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能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運用科學方法參與到科學探究學習活動中來,而如何提升學生參與熱情、提升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關鍵詞:提升參與熱情提高動手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要使學生形成具有一定的掌握科學概念,學會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懂得如何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相關的科學與社會問題,并作出明智的決策這些科學素養(yǎng),就要求學生能真正參與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體驗科學探究。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科學課的理解還處在較淺簿的層面,很容易受其他課程、家長因素、自身原因的沖擊,從而很難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中來,對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也較馬虎,學生生活經(jīng)驗匱乏,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不強,從而興趣不濃,對科學探究學習活動不能長期堅持,往往事倍功半,功虧一簣。
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和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良趨向,我在教學中及時調(diào)整了教學方法,采用了一些激勵的機制:
一、課內(nèi)及時評價,逐步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1.明確評價方案。評價方案采用記錄表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為兩個層面進行評價:一為課堂情況評價,二為課外作業(yè)評價,并最終對課內(nèi)外進行綜合,作為學科成績記入學期學習檔案。
2.在實際操作中,對于課外知識延伸部分,我首先利用課堂教學前時間加大檢查的力度,及時記錄學生的完成情況,對于能夠完成老師布置任務的同學,不管其質(zhì)量如何,首先對其大加表揚;而對于沒能完成任務的學生,則記錄在案,做到賞罰分明。面對受到表揚的同學,其余學生的感覺就是:只要自己準備了,其實也可以得到表揚,沒有什么難度的。這樣不知不覺中,學生的畏懼、依賴心理就消失了,他們希望下一次自己也能被老師表揚,學生參與的熱情便高了。
二、課內(nèi)促動課外,逐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1.教師要珍惜學生的熱情。學生的參與熱情高了,這是良好的開端,對于教師,這時要慎重把握這個時機,如果把握時機不到位,則會出現(xiàn)前功盡棄的現(xiàn)象,我認為,這時教師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情境,用一定的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在學習《形狀與抗彎曲能力》一課時,課本又安排了一個“不同形狀物體抗彎曲能力”的活動。這時,教師如果仍像以前那樣布置學生課后完成,那樣勢必會流于形式,學生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于是,我布置學生課外用同種材料先自制三角形、四邊形、六邊形、圓柱形這些形狀,然后在課堂中我選擇幾位認真準備的學生作品,和所有學生一起動手測試它們的抗彎曲能力。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被錄用,首先就有一種自豪感,再看到教師和同學都在積極參與這種活動,且自己作品抗彎曲能力很大時,更有一種成就感,再有教師要及時表揚這些學生。實踐證明,學生的參與率變高了。這樣既能順利地解決問題,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
2.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參與率提高了y1ogp1iaTp/HT10YC5wgTEYmxgxVOFaSu9XpkBU2V/A=,但不代表學生能保持永久的興趣,這時教師要刻意的增加難度,讓學生有不斷提升的欲望。如教學《建高塔》一課時,學生接受任務后,由于受時間限制,于是就急忙準備起來,有一部分的學生忽略了高度,只追求一定的穩(wěn)定性,結果搭成的不是高塔,而是一些三角形或長方體的框架;有一部分學生追求高度而忽視了穩(wěn)定性,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而有一部分學生則深思熟慮,事先做了設計,于是搭建的塔既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結果僅是少部分的學生獲得了成功。這時,我引導學生分析,查找原因,學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自己還有要努力的方向,從而積極性也得以保持下來。
三、克服既知經(jīng)驗,彰顯科學魅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會基于生活經(jīng)驗形成許多有助于適應環(huán)境的知識,這種知識就是其“既知”和“現(xiàn)有經(jīng)驗”。學生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而且他們相信自己的既知和現(xiàn)有經(jīng)驗是正確的。從而在接受任務時,不能很好理解任務目的,最終不能順利完成任務。于是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刻意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在剛動手做完“搭高塔”這一活動不久,我又給了學生另一個任務,2人為一小組,仍用紙張作原材料,只是紙張增加到了10張,還是只允許用膠帶做連接物,時間是25分鐘,但任務是搭建一個既有高度又能承重的高塔,這時有很多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匆忙搭建,結果搭成了許多又不符合要求的結構。這時通過評講,學生終于明白了盲從是不能完成任務的,也明白了沒有小組的協(xié)作,沒有之前的充分準備、設計,是不能很好完成任務的。
實踐中,他們不知不覺愛上了科學課,愛上了動手操作。
參考文獻:
瞿曉峰.科學探究與探究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新視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
?。ㄗ髡邌挝?江蘇省泗陽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