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教育在人一生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心理、年齡、健康等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幼兒教師在活動中應(yīng)該采取具有獨特性的非語言策略。
關(guān)鍵詞:萌萌;非語言策略;愛護
加拿大著名的華裔心理學家江紹倫認為:“在交往中,有時詞并不能發(fā)揮作用,他們必須輔以非語言的符號,沒有它則很難達到效果。”幼兒時期,由于幼兒心理活動的具體形象性、無意性以及易受暗示性等特點,非語言交流在個體的活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語言策略,具有優(yōu)秀的語言修養(yǎng),還應(yīng)有良好的非語言策略。所謂非語言策略是指不以語言為載體的傳達信息的策略,主要包括體態(tài)語策略、表情策略兩個方面,以前者為主,同時兩種策略常常交織在一起。在日常的保教活動中有時非語言策略的運用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萌萌是我園中(2)班的插班生,這個看上去很文靜的小姑娘,在剛?cè)雸@的時候卻是那樣的倔強和任性,每天從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低聲地抽泣,中午拒絕吃飯和午休,還是在小聲地哭,別的插班的孩子都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生活,每天不時傳來孩子們陣陣開心的笑聲,可是只有萌萌一個人,總是用怯怯的紅紅的眼神打量著周圍的老師和小朋友。似乎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讓萌萌總是那樣的害怕,任何好玩的有趣的活動都不能吸引這個膽怯的小姑娘。老師在家訪時了解到萌萌是超生的小女孩。為了躲避檢查和罰款,自小的時候萌萌就整天被鎖在家里,除了看見爸爸和媽媽,萌萌就很少見過外面的人,當進入幼兒園一下子看見這么多陌生的人,孩子的膽怯和哭泣是自然的了。為了讓萌萌不再害怕,更好地適應(yīng)和融入集體生活,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guān)注,采取適宜的教育策略,其中非語言教育策略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親情式策略
萌萌拒絕幼兒園的生活,面對萌萌的不合群,老師沒有給孩子苛責,給予的是更多的等待和寬容。中午吃飯的時候,別的孩子都是自己吃自己的,三個值班的老師有一個專門負責給萌萌喂飯,這時會把萌萌帶到一邊,像媽媽那樣把萌萌抱在腿上,剛開始的時候萌萌還是搖頭不吃,可是至少她不再哭泣,過了兩天,在老師輕聲地鼓勵下,看著微笑和媽媽一樣可親的老師,萌萌不再拒絕吃飯。每天午休的時候,安頓好別的小朋友,其中一位老師負責小朋友的休息,另外的一個老師會把萌萌抱在懷里,輕輕地拍著孩子的背,萌萌睡著了才把她放在小床上,等到睡醒的時候也會先給她穿上衣服。這樣又過了兩周,萌萌不再哭了,可是班里的活動還是不參與,每天她總是拉著老師的衣角,跟前跟后的,成了老師的小尾巴。所以園里的老師都認得萌萌,看見了都會善意地和萌萌打招呼。親情式策略的特征是:老師面帶微笑,伴有與幼兒擁抱、撫摸、拉拉手、摸摸頭、拍拍背、親親臉等,這種策略有非常大的親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母性得到激發(fā),愛護幼兒的情感得到加強,自然地替代父母的一些職責,幼兒則感到和母親在一起,對母愛的需求得到滿足,這樣萌萌就有了安全感,心里也得到了溫暖。
二、回應(yīng)式策略
萌萌有點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生活,周二的早晨萌萌一個人上樓,可是班級的門今天卻是關(guān)著的,萌萌在門口稍微猶豫了一下,輕輕地敲了一下門,班里的小臧老師因為帶著孩子活動沒聽見。萌萌回頭看見我站在她的身后,我笑著對萌萌說:“使點勁,多敲幾下老師就聽見了?!泵让日罩业姆椒ㄗ隽?,當老師開門迎接萌萌時,小姑娘回過頭沖我笑了一下,我給她翹了大拇指?;貞?yīng)式策略的特征是:一般由幼兒主動發(fā)起非語言互動,教師在親密區(qū)和社交區(qū)做出適當?shù)捏w態(tài)或表情等非語言回應(yīng),使教師與幼兒在交流的剎那間,達到心靈的會意與溝通。
三、鼓勵式策略
萌萌開始融入幼兒園的生活,雖然活動時她還是不參與,可是在邊上看著的她有時也會露出笑容,當大家關(guān)注她時,她會立刻把自己的笑容收起來,羞澀地低下頭。今天的晨間活動有一項是跳圈,有的是單腳跳、有的是雙腳跳、還有的是學小兔跳,孩子們玩得可高興了。萌萌今天也加入了排隊的行列,這可是萌萌第一次主動的,于是我們對萌萌格外的關(guān)注了一下,當輪到萌萌時,我輕輕摸摸她的頭,可是萌萌走到圈前沒有跳,卻回頭用怯怯的眼神看著我,于是我微笑著看著她,向她點點頭。第一次萌萌是走著過去的,回來的時候看著萌萌,我給她一個大拇指。第二次、第三次輪到萌萌時,她和別人一樣是單腳跳著過去的。萌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結(jié)束的時候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萌萌,夸她是用兩種方法跳圈的。萌萌害羞地笑了。鼓勵式策略的基本特征是:當幼兒取得某方面的進步時,教師及時地對幼兒翹大拇指、微笑、點頭、拍手等。這種策略對幼兒有極大的鼓勵作用,能讓幼兒產(chǎn)生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及時地積極反饋使幼兒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做得好,從而更加自主地發(fā)展。
四、仰視式策略
萌萌開始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午休起床時,我?guī)兔让却┮路?,萌萌高興地說:老師,我剛才做夢了,夢見我變成了一只蝴蝶,在花園里飛來飛去的,花園里的花可多了……”聽著萌萌開心地說著,我索性停止幫她穿衣服,坐在她的小床邊,抬頭微笑著看著她,靜靜地聽著她說,不時地插上一兩句。在今天的午休后我給了萌萌一個機會,讓她把美麗的夢境講給大家聽,小朋友給了萌萌熱烈的掌聲,萌萌又一次笑了。這一次萌萌笑得很開心,也很陽光。仰視式策略的基本特征是:教師與幼兒交流時,教師讓自己的面部略低于幼兒的面部,呈教師仰視幼兒、幼兒俯視教師的狀態(tài)。每個人都渴望別人在乎自己,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對幼兒來說,老師略低的身體和仰視的神態(tài)。說明老師注意自己、在乎自己。從而更加有心理安全感,自信、自尊而又自重。
幼兒教師常用的非語言策略還有很多,所有的策略都將因人而異,教師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觀察和運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界集實驗小學幼兒