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地處長江中下游,屬典型的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豐富,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4℃,降水量為1066mm,平均濕度78%,日照數(shù)2081h,無霜期242d。常年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尤其是夏玉米,具有周期短、見效快、產(chǎn)量高、效益好等特點,為了提高夏玉米產(chǎn)量和種植效益,根據(jù)丹徒區(qū)的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一套夏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歸納如下:
一、品種選擇
良種是高產(chǎn)的基礎,為了減少種植風險,本地宜選擇生產(chǎn)期適中,品種特性對路的優(yōu)良品種。適合本地種植的主要優(yōu)質高產(chǎn)品種為:鄭單958、金海5號、蘇玉24號、江玉403等。
二、整地施肥
夏玉米播種后,因氣溫高,發(fā)芽出苗生長快,養(yǎng)06iejfH5tmRKsuW6vLTPYg==份需求量大,基肥可采用耕翻或半免耕的方式,結合整地每畝施有機肥1500~2000kg,高濃度復合肥35~45kg,采用全層施肥法施肥。按埨寬2~2.5m開好田間一套溝。
三、適期播種
本地主要種植夏季玉米,適宜播種期為6月10~20日。在茬口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爭取早播,充份利用溫光資源,延長生育期,搭好高產(chǎn)架子。采用穴播方式播種,一般每畝用種量為2~2.5kg,按50~60cm*20~25cm的配置播種,每畝密度5500~6500穴。
四、播后管理
出苗后及早做好間、定苗工作,盡早間除叢苗,在5葉期一次性定苗。注意留苗均勻,去弱留強,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時可結合株間松土,消滅雜草。若遇缺株,兩側可留雙苗。
早施苗肥,使基苗肥的氮素施用比例達到一生氮肥總量的50~60%,中期用肥占5~10%,后期要重施穗肥,占40%左右,如生長后期發(fā)現(xiàn)脫肥,可趁下雨時隨水補施尿素5~10kg作粒肥。
拔節(jié)至抽雄這一階段是玉米對水分較敏感時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進入玉米需水臨界期,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必要時需進行溝灌。抽雄散粉至抽絲也是玉米對水分最敏感時期,如水分供應不足,會抑制花絲伸長,推遲抽絲,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結實。玉米開花到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55%,特別是抽穗開花期對水分反應敏感。此階段玉米生理活動旺盛,干物質積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養(yǎng)分。這時適時灌水,不但可以促進開花受精,減少禿頂缺粒,又可以促進大量氣生根的生成,對提高玉米葉片光和強度,增加粒數(shù)、粒重,增強玉米抗倒伏能力,防止后期早衰都有重要作用。
五、病蟲草防治
玉米主要害蟲是玉米螟、灰飛虱、蚜蟲等,主要病害為大、小斑病,應抓住適期做好用藥防治工作。
1.玉米草害的防除:在點播后每畝用乙胺140mL封閉治草,之后搞好人工除草工作。
2.玉米蟲害的防治:苗期主要防治灰飛虱、蚜蟲等刺吸式害蟲,每畝用稀定蟲胺20mL或吡蚜酮20g加水噴霧防治。在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每畝用蘇云金桿菌可濕粉劑25g加金大棒1盒或阿維菌素50mL噴霧防治。玉米螟一般以高齡幼蟲在寄主植物秸稈、穗軸或根花中越冬,應加強玉米秸稈管理,避免加重為害。
3.玉米病害的防治:主要病害為大、小斑病,防治措施為實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避免氮肥過多;田間早期發(fā)現(xiàn)病清除病殘體;必要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或25%咪鮮胺乳油40—50mL加水噴霧防治。
六、適時晚收
玉米的成熟期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三個時期。完熟期籽粒達到生理成熟,體積最大,干重最高。此時適時收獲,可以獲得最高的經(jīng)濟產(chǎn)量。
收獲的果穗經(jīng)晾曬后脫粒清選入庫。一般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安全貯藏。貯藏庫房應干燥通風,并經(jīng)常檢查,防止蟲蛀、鼠害和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