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shù)控銑削實訓對學習數(shù)銑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既能對理論檢驗,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關系到學生就業(yè)及學生能否勝任企業(yè)的發(fā)展要求。結合數(shù)控銑削實訓教學經(jīng)驗,提出“三階段”教學模式。
關鍵詞:銑削加工;三階段三準備;以零件換工件
當前,我國數(shù)控行業(yè)需要大量有知識、懂技術的工人,而中等職業(yè)學校恰恰是培養(yǎng)此類人才的。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傳授基本操作技能知識,為學生在日后提升知識層次打基礎,而且要在技能應用或社會崗位實際操作上指導學生做好準備。數(shù)控銑削加工就是在銑床上利用刀具的旋轉(zhuǎn)運動和工件的移動(或轉(zhuǎn)動),通過對工件的切削得到符合圖樣所要求的精度(包括尺寸、形狀和位置精度)和表面質(zhì)量的加工方法。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提出下面數(shù)控銑削實訓教學“三階段”模式。
第一階段:訓前“三準備”
一準備:讀透零件圖,明確加工過程
任何工件的加工都離不開圖樣,而讀懂零件圖是加工出合格零件的前提條件。所謂讀懂零件圖,就是要搞清楚圖樣表達方法,分清每一條線每一個面的空間位置及其相互關系,看懂每一個尺寸,明確各處的技術要求,這才是讀透零件圖。例如,五邊形凸臺加工:毛坯是經(jīng)過預先銑削加工過的規(guī)則合金鋁材,尺寸為96mm×96mm×50mm。按圖樣要求加工90×90方形、五邊形、4×∮10及∮40孔,見右圖。從圖樣上可看出,毛坯尺寸經(jīng)銑削已符合要求,故不需銑毛坯。90×90方形的高為5mm四角圓弧半徑是10mm;五邊形尺寸可用CAD畫圖找到各基點坐標,高度為10mm;4×∮10盲孔成對稱分布,深度為12mm,距90×90方形邊均為10 mm;中間∮40盲孔圓心在工件上表面中心,深為16mm,這樣圖樣尺寸熟透于心,加工起來才不會有誤。明確加工工藝過程,才能做到加工時不亂。本例中,毛坯很規(guī)則,采用平口鉗裝夾,注意找正,原點為零件中心上表面,加工程序檢驗合格后使用,對刀力求精確以減少誤差,銑削加工要注意先后順序。
二準備:明確所用設備、材料及工量刃具
不同的銑床,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在銑削零件之前要學會熟練操作銑床。對于所給材料,主要是檢查其尺寸是否夠用。實訓時所需工具要不缺,量具要夠用,刃具要齊全,這樣才能保證實訓順利進行。
三準備:有較高水平實訓教師跟班指導
理論與實踐是相連的。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理論,更需要實踐,實訓課是學生很好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又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有一定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指導老師的指導。高水平的實訓老師可以解決學生實訓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及時保證學生實訓的順利進行。
第二階段:訓中“老師指導學生。先進學生帶動落后學生”
老師指導學生:課堂理論的學習相當于紙上談兵,理論學得好的學生并不能代表上機實訓應用自如,而相反不少理論學得優(yōu)秀的學生實訓時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學生實訓過程中一定要有老師跟班指導,學生遇到的問題才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到及時解決。在上述銑五邊形凸臺加工中,老師就要注意一些關鍵點的指導,如,編制加工程序時,學會靈活運用調(diào)用子程序,可以讓程序簡單化;程序校驗環(huán)節(jié)不可省略,它不僅檢驗程序正確性,更重要的是防止誤操作,導致機床損壞或零件報廢;實際加工工件時,應根據(jù)實測后的工件尺寸,對加工程序及刀具補償值進行適當?shù)男薷模患庸ぶ幸⒁馇邢饔昧康暮侠磉x用。
先進學生帶動落后學生:由于智商因素或?qū)W習方法存在差異,一個班級的學生必然存在接受快慢問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理論學得好,實訓也進展得快;接受能力弱的學生,理論沒學透,實訓時找不到頭緒。實訓時,指導老師可以將先進學生與落后學生進行搭配,先讓先進學生動手操作,落后學生協(xié)助。這樣針對實際,不僅先進的學生能得到很好的訓練,落后的學生也能在先進的學生的帶動下,取長補短,逐漸趕上,實現(xiàn)優(yōu)化互補。
第三階段:訓后“檢測點評。以合格零件換毛坯件”
檢測點評:學生加工后自認為合格的零件,老師一定要及時進行測量及評價。測量主要是測量各部位的尺寸是否符合圖紙上的要求,有沒有超差現(xiàn)象,如有則逐一記錄。點評是指當著學生面分析其原因,指出加工操作中的錯誤。在上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下列錯誤:四個小孔不對稱,五邊形五邊不相等,中心圓孔不對中,高度深度有偏差,出現(xiàn)這些錯誤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應從主觀上去找,可能是刀沒對好,也可能是定位孔偏差,還有可能是測量不準確等等。
以合格零件換毛坯件:學生數(shù)控銑削實訓一定要安排有序,善始善終。圖紙發(fā)放以后,學生首先要讀透圖樣,接著分析加工工藝制訂加工方案,最后編制程序加工出零件。對于符合圖樣要求的零件,指導老師給以打分,當面表揚并指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同時發(fā)放下一個圖樣的毛坯件;對于錯誤較多不符合圖樣要求的工件,指導老師要當著學生面分析其原因,指導學生重新修正,不能修正的要讓學生再一次加工同樣零件,直到加工合格為止。
“三階段”教學模式是認真貫徹“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職業(yè)教育教學理念的一條有效途徑。數(shù)控銑削技術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學科,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學中要不斷研究,不斷探索,在搞好各相關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優(yōu)化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合格的數(shù)控銑削技術工人。
參考文獻:
[1]楊偉群,數(shù)控工藝培訓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78-179.
[2]華麗娟,項目教學法在數(shù)控加工實訓中心的應用[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6,8(9).
[3]胡如祥,數(shù)控加工編程與操作[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41-60.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中等專業(y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