學效率大大提升。處理教材我始終堅持“三講”“三不講”。講重難點、講方法、講運用;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點講”是講在重點,講在難點。突破重點和難點之后,學生就可以去獨立地理解文本。如此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也會逐漸增強。
?。ㄗ髡邌挝?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滿洲里市勝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