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也許是科幻史上最不走運的作家之一。盡管被羅伯特·海因萊因、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等前輩大家看好,但直到1982年3月去世時,他只有一部作品被拍成電視劇,根據(jù)其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經(jīng)典《銀翼殺手》要3個月后才上映。此后原作欄有迪克名字的電影不斷登場——《全面回憶》《少數(shù)派報告》《記憶裂痕》《黑暗掃描儀》《命運規(guī)劃局》……斯人已去,反倒成了最受好萊塢追捧的科幻小說家。
迪克的原作往往有一個帶幾分怪異而耐人咀嚼的標題,例如《仿真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綿羊嗎?》《我們可以為你批量記憶》。后者1990年被拍成了電影《全面回憶》,由施瓦辛格(一想到這個肌肉男后來會成為州長,同樣令人頓生“科幻”之感)、莎朗·斯通(她獻身同一導演的《本能》還要在兩年后)等人主演。22年后,倫·懷斯曼翻拍了這部經(jīng)典。
迪克似乎特別偏愛人造人(尤其是機器人)、夢、記憶、身份等題材,好萊塢在改編其作品時也是如此?!躲y翼殺手》的主角是被移植真人記憶而孕育出人類情感的復制人;《少數(shù)派報告》的關鍵角色是偵察人的腦波、在犯罪行為實施前預先獲知的機器人“先知”;《記憶裂痕》的主角是為了保密必須在完成項目后刪除短期記憶的工程師。跟舊版一樣,2012版《全面回憶》核心主題是記憶和身份問題。
奎德是機器人工廠的裝配工,乏味的生活誘使他來到了繪憶公司。據(jù)說這里不僅能喚醒沉睡的記憶,還能把人想要擁有的記憶植入大腦。奎德選擇了特工的記憶。在操作過程中,繪憶的人發(fā)現(xiàn)奎德大腦中原本就有特工記憶。此時一小隊不列顛聯(lián)邦警察沖了進來,奎德本能地自衛(wèi),輕而易舉地殺了他們。逃亡途中他得到了一些影像。這些影像告訴他,它們是“真正的他”被聯(lián)邦逮捕前存下來的,以便有朝一日“喚醒自己”。他原本是聯(lián)邦特工豪瑟,后加入反抗軍,關于“奎德”的記憶是他被聯(lián)邦逮捕后植入的。
是相信內(nèi)心的記憶,還是相信外部的證據(jù),抑或懷疑自己仍然在繪憶公司,眼前的一切只是正在接受的服務?奎德/豪瑟找到了反抗軍首領,向他求教如何找回自我。首領告訴他,真正的自我是由其所作所為決定,而不是追溯其過去。最后他選擇做豪瑟,與聯(lián)邦戰(zhàn)斗。有意思的是新舊兩個版本對豪瑟的交代有所不同。
在新版中,植入奎德的記憶前豪瑟已經(jīng)投身于反抗軍;而舊版中,接近反抗軍是豪瑟和火星行政官(新版故事發(fā)生在地球,舊版在火星)的密謀,意在借此找到并除去反抗軍首領。所以最終選擇反抗軍,在新版中是恢復植入記憶前的意志;在舊版中卻意味著背叛植入記憶前的意志。共同點是,人物都選擇了現(xiàn)存的記憶,或者確切地說,現(xiàn)存記憶絕對會保存自我,而非做一個“客觀”的第三方。否則它將成為一份記憶儲備,甚至就在這個世界永遠消失。我們通常愿意“找回自我”,是因為相信這個自我畢竟在現(xiàn)存的意志中,只不過迷了路。
有些觀眾可能會希望影片再增加一幕:最終男主角蘇醒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身在繪憶公司。那么前面所說的一切就要降格為植入的偽記憶了。不過由于影片并非完全第一視角,有些情節(jié)在主角的認知之外,這種推想并不合理,等于說“盡管沒有意識到它,但我很清楚這段記憶的內(nèi)容”。
不過這種姿態(tài)應該很對原作者的胃口。迪克早就說過,“我甚至質(zhì)疑這個宇宙,我想知道它是不是真實的,我們是不是真實的!”
《守護者聯(lián)盟》
上映時間:11月16日
導演:彼得·拉姆齊
主演:克里斯·派恩
休·杰克曼
為阻止食蟲人的邪惡計劃,圣誕老人、牙仙、復活節(jié)兔子、涉人、杰克凍人等童話人物破天荒地首次團結在一起共同應敵。
《2012》
上映時間:11月20日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
主演:約翰·庫薩克
桑迪·牛頓
2012年,地球災難不斷,這與瑪雅文明中預言末日到來相吻合。政府秘密執(zhí)行的方舟計劃不能保護所有人?該誰去誰留?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上映時間:11月22日
導演:李安
主演:蘇拉·沙瑪 塔布
印度少年出海后遭遇災難,身邊只有一艘小艇跟一只會吃人的孟加拉虎。他能渡過這場災難嗎?要如何與老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