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上的打眼有很多原因,這里單說這些“眼”是怎么造出來的。根據(jù)本人十幾年的尋訪觀察,大致有這樣幾種情形——
利欲熏心,造“眼”之源
“造眼”這個詞是我自創(chuàng)的,它概括了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上制造仿品以為真品出售的所有經營行為。這里我要明確一點,即仿品本身并不是“眼”,淘換來了仿品,不管高仿、低仿,都是打眼了。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那么什么是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上的“眼”呢?簡單說,就是把仿品當真品賣,而且還賣了出去,才構成“眼”。淘換到這種藏品,才算是打眼。
怎樣把一件仿品變成“眼”,這里面的學問大了去了。記得10年前和笑蒙認識的時候,她就跟我這么說,那時候我還以為她這是故弄玄虛?!敖o你講一個例子,你看我隔壁第三家也是玩這個的,可是他的東西很少能賣出去。”我說這個我清楚,“他的東西太仿了,連我這外行都能看出來是假的,那可不就賣不出去?”她笑了笑,這笑跟她的名字一樣,我總覺得后面還有什么東西。
笑蒙從柜臺里面拿出一件青玉馬把件,她說這就是一件新東西,但在她手里可以當老東西賣出去。怎么賣,這里面就有學問了,“是實戰(zhàn)學問?!彼f她的學問是拿錢買來的,她打了個比喻:就像戰(zhàn)場上的士兵,仗打得多了,隨便一顆子彈,都能準確告訴你它是什么槍的。“一件仿品能不能賣個好價錢,你們外行人總喜歡把這當成‘眼’,而我們管這叫作高回報。”
大約過了半個月,笑蒙又叫我過去。當時她店里面有3個人,好像都是南方的,其中一位拿著那只青玉馬,一邊看一邊和另外兩個嘀咕,那兩個人點頭的時候多,沒見著搖頭。最后他們和笑蒙砍價砍了半個多小時。笑蒙死活非要一萬五,對方也夠狠,攔腰就是一刀,七千五。笑蒙說不賣。最后拱到八千五成交。那三個人走了以后,笑蒙沖著我偷偷一笑。我知道那三個人打了眼。我問這是不是砍價手法不同造成的。她說不全是。我一再追問下,她才說,做一個眼,要看人?!皳Q了你,這東西也就能賣五百。要想把東西賣個好價錢,就要賣給喜歡它,喜歡得不得了的那種人?!?br/> “眼,都是這么造給喜歡者的?!彼抑v了這里面的道理,玩物無價,外行人都說古玩市場有眼,如果沒眼,哪來這么多人干這行?“眼”就是利的來源。但是笑蒙卻很反對在初涉收藏者身上做眼。一來,初涉收藏的人經驗、信心都不足,打一次眼,說不定永遠就不玩了;二來這類人一般投入都很少,你讓他打一次眼,可能就傷筋動骨,弄不好回家還得受老婆氣;三來在這些人身上弄不到太大的利。
見風使舵,隨行造眼
笑蒙的因人造眼,雖然可以帶來豐厚的贏利,但在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上仍然還是屬于小道。小道說到底,還是小打小鬧,成不了古玩商,撐死了也就是個混得好的古玩販子。她能把握的僅僅是她自己的那點資源和顧客偏好,說穿了還是“見人下菜碟”的路數(shù)。市場造眼的大手筆,通常都不把這當主流。
有資深人士對我說,那種方法在收藏熱剛剛興起的時期特管用,很多人就是用這種辦法弄到第一桶金的。如今再用這辦法就不好使了。因為眼下進入這行的門檻已經很高了,包括:第一,拿貨門檻高,不管是真品還是高仿,都不像當年,給錢就拿貨;第二,門店租金連年上揚,成本加大;第三,經過了這十年來的歷練,現(xiàn)在玩精的大有人在。
什么是大道?問過好幾個人,有業(yè)內的,有藏界的,也有媒體的,都說不清楚。一開始我還懷疑這是故弄玄虛。在市場上觀察了一個時期以后,漸漸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事實。
先說結論,隨市造眼。生意,隨行就市就好做。不隨行不就市,做起來就很難。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不是哪個人能呼風喚雨點豆成兵的。也沒有人愿意去做這種探路者,犧牲自己成就后來者??墒谴蠹矣窒胗休^高的賺頭,咋辦?
隨市造眼應運而生。跟著市場走,市場上什么熱,什么好銷,什么價高,就造什么眼。
孟冬這人和他的名字一樣,顯得很冷靜,很少見他沖動。認識他十幾年了,總是那么一副表情,你很難從他的神情上看出他是賠是賺。你別看業(yè)里面都說他玩得好,其實私下里他跟我說,他對古玩一點不懂。我總說他是謙虛,可他說是實情。他跟我講了這樣一個道理:懂古玩的人,你看他們一般都只經營自己懂的那一塊。出了這個圈,就二了。不懂古玩的人,就因為不懂,所以沒有范圍,市場上什么走得好就練什么?!把?,其實不是我們做的,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大眼。”
孟冬最早玩過宣德爐、銅鏡,后來又玩青銅劍、青花、粉彩、油畫、古典家具。說一個故事,十年前青銅劍流行過,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孟冬抓住了機會,狠狠地走了十幾件。東西從哪兒來呢,他說開始是自己去南方上貨,后來有人送貨。雖然都是青銅劍,可有好有壞。仿得好的外行看不出來,頂好的那種,連專家一樣蒙。有位專門研究吳越歷史的哥們兒,在市場上見著一把越王勾踐劍,那叫一個狂喜,怎么看怎么沒錯,一件消失了兩千多年的寶貝,竟然讓他見著了。好幾萬買回家,沒多久就發(fā)現(xiàn)是一高仿,懷抱著那柄劍去找賣主,要求退貨,還質問人家:“你怎么著也不能這么蒙人呀!”你猜賣主怎么說?“我沒賣過你這玩意兒,你認錯人了吧?!卑堰@哥們兒給氣的,嘴一下子就歪了,治病又花了不小一筆錢。
這類東西,都靠市場忽悠,過去了就涼了。宣德爐也是,呼啦一熱,“咱就隨著,”“眼”是市場造好了的,跟著走就行。
這種“眼”對于賣家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自己造,打了眼的人也沒辦法找你。在這種“眼”面前,絕大多數(shù)玩收藏的人都覺得自己精著呢,其實他們的眼睛都讓撿漏報道給糊上了。孟冬就遇過這么個棒槌。流行宣德爐的時候,有一天來了倆哥們兒,一進門就看見了孟冬擺在柜子里的宣德爐,跟旁邊的哥們兒一通白活,孟冬一聽就是一個棒槌,說的全是報紙上的那幾條東西。最后這哥們兒在孟冬這兒撂了十幾個。孟冬說這種隨市造眼,就是給那些自命不凡的玩家子準備的。
您聽明白了吧,收藏上的造眼,相當一部分是造給這些心高氣傲的玩家子的。所以我們提醒大家,玩收藏,一要心平氣和地玩,二要不跟風地玩。拒忽悠,永不貪。
市場上的“大眼”與“小眼”
對收藏市場上的“眼”,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打了千八百的“眼”,在另一些人看來根本不叫打眼,原因是這個“眼”太小。那么在收藏市場上,到底多大的“眼”才叫打眼?這個真不好一概而論。
大玩這人,別看外號里有個“大”字,其實這是行里人給他起的,整個一諷刺。大玩從來都玩不大。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把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用品或是旅游紀念品什么的,說成很有收藏價值。你看他家里,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收破爛的。從舊衣服、帽子、鞋子,到鬧鐘、筷子、飯碗、老舊的日記本,甚至60年代的洗臉盆他也有幾只。這些東西收上來沒多少錢,跟收破爛的差不多一個價??赡锹犓徽f,哪件也得賣個百八十的,弄好了賣幾百的也有。我就見過他介紹一只舊洗臉盆。您聽聽,他先跟你講60年代人們的生活,一只搪瓷洗臉盆那時候就是很牛很有水平的了。當時結婚禮,最時髦的就是“一只搪瓷洗臉盆,里面裝滿了日用生活品,什么牙膏啦、牙刷,還有暖瓶。”我眼見著一位80后的玩家子都聽入神了,還滿口的“多羨慕那時代呀!”大玩最后總是要撩上句,“別小看這些東西,一個時代的文物呢?,F(xiàn)在二三百的,以后還不知道有多大升值空間呢!”連我這個采訪了十幾年古玩行的人,聽了他這話心里都后悔,搬家的時候,真不該把原來的舊臉盆、舊把缸子、舊的鋁飯盒全賣了廢品,這不是把文物都給白扔了么?
行里人說這不是“眼”,就是一忽悠??墒樟诉@些東西的人,都知道自己打了眼交了學費。而且這種眼,您就打了也不好去理論的。
柴進玩銅器,他就造過這樣一個“眼”:有位沿海的客人來找他,說想買一只青銅爵,就是手里的銀子少點兒?!岸贾滥孢@個,給找找看?!辈襁M滿口答應,沒幾日就找到了,自己家里原來就有。柴進后來告訴筆者,成交價八千。我問那東西是真的嗎?他說沒錯,絕對真的?!澳某模俊贝穑骸吧淌降??!蔽艺鏁?,什么叫商式的?商就是商的,干嗎還要來一個“商式”?柴進說這你就不懂了,“您看現(xiàn)在的古典家具,明式的、清式的,為什么不說明代的、清代的?”明白了吧,就是明代那樣子、清代那樣子的,反正都能賣個好價錢,買主就是找回來也出不了太大麻煩。商人的嘴,全看會不會說。
柴進偷偷告訴筆者說,現(xiàn)在人都學精了,讓他們打眼比什么都難。如今很多市場都有規(guī)定,賣假貨要被清出市場的。什么是假貨?就是明知是仿品還當真品賣。這樣的“眼”現(xiàn)在很少有人敢直接造。所以人們都學乖了,實踐練出了大忽悠。比如:“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你自己再看看?!边@樣看錯了,你賴誰?
柴進倒是說了句大實話,“我們也是靠打眼練出來的,那打眼的成本也該撈回來吧?不打眼,你能記住什么真什么假嗎?”“‘眼’的大小,不取決于賣主,市場盤子大,玩的都是富翁,‘眼’就大;盤子小,玩的都是工薪族,‘眼’就小?!?br/> 收藏養(yǎng)性、理財,玩起來需謹慎。小心駛得萬年船,處處留心防大眼。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