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領導人和決策者紛紛休完傳統(tǒng)暑季假期,重返工作崗位。與中國的春節(jié)假期一樣,歐洲暑假期間暫停辦理正常業(yè)務。歐洲股市的夏季清淡即將結束,交易也將回歸正常。隨著9月的到來,歐元區(qū)危機在8月的詭異平靜局面可能被打破。
直覺告訴我,在休假結束后,許多投資者和資產經理人對于歐洲的前景仍是一籌莫展。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巨頭”10月公布報告時,希臘的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經濟萎縮和兩次議會選舉,導致希臘收入缺口日益擴大,進而導致其最初的赤字削減目標無法實現(xiàn)。
歐元區(qū)將不得不商討進一步減輕希臘債務,讓希臘留在歐元區(qū)。10月,西班牙將面臨巨額債務展期風險,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它已獲得的銀行救助之外,西班牙還須向歐盟尋求救助。為了在解決此事的同時避免意大利的信心危機擴大,歐洲央行很有可能不得不采取比以往更為積極的措施。歐洲正被迫作出艱難的決定來化解危機。
2010年以來,政治不確定性持續(xù)發(fā)酵,在此背景下,中歐峰會首次召開。歐洲之痛或許會讓中國看到可乘之機。但實際情況是,歐洲低迷不振是大家的問題,其中包括中國,這一點中國領導人也是心知肚明。歐元區(qū)陷入低谷正影響著全球市場情緒。
歐洲經濟增長減速波及到了中國出口。最近公布的中國公司業(yè)績報告和采購經理人指數(shù)數(shù)據(jù)提醒中國,它也遭遇到了嚴重的經濟逆流。其中有些問題是“中國制造”——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和銀行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但有一個卻是歐洲的問題。
一年前大家的熱點話題是,中國有多大的能力,可以通過二級市場或投資歐洲穩(wěn)定機制救助基金購買歐元區(qū)債券,以幫助歐元區(qū)。在我看來,當時中國政府的謹慎態(tài)度無可厚非。
歐元區(qū)擁有經常賬戶盈余,具備解決自身問題的財力,前提條件是它能制定出在必要時使用這些財政資源的政治措施。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在此期間中國不能發(fā)揮建設性作用?,F(xiàn)在是敞開胸懷的時候了。中歐峰會使與會者有機會從長遠角度考慮中歐如何開展互惠互利合作。
顯而易見的一條途徑是,加強我們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遏制雙方的保護主義情緒。迄今為止,雙方在這次危機期間已經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過去兩年里,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表現(xiàn)得更為主動,在一些爭端中與歐洲、美國針鋒相對,特別是涉及到反補貼和關稅措施的領域,以及在太陽能板補貼和酒類相關的潛在爭端中。這通常被解讀為貿易摩擦的征兆。而我更多地認為它是深化健康貿易關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檢驗規(guī)則是遵循規(guī)則的組成環(huán)節(jié)。
正值中國領導人換屆,在開放、合作的全新平臺上,重新加強中歐貿易關系至關重要。中國在逐步、持續(xù)地推動金融市場和銀行系統(tǒng)改革,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一切得到了歐盟企業(yè)界強有力的支持。
如何改善外資企業(yè)在中國的法律地位并保護它們的權益,中國仍大有可為。開放公共采購市場,是從歐洲等市場進口科技和技術的有效途徑。中國也有必要繼續(xù)監(jiān)督和推動產業(yè)扶持和補貼辦法改革。
此次中歐峰會上,與會者也強調如何從長遠角度來看待中歐關系。我們在眾多領域和行業(yè)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必須建立信任以深化合作關系。中國在歐洲未來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其救助資金的投資者,也不是其主權債務的救急購買者,而是一個全面、平等的合作伙伴。
中國領導人早已認識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場,歐洲是中國經濟強弱的一個關鍵所在。對此,他們最保險的策略就是堅持市場開放,促進中歐貿易和投資的雙向流動。
作者曾于2004年-2008年擔任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并自1998年來四次在英國政府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