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有人一看這題目,便會想京劇與散文有啥關(guān)系呢?
難怪,京劇的唱詞多是韻文,要說同詩歌還更接近,而與散文是否要遠了些?我的回答是:看似遠了,實則很近很親和:也就是指的它在內(nèi)韻上是很值得拉近了品味一番的。
事情還是要從根上說起。那就是我小時候,大約十歲吧,在秋收過后的一天,有人跑來告訴村里的鄉(xiāng)親們,說是離本村北面幾里的鎮(zhèn)子上來了一個戲班,但究竟是原有的戲臺還是臨時搭建的臺子,弄不清了。反正是愛看戲的母親和二姨馬上就丟下了手中的活計,帶著同樣愛看戲的我趕了過去。這時那里已是觀眾如海,我們只能在靠邊的一個角上斜看著戲臺。整個下午我們只趕上了兩出戲,最主要的“大軸戲”是包公戲《鍘美案》。不知為何,這出據(jù)說是來自煙臺名角的大戲并沒有給我太深的印象(也許是對那故事太熟了之故吧?)倒是對另一出情節(jié)并不熱鬧的《南天門》感覺頗深。這出戲今天已不再看得到了,但在那年頭,在這之前,我在出版于上海的《戲考》上已讀過這戲的唱詞和道白。其情節(jié)是一位官宦大戶遭難,其老仆曹福與其小姐逃奔出來,在途中顛沛流離的艱苦過程。(好像因為中心主題是頌揚“義仆”的愚忠,自全國解放后即息影戲臺)。這個老曹福是一位寨衣白胡子老頭,不必說是傾盡體衰之力護送小姐,誓在獻身而不悔。無論是在風(fēng)雪中趨步,跌撲,也無論是饑餓力竭而目僵髯張,都將人與環(huán)境渲染得情激而不諧,似乎使人也隨同感到社會與大自然雙料威逼得近乎窒息。當然,不只是老曹福,還有小姐主仆之間的“雙人舞”,造成了一種極其強烈的氣氛與特有的意境。如上所言,盡管那天我們看戲的角度和距離都不是很好,卻一點也沒有影響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戲臺,一點也沒有減少我?guī)缀醮贿^氣來的那種感覺。
當時因還是在“秋假”中,語文老師布置的假期作文還沒完成,這一來正好,看戲回來的第二天,我便就看《南天門》時的感受寫了一篇作文。那時畢竟還小,頭腦里還沒有多少“階級”的意識,只覺得老曹福很正義很善良,他的主人遭到陷害而不顧個人安危進行的抗爭,目標還是對著惡勢力的,我的同情心是在他這一邊的。再加上角兒演得好,雖然臺子上啥也沒有,可我卻好像聽到了朔風(fēng)怒號,看到了暴雪壓頂,山路崎嶇,寸步難行……我的作文就寫了這些,當然那時表達上還淺了些,意思卻都有了。開學(xué)時交上作業(yè)后,老師在思想認識上沒說對也沒說錯,可就是批了我覺得新鮮的一句話:“這是一篇挺不錯的散文,今后繼續(xù)努力?!鄙⑽?,我頭一次聽說。沒想到,我生平第一次被認為是散文的文章,竟是我看京劇之后的觀后感。
及至我長成,戲看得多了,對京劇內(nèi)涵的意蘊體味得愈深。但說來也怪,按說劇詞兒更接近于詩,可我卻偏偏未作表面上理解,而重在內(nèi)蘊。因為我覺得,京劇之文本除了其中部分由高手寫成者(如梅蘭芳、程硯秋等大師有造詣很深的劇作家如齊如山、羅癭公等為之執(zhí)筆)外,許多并不在于詞章本身,觀眾對這方面也并不過分要求,所以我更重其優(yōu)勢方面,即京劇在整體氣韻上往往甚為豐厚,其他劇種鮮有能及者。而此點恰恰正與散文的內(nèi)蘊暗合。單拿一些折子戲來說,例如《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廉錦楓》等,我在看戲聽戲時,從一定意義上即如在品一篇精美醇厚的散文。真的,我從中潛移默化地領(lǐng)略到了經(jīng)典散文的意蘊,深深受到了藝術(shù)美學(xué)的陶冶。
更完美的詩與散文的高境界,是在欣賞《野豬林》之《風(fēng)雪山神廟》一場之后,那“反二黃散板”:“大雪飄,撲人面,朔風(fēng)陣陣透骨寒”,轉(zhuǎn)“反二黃原板”:“彤去低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將“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身孤家破英雄末路的多舛命運烘染到了極致,襯以相應(yīng)景象更使那凄寒酷虐的氛圍達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與我少時看的“南天門”雖然同是艱蹇,同是風(fēng)雪交加,境界卻又不同,這要比那更加悲壯。此劇固然因有《水滸傳》在前,固然有上乘的創(chuàng)作文本,但不能說不與李少春先生的杰出表演有極大關(guān)系。在這之前,我基本上沒看過少春先生的戲,僅此一出,亦堪稱豐碑之作??梢姛o論是何種門類藝術(shù),但有杰出的精品代表之作,也便可矗為典型。這段唱詞,當之無愧地可稱為好詩,但我感受的主要仍是一篇絕佳散文家的意蘊。為什么呢?因為我沒有孤立地僅去欣賞此唱詞,而欣賞的仍是一個包括唱、做、念以及場景氛圍的完美整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散文表面看來有點“散”,實則最是五味俱全。體現(xiàn)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性。
多少年來,我在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中,從感受京劇的意蘊獲得不少有益的滋養(yǎng)??梢姴煌囆g(shù)門類在內(nèi)質(zhì)上有相當?shù)墓餐?,能夠相互滲透、相互浸染,從而使各自門類的作者受到啟悟。
(注:石英,現(xiàn)為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享受國務(wù)院特貼專家)
(責編:郭文嶺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